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为:把西欧近代哲学中的empiricism和rationa.  相似文献   

2.
徐瑞康教授撰写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在30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更是作者孜孜不倦注重探求的课题.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43万字的学术专著,就是其积平日研究心得,历经数年的辛劳而完成的.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阶段哲学的研究,其重要性并不低于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但是,与之相比较,人们对这个课题重视的程度,以及发表的学术成果,都与其重要性远不相称。在这种情况下,本书的撰写和出版,也就尤显必要。作者虽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甚至数度病例,然而却对西方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进而对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本书不仅篇幅大,内容丰富,材料翔实,逻辑严谨,而且在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体系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概括言之,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纯粹理性批判》是在对近代哲学唯理论与经验论批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构建。康德批判了近代以来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片面性于其哲学体系之中,依照“知识产生于对象”还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哲学追问,以“先天综合批判如何可能”的批判中揭露了近代唯理论者与经验论者之间的争论状况,最终创造性地批判和继承各自的理论成就及其缺陷,建立了其主体性的批判哲学体系,把近代哲学发展和走向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全国哲学工作规划中所定重点项目之一《西方哲学史》(多卷本)的编写工作,继古希腊罗马哲学讨论会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及外国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发起,去年十月四日至九日在我校召开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上述四个单位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二十一所高等学校和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编辑部、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等单位,共计六十余人。我校副校长吴于廑教授在致欢迎词中指出:唯理论和经验论是近代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传统的两大流派,都具有启蒙运动的性质;讨论唯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研究和总结近代哲学时指出,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和休漠的经验论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正确解决认识问题。他在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深入考察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律背反学说。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西欧各派哲学家对于认识论的研究特别关注,他们围绕认识的本性和构成、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逐步形成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哲学思潮。由于唯理论和经验论对世界各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广泛研讨。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研讨中涉及到的诸多同题,如划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是什么?在唯理论和经验论内部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涉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述应如何正确理解?等等,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拟对以上三个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在关于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五大哲学家的研究中,最受哲学史界忽视的恐怕就数霍布斯了,对他的认识思想尤其如此。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陈修斋先生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以下简称《欧》书),是多年来国内鲜见的有关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哲学流派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考察,在理论观点上有较大的突破,不失为一本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令人遗憾的是,在对霍布斯哲学的评价上,却仍然表现出忽视其认识理论的倾向。该书  相似文献   

9.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 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 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必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陈修斋先生(1921-1993)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除写下大量的专著和译著外,还撰写了70多篇哲学论文,其亲炙弟子段德智教授从中精选出45篇(其中包括陈先生生前未公开发表的11篇),汇编成50多万字的《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已于1995年底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分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近代西欧唯理论派与经验论派、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现当代西方哲学研究以及中西哲学对话等五个部分,全面地反映了陈先生广博的学识和深湛的思想,忠实地记载了这位爱智…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的是近代哲学对知识问题的基本观点。近代哲学主要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它们在知识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它们都肯定知识的标准是理性而非启示或权威.也都把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效性看作是知识的本质,普遍必然性又被等同于客观有效性,其原因在于实体的预设。近代知识观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观.这一知识观发展到现代哲学,它的弊端越来越受到批判,并开始向人文科学知识观转向。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中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二元并列问题的解决陈修斋编者按: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翻译家、我校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不幸于1993年8月23日病逝。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先验统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繁荣是近代世界区别古代世界和中世纪的根本特征,而科学的发展是主体力量发展壮大的产物。因此通常所说的为科学奠定基础的近代认识论哲学实质上是一场主体革命。本文较详细讨论了康德怎样继承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主体革命成果,以先验统党为基础构筑起知识大厦;并结合近代主体革命的潮流,揭示了康德的先验统党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翻译家、我校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不幸于1993年8月23日病逝。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为我国的哲学和哲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刊特发表我国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先生、王太庆先生和其他学者的纪念文章以及陈修斋先生早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和纪念陈修斋先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与唯理论进行激烈斗争和反复较量的同时,英国经验论哲学内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即以洛克为代表的唯物的经验论转变为以巴克莱为代表的唯心的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为什么会发生性质的变化?巴克莱是怎样实现这个转变的?我们从英国经验论的演变中能够吸取哪些有益的思维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的主体建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主体建构论陈嘉明一、胡塞尔“建构”学说的理论来源众所周知,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前者强调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与基础,认为真实的认识在于观念与对象的符合。唯理论则强调理性作为认识的确实性的根据,认为必然性的认识只能从心灵中演...  相似文献   

18.
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近代唯物唯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唯科学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近代西方唯物唯理论有着不解之缘 ,其代表阿尔都塞的哲学 ,就深受近代唯物唯理论哲学家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es,1596——1650年)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①的创始人,在我国一直都被认作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唯理论”鼻祖,更由于其哲学基石“我思故我在”而被误解为完全推斥感官知觉、拒绝经验的沉思哲学家,享此殊荣已达数十年之久。随着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原有的“经验论唯理论对峙”界限并不是很清楚明晰的。经验主义者弗·培根的感性理性联姻、霍布斯对理性的偏爱、洛克的直觉知识为最高真理自不待言,就是作为理性主义者的莱布尼兹也提出了“事实真理”和“推理真理”的划分,斯宾诺莎则更是把容观存在的事物的共同特质作用于感官而形成的共同概念看作是理性的基础②。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经验论”“唯理论”的范畴界定一改再改,最终达到了对“凡是在理智中的,必定先在感觉中”这一无法再退缩的古老命题的态度上:肯定该命题的,即为经验论;否定该命题的则为唯理论。③这一状况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见解有不恰切之处,另方面也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们恐不象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片面、武断。本文提出,经验及经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批判哲学的创立,标志着一个旧的哲学形态即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哲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即德国古典哲学的诞生。从西方哲学自身内在逻辑发展来说,对康德哲学的形成产生直接而重大影响、以至成为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从而在这两种哲学形态之间构成其中介环节的,主要是休谟的怀疑论哲学。毫无疑问,牛顿和卢梭的学说也都对康德哲学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