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兴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翠云山上 ,原址在翠云山东北一公里处的慈林山坳。法兴寺十二圆觉像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彩塑作品之一。法兴寺彩塑的历史 ,一般认为 ,圆觉像的塑造是在北宋政和元年 ,即公元 1 1 1 1年。艺术风格方面 ,法兴寺圆觉殿彩塑 ,具有比较明显的唐代遗风 ,被称为“宋塑第一” ,确实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妆金工艺是以黄金为材料对塑像的通体或局部做装銮修饰的工艺。青莲寺宋塑所采用的妆金工艺为唐、宋时期妆金工艺不可多得的典范。北宋分为上下两寺的晋城青莲寺,现存54尊唐宋彩塑。文章针对其中的31尊宋塑在彩绘装銮中所运用的妆金工艺技法做考察研究。首先,对施有妆金工艺的宋塑进行实地考察与资料整理,将其工艺技术区分,分为泥金、贴金、沥粉贴金和拨金等四类,并对这些宋塑的妆金花纹与样式、图案构成的时代特点,以及妆金技法的运用做出逐一分析,对其审美寓意进行思考,认为在佛教文化的意义弘扬、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青莲寺都具有丰富的意义承载,因而是我国同类遗存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彩塑是中国特有的雕塑品种。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艺术享誉中外。在双林寺彩塑艺术的表现中,"寓动于静,破静为动"的动感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形体与线条的巧妙结合、抓住"力量"特征的表现手法、传神眼睛的塑造、强烈原色直接涂绘的对比效果,为彩塑注入了无尽的生机,将静态的艺术表现得活灵活现。双林彩塑动感艺术是中国彩塑艺术的精华,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尸体防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水平。宋、元、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尸体防腐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我国古代尸体防腐技术的考古研究,主要局限在对西汉古尸的讨论上,对宋、元、明时期墓葬中的尸体防腐及其有关问题,则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试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结合古代文献,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5.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古代北庭,中央王朝在北庭地区的经营和统辖,以汉、唐、元、清四代最具代表性。古代北庭石窟寺,历经唐、宋、元等时期的繁荣兴盛,入明以后,该地佛教及寺庙逐渐湮没无闻。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当地百姓把唐代石窟寺遗存作为文化遗产加以利用,重构为吉木萨尔千佛寺,以六月六庙会为中心的民间宗教活动在乾隆晚期出现,嘉庆、道光年间初步形成。民国前期,吉木萨尔千佛寺的六月六庙会进入了极盛时期。吉木萨尔的千佛寺和庙会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存在的文化,反映了北庭石窟寺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生态。  相似文献   

6.
蓝田水陆庵彩塑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明代佛教壁塑群之一,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陆庵彩塑以佛传故事为主,穿插其中的还有大大小小不同形制的非实用的建筑类雕塑。在系统梳理水陆庵彩塑中建筑的基础上,论文对其在整个彩塑群中的作用和审美特色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徐上峰 《社区》2010,(29):34-35
千百年来.永福寺一直是我国的佛教圣地。它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古舜庙和玉珀岩的西北侧,系南齐时(479年)为护卫舜祠而建,原名无为寺,又名报恩寺。(宋)太平兴国5年(980年)改名永福寺,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8.
汉源彩塑     
汉源彩塑是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一种民间文化,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民间艺人曹继武自创一派的手工彩绘泥塑艺术品,以现场“捏真容”最为著名。之后,曹继武之孙曹润洪将彩塑技艺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彩塑的题材,在曹润洪手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民间文化中的财神、寿星、弥勒佛、观音等形象,以及古典文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同时,曹润洪也制作了不少现代题材的作品。汉源彩塑为家族式传承,现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曹润洪。  相似文献   

9.
移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最具抒情的表现手法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举例论述了移情在古代诗、词中的发展过程,并指出这一表现方式的基本完善是在唐、宋时期。最后试将移情的表现手法分出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在表达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通过对移情的举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抒情表现手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近200年,曾先后与宋、辽、金等政权相抗衡,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理应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然而在历代所撰的“正史”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元朝撰修宋、辽、金三史时,没有修西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游记多样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宋一代,是我国古代游记散文多样发展的重要阶段。苏轼代表的心态型游记,陆游代表的文化型游记。以及众多的再现型游记,共同汇涌成我国古代游记散文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游记文体的这种多样化绝非偶然,纷纭繁复的表象之下深潜着历史的必然。 一  相似文献   

