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005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上频频出手,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的“中国振荡”。特别是一些美国政客,将近期中国企业的一连串跨国并购行为与上一世纪80年代的日本企业大举收购美国企业相提并论,并据此得出“中国企业正在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骇人听闻的论调。于是,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中国企业威胁论”也就应运而生,成为国外一些反华势力指责中国的新借口。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兴起于冷战期间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对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持强硬态度,推崇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要求美国实现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新保守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美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把中国定为战略对手,成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中美关系受此思想流派的影响,一直处于曲折发展之中。新保守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美关系麻烦不断,美国一些人一再鼓吹“中国威胁论”,千方百计打压中国。在经济方面,炒作纺织品贸易、人民币汇率等,对中国纺织品实行新的限制;在军事方面,炒作中国的国防开支,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反对以色列向中国出口无人驾驶飞机,逼迫乌兰克停止对中国出售武器,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横加指责;在台湾问题上,把日本拉入所谓防卫圈之后,又将向台湾出售远程预警雷达;在朝核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不向朝鲜施压。更有甚者,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明里暗里施展手脚,对中国表现出实施战略包围的意图。比如,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大选来临之际,关于中国战略地位的讨论又开始密集起来。这主要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即每次美国大选前夕,驴象之争中的一方总喜欢拿中国当靶子。但我对这次美国大选前瞻性问题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太关注,因为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国际关系。以往中国单方面所付出的卓越努力,总是起到为好斗的美国鹰派破坏性后果补台的作用,显然中方的这种付出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又无助  相似文献   

5.
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于2005年9月在其所发表的《中国向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一文中7次引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不少学者将其视为新时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新的定位,认为它标志着美国风行一时的“中国威胁论”转向“中国责任论”。结合佐立克演讲全文的内容和语境,中国对“中国责任论”的态度,应区别于先前的“中国威胁论”,厘清其中“责任”的涵义,中国在争做“负责任大国”方面的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6.
年初以来,一些西方记者及机构接连对中国发出批评报道,批评的对象是上海儿童福利院,攻击矛头实际上直指中国政府和中国的慈善事业。l月7日,美国一个名叫“亚洲人权观察”的组织发表了一份报告,说在中国“由国家兴办的孤儿院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孤儿因缺乏医疗条件和遭受饥饿而死”。l月9日晚,英国电视4台播放了一部名为《重返死亡屋》的反华电视片,对他们在上海等地孤儿院里拍摄到的“可怕的故事”进行了长约1个小时的渲染,以便告诉外界,“中国政府无视儿童健康,听任孤儿病饿而亡”。在这股反华宣传浪潮中,中国孤儿院被描述成虐…  相似文献   

7.
王俊英 《职业时空》2008,4(6):45-45
近几年来,围绕“历史问题”出现的频繁争吵,日益成为影响中日民众相互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国民众不满意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所采取的暧昧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嫌中”、“厌中”气氛,与“恐中论”一道,成为日本“中国威胁论”的主基调。那么,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2000,(6)
据新华社消息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4月18日通过了中国代表团的一项动议 ,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是1990年以来美国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九次遭到失败。点评 :请“山姆大叔”查查自己国内的人权状况到底如何。自己屁股不干不净 ,却说三道四干涉别国内政 ,能服人心吗?无怪乎 ,9次提出反华议案次次都以失败告终。霸权主义可以休矣!美利用“人权”反华九次惨败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经济而言,可以说东南亚地区的分量在不断增加。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超过中日,东盟如今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近一年来,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断出现激烈动荡,但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却连续12个月始终保持同比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双方的经济关系一直在不断深化。不过,在中国智囊和媒体中,主张趁美国“退潮”之机加快对该地区进行渗透的声音并不多。如果过分强调趁美国“退潮”之机采取相应行动。则有可能导致“中国威胁论”高涨,这反而会对亚太的长期战略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0.
刘翠芬 《公共关系》2001,(10):29-29
作为一门职业和科学的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而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它于本世纪初诞生在美国。作为西方的“舶来品”,于八十年代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三资”企业,之后,在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掀起了一股“公关热”。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从地区分布来讲,公关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其主要特征是:南方比北方发展快,东部比西部发展快。所以,公关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相对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初,美国政府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执意邀请台湾所谓的“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对此中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9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又透露惊人消息:美国已将核武器对准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7个国家。这一系列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事件,居然就发生在美国总统布什2月份北京之行余温未散之际。总体上说,中美关系时好时坏,跌宕起伏。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算起,中美两国由接触、建交到相互交流和发展关系,可谓风风雨雨30年。(一)3…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人WTO计日可待 4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等一系列困扰中美关系的问题举行会谈。双方本应就中国加入WTO达成最终协议,可是克林顿在最后一刻“临时变卦了”(美国媒体语)。对此,朱总理将症结归咎于“华盛顿的政治氛围”。但双方都认为,距最终签署协议只是一步之遥。朱总理语:“此目标的99%已经达到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日本于1972年9月30日正式建交,30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唱响的主旋律;平等互利、长期稳定是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大潮流。然而,日本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反华势力相当猖狂,常常掀起逆流浊浪,破坏与中国的正常交往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日本政坛的某些政要为迎合国内右翼势力,也蠢蠢欲动,不时干出一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来。在中日关系上,台湾问题是个敏感问题。中国一直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却不时制造出反映“台独”的噪音,这与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的承诺是背道而驰的。2002年…  相似文献   

1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5.
孟脐兵 《老年人》2011,(5):18-18
童话作家郑渊洁前不久应邀出席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举办的“大使和中国公民交流中美关系”座谈会,请帖上注明:管午饭。所谓午饭,就是两块三明治外加一杯白开水。此前,郑渊洁听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请客人吃的第一顿饭不在豪华餐厅,而是站在火车站外边的小餐馆里吃热狗。当时他不信,现在信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于2005年9月在其所发表的《中国向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一文中7次引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不少学者将其视为新时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新的定位,认为它标志着美国风行一时的“中国威胁论”转向“中国责任论”。结合佐立克演讲全文的内容和语境,中国对“中国责任论”的态度,应区别于先前的“中国威胁论”,厘清其中“责任”的涵义、中国在争做“负责任大国”方面的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17.
黄景祥 《老年人》2009,(4):15-15
每年“3·15”日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前,各地舆论总要掀起一股“打假”热潮。可只要“打假”日一过,假货依然充斥市场。所谓打假,实际上玩的是一出“雨过地皮湿”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有效提高国际形象的策略□苏思纲作为一名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并愿意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贡献的美国人,也作为一名公关人士,多年来我一直对“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我知道近年来,很多中国人认为外国人,尤其是外国新闻媒介对中国存有偏见。对此,我...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1996,(5)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之所以波折起伏,麻烦不断,主要是美国在九十年代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李登辉上台后,却力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处心积虑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  相似文献   

20.
耗费5亿美元打造的3D科幻大片《阿凡达》掀起一股观影狂潮,很多城市甚至排起长队,一票难求。然而在欣赏“扑面而来”的视听盛宴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出现了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