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实现了基本解释原则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因为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完成了对古典哲学的清理工作而享有崇高的哲学地位。与康德的“三大批判”遥相呼应,现代西方哲学实际上也因为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三大批判”而引人注目。传统哲学的基本信念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实体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富于批判性的现代哲学家在每个环节上都向传统哲学提出了根本挑战,从而走上了对实体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三大批判”。一、实体主义之批判从本体论上看,西方古典哲学是一种实体主…  相似文献   

3.
王心刚 《北方论丛》2017,(6):102-105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探讨哲学的性质就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文章主要是在解读和梳理处于西方哲学史“思想顶峰”的两个哲学家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以“第一原因”和“绝对理念”为最高旨趣的两套哲学话语,同出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同时认为对哲学的性质即“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具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5.
“和”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存在与发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和”本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本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爱智慧”一词经历的意义断裂标志着西方“哲学”的开始。柏拉图是其伟大的发端者。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我们从《理想国》中“反对诗人”、“光源隐喻”、“哲学王”三个主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认为:“反对诗人”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语言维度;“洞穴隐喻”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本体”维度;哲学王的思想实际拟定了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柏拉图使爱智慧成了哲学(形而上学),进而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五千言《道德经》驰名中外的老子,堪称是我国乃至世界一位杰出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辞约义丰,言简意赅,玄妙高深,难测涯量,引起了古往今来众多的学人关注,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索兴趣,他们通过注释、疏证、今译、阐发,围绕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进行了长期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不少学人的心目中,老子的“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唯一实体,是绝对独立、超越时空、永恒存在、不可感知的“混成”之物,是地地道道的实体哲学,仿佛与非实体哲学风马牛不相及。学人皆知,老子所反复阐扬之“道”,是以理性思辨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思想解放和哲学改革的深入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哲学基本问题的几十年的牢固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日渐增多的论者对这一问题持否定的态度 ,于是在这一问题上就形成了两种观点 ,即“维持”说和“变易”说。“维持”说坚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变易”说则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是哲学发展一定时期(比如哲学认识论时期 )的基本问题。“维持”说中似又可分作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无论在任何哲学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哲学基本问题 ,这可称之为强的“维持”说 ;另一种认为一般地可以说思维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局限性吴启文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被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苏联哲学模式的哲学教材中起着特别重要的核心作用,认为它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了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如何解决,对一切哲学派别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它判别哲学派别的唯...  相似文献   

11.
“宇宙的无限性”是一个古代自然哲学观念,而在现行哲学教科书中,一律把它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命题。这种自然哲学的倾向,使哲学研究长期停滞,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纵深发展。“宇宙的无限性”这一命题,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以及我国先秦诸子的哲学中,都曾论及。原子论的先驱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由其本源——“种子”所构成的,由种子生化万物,无限的种子构成了无限的宇宙。在伊壁鸩鲁看来,“无限的东西”“表示原子和虚空共同具有的一种质,在这个意义上它表示宇宙的无限性,宇宙之所以无限,是由于原子的无限多,由于虚空的无限大。”①我国古代学者从日常经验中领悟到,天色苍茫,是因  相似文献   

12.
“西化派”文化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派”是20世纪初叶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哲学派别,他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人。“西化派”对中西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东西文化的差别是时代的差别,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主张用具有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西方近代文化来取代和改造中国固有的封建文化,具有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不朽功绩。“西化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有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物本·人本·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奎良 《东岳论丛》2004,25(4):39-43
唯物主义的“本”的问题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传统的物本论坚持了观察和实践的客观性原则 ,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同时存有在人自身之外寻求世界本源的缺陷。马克思认识到了人的作用 ,使传统的物本论转化为人本论 ,实现了人向人自身的回归。我国的中央领导班子整合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继承并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论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思想从中国当下的国情出发 ,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同时包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寄予人全面发展理想的高远情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面前有一个无法避开的语义逻辑问题“世界”词项存在着明显的指称关系模糊性和指谓涵义欠确定性。既往绝大多数哲学家几乎都忽视了,“世界”一词的概指状态实际上重复或雷同于常识的“宇宙”概念和广义的“自然”概念,人们大多是在该词的分指状态即“紊乱的多义性”意义上使用之。如此词义学缺陷,明显地从常识层次上反映了中西方人们所共有的认知空白。海德格尔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罕例,他曾明确指出过这个常识性空白对所有哲学立论的深层次负面影响,并称消除此常识性空白为哲学的“亟切之事”。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探“哲学终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天人之辨”、“天人合一”问题历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如何对这一古老的命题进行一番全方位的评估呢?我们认为:一、“天人合一”究其实质是个哲学命题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奥义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哲学精神在神州大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已积淀,凝结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习惯。“天人合一”首先是个哲学命题。说它是个哲学命题,因为它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这样一些永恒的哲学主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历史表现。对此,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目前学界“法理学”与“法哲学”两概念并用的由来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理学”与“法哲学”概念的界定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法哲学”与“法理学”是相互联系 ,且相互独立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8.
陈来 《船山学刊》2016,(3):90-99
本文从仁体论即仁学本体论的角度,叙述并分析了中国近代儒家哲学的几个代表性形态,指出熊十力的实体论是以心为宇宙实体,而不是以仁为实体;马一浮亦以心本论释仁,梁漱溟强调把精神心灵作为本体,这些哲学体系都属于心本实体论,而未能达到仁的本体论或宇宙论。这也反映了20世纪哲学的限制,因即在20世纪哲学看来,哲学总是以心或物为中心,从而限制了仁体论哲学的可能发展。新的儒家哲学需要突破这种限制,真正走向仁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前学界“法理学”与“法哲学”两概念并用的由来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理学”“哲学”概念的界定,文章认为,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法哲学”与“法理学”是相互联系,且相互独立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气本论”哲学派别承上启下的重量级人物,王廷相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而且还在“气本论”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性论和认识论,为“气本论”哲学观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