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南地区有不少地名与彝语有关或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关,就西南地区部分典型地名和彝族聚居区地名,从彝语的角度也从汉语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有些地名应是出自彝语。  相似文献   

2.
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都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喜德彝语属于彝语北部方言的什扎土语,米易彝语属于北部方言的所地土语。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米易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位于攀枝花市北部,米易彝语是彝语所地土语的语言代表点。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虽同属于彝语北部方言,但是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辅音、元音、声调进行对比,发现彝语土语间的语音对应整齐有规律。本文总结归纳了其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认识彝语方言点,有助于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使用《彝文规范方案》。  相似文献   

3.
松紧元音是彝语中最有特点的语音现象,过去大多数学者研究彝语松紧元音主要以彝语的一个方言或一个支系的语言作个案研究。在彝语各方言与藏缅语族语言的系统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彝语方言松紧元音的发展演变轨迹,对丰富和发展普通语音学理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游记》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一方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方音反映了吴语和云南方音的一些特征,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也表现各地方言词汇的不同;另一方面,《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反映诸如壮语、彝语、布衣语等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此外,《徐霞客游记》在地名学上有关通名的记录有其特色,采用吸取民间用语和以形状特征来定通名。在所记地名的命名法中,主要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阿哲话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东南部方言,阿哲次方言。阿哲话语音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汉文回译成满文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汉文"尔"、"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位)的选择问题,由于受发音规律及发音特点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汉文"尔"选择了满语音素"r"的促音形式,汉文"勒"选择了满语音素"l"的促音形式;而在满文资料中尤其是在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时,则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特殊情况,一方面从时间、空间以及笔贴式三个层面分析有可能导致满文书写错误造成的,另一从发音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受发音学上常讲的同化现象和异化现象的影响导致发音部位的转移造成的.总之,在汉文回译满文时,凡是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的词,与汉文"尔"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r"的促音形式,与汉文"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l"的促音形式.  相似文献   

7.
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舍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丈化内涵,所以地名的译写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内涵的功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之外,"等效原则"则是实现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一区,一般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错杂居住,最大的聚居区是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东南部六个方言。凉山彝语即北部方言。在这个方言内,各次方言、土语在语音上有一些差别,在词汇和语法上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各研究领域。如语意成因机理、诗歌整合思维、翻译理论运用等。现阶段,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转写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探讨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词汉语转写的规范化问题,试为彝语基本词汇的汉语转写提供一种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藏语康方言和彝语北部方言为例,根据“声近义同”和“声义同源”的原则,对2400多个基本词进行了考释。经比较研究,同源词占12%。同时对藏语和彝语的语音作了比较,考释藏彝语语音演变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短时体、尝试体的语法表现形式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淮线以北的方言主要用“VV”式动词重叠兼表短时体和尝试体,秦淮线以南的方言主要用“V (一)下(子)”表短时体,用“V (V/补/宾)看(看)”表尝试体,秦淮线一带的方言可以兼用两套语法形式,过渡性明显。南部壮侗、苗瑶和藏缅语族诸语言的表现与南方汉语一致,与北方汉语相对立。北方话VV式的形成是佛典、禅宗语录的影响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两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和普通话的轻声不同,各方言轻声的表现形式或同或异,类型多样。根据决定轻声音节调值的不同因素,方言中的轻声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轻声调值受前重读音节单字调的影响,轻声调值由本音节的单字调决定,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有关,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无关。通过对方言轻声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轻声,更规范地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轻声。  相似文献   

13.
他砂乡汉语比较句有“乙+甲+A/VP+些”“乙+甲+A+MP(些)”“越□ko55越+A/VP”“(一+M)+和/比(一+M)+A/VP +些”“甲+A/VP+的+没得”等特殊格式。这些迥异于普通话及周边汉语方言的比较句是土、汉双语人使用汉语时受母语干扰的产物。土、汉双语人说汉语时受母语语法规则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的可能性和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以奥地利各高校不同专业未学习过汉语的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分别对汉字字形特征的学习和使用“易五码”查字法的查字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将汉字作为图形,通过对外形和内构特征的学习,可以使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以及“识”“别”汉字的字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春秋金文用字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集中反映已有的用字资料和用字规律,对全面认识春秋金文的阶段性特征,进而理清汉字字形字用的发展轨迹,为正确描写汉字发展史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春秋金文用字问题表现为字形与表义功能的关系问题,就现有认识,有异写字、异构字、据音借用字、同源通用字和同形字五类。  相似文献   

17.
运用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得到的新鲜的方言口语,从汉语方言与汉民族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的关系上,分析汉语言文字对地方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形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对汉语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规定,提出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学中必须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禁止教授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强调汉语拼音在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有效工具,要充分利用它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20.
通过音韵与意义的论证,考证列举了客家话中匣母读作群母的本字11个,因此确定了客家方言今天匣母最古老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