12.
论宋、元、明时期尸体防腐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宋、元、明墓葬中的尸体防腐技术》一文中,笔者曾经论述,宋、元、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尸体防腐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该文的下篇,本文拟探讨这一时期尸体防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概括起来讲,宋、元、明时期墓葬尸体防腐技术的巨大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是在当时新产生的“宋明理学”的直接影响下,经过一些著名理学家的提倡,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3.
彩绘是民间彩塑造像的重要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彩塑彩绘具有明确主色调;布色和纹图时虚实相间;边饰突出;遵守规制的艺术特征。由于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北方和南方彩塑造像的彩绘有区别:北方彩塑彩绘粗犷豪迈、强劲雄浑,在具体表现形式上,特别注重形体与结构的把握;南方彩塑彩绘则造型圆浑丰满、淳朴秀润,在纹样的装饰上,讲究"满而不塞,繁中有简",其花纹大都来自自然界中的花草。  相似文献   

14.
飞鸟文化是日本古代史上最早以政权中心为代表接受中国大陆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日本文化。飞鸟文化的主要遗物有建筑物和佛像等。法隆寺即是其中之一。法隆寺的伽蓝布局、寺中木结构建筑的特色以及寺中保存完好的数尊佛像,无不向今人夸示着1300余年前飞鸟时代工匠们的精湛的工艺水准,展现着古代世界中艺术东渐的痕迹。可以说法隆寺就是飞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香严寺,亦称“鸽子寺“,位于柳林县城东北隅山阜,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宋、金、元、明时期的群体建筑。香严寺拥有“风磨铜佛“、“铁杆蒿梁“、“山门鸽子“等香严三宝,还有一批不可多见的古代建筑附件艺术品遗存,如明代高浮雕绿釉琉璃与深厚沉重的黑釉琉璃脊兽,雕刻工艺手法独特,刀法娴熟流畅,均属我省乃至全国保存为数不多的古代珍品。更为突出的是大雄宝殿佛龛台,它是用青砖砍磨,雕刻而成的一百零八幅精美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起于陕西西安,经过陕西咸阳、淳化、旬邑、甘肃正宁、宁县或陕西新平、长武、甘肃宁县到蒲、茹两河交汇处的寺沟口,然后沿北石窟寺前茹河河道朔流西上,途经镇原彭阳、镇原县城、开边乡,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城阳乡、古城镇、青石嘴,过瓦亭关(即古萧关)北进45公里进入宁夏固原,然后折向沿清水河北上,直抵黄河入银川、内蒙,是历史上著名的萧关古道(也叫回中道),在从西汉到宋、明,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段内都曾经作为交通要道,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发挥过重大作用。其中,从甘肃镇原彭阳到宁夏彭阳、朝那、青石嘴路段约65公里,即茹河沿线一段(茹河古道),是这条古代交通线中连接西北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关键地段,也是古代中原王朝连接西北边疆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7.
对陕北宗教彩塑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透过古老的艺术形态,揭示传统文化的真谛,使其合理和优秀的成分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传统大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地域文化和彩塑表现形式的分析与比较,体现出陕北宗教彩塑的纯朴美、雄浑美、装饰美特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情感。是写实性与写意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丽名僧义通,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第十六祖 。经考证,他实名“羲寂”。从高丽到中国,应在明州登陆,在宋太祖乾德五年,离天台到明州,在明州弘扬天台宗教义。卒后,初葬于阿育王寺附近,后迁葬于乌石岙。义通是把天台教籍从天台传到明州的第一人,在明州建立了第一所天台教寺——宝云寺,并开启了天台宗山家与山外之争,所以,他是宋天台宗中兴的先驱者;他又促进了佛教内部台、禅、净土三家的融合,在中国佛教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狮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等古建筑群都雕刻有石狮子。山西大同这座千年古城拥有许多古代寺庙等古建筑遗迹,如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善化寺、华严寺、府文庙等都有数量众多的石狮子。从北魏到明清,大同地区可谓集北方石狮艺术之大成,风格自成一体,有着十分显著的大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思想三题刘述均,宋广文在我国古代浩繁的经史文典中,有丰富的审美心理和文艺心理学思想,象凝神、神思、静观等,就反映了古人对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心理学观点,现分别作些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权当抛砖引玉之用。一、凝神“遍观众画,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