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日益严重的信任问题。指出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风险社会和社会转型当前两大时代背景来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信任问题。以“杀熟”、“三鹿事件”等事件为例,分析当前中国信任何以遭受破坏,并针对社会资本的建设,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卢成仁  郭锐 《浙江学刊》2020,(6):26-37+2
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有三个问题特别需要重新理解和解释:首先,如何理解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矛盾?从有机农业生产过程、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变化及当下消费偏好来看,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关系,应将食品安全纳入到"大粮食安全"概念中去,像抓粮食安全那样抓食品安全工作。其次,如何解释有机农业生产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和销售上"真"与"假"的反差现象?在政府、市场、社会失灵解释之外,表现在生产、消费、销售准则层面的工业社会的标准和规范与有机农业的原则和价值间的矛盾、冲突,才是更为根本的内因。最后,如何重建有机食物信任?以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有机种植知识传递机制和消费者对生产者知识传递的评判机制为核心,形成以种植为中心的有机食物信任重建过程,进而对中国现有四种有机食物信任建构方式形成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领域提出的"企业家的道德血脉"论题遭遇到广泛的信任"寒流",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正遭遇结构性信任危机。解开企业家道德之"结"的关键,是制度信任的建立和完善。从企业家的创业治理之"德"看,由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资源利用,标志着企业家创新德性的制度化转型;而企业家的合内外之"道",则涉及制度信任的外部供给和内部生产动机问题。制度信任遵循以法治代替人治、以程序伦理代替实质伦理的逻辑。"企业家"面对众多信任失灵的干扰,唯有回归其"精神"本义,通过企业内部的制度信任开出"企业家道德",或者为企业外部的社会制度信任之建设作出贡献,才能为"企业家道德"正名并重建企业的诚实声誉。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个别地方政府面临的信任危机日益突出,一个突出表现是各种形式的针对地方政府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类事件具有非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对抗性不断增强、互联网推波助澜、可控性弱和代价沉重等特点,并且呈现出从心理能量到社会行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单一个案到连锁反应、从具体直接诉求到抽象间接诉求、从政府信任危机到政治危机等趋势.要想从根本上防止和治理这类群体性事件,必须以政府的转型促进政治信任关系的转型,以制度信任的重建保障和带动特征信任和过程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培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形态之一具有生产性和增值性,而社会资本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信任,社会信任产生的心理基础则是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道德行为或善行的预期,道德品行、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社会资本与道德品行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联系起来,说明以道德品行和社会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具有生产力;最后从个体、企业和政府等不同层次的主体入手,探讨社会资本的培育如何从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的消费者调研数据,分析了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奶制品消费者对政府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程度(简称为"政府信任")与奶制品购买恢复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政府与消费者之间进行风险沟通的初步分析框架,重点解决了"政府信任"变量的内生性处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政府信任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加消费者的奶粉购买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呈现出典型的差序格局及反向差序现象,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中不同的行为方式、关系结构、承兑机制以及信任维系机制的差异。特别是我国权力与资源层层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序化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形成的权威主义文化对人们的社会信任和政府信任结构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我国既要扬长补短,不断强化和提升社会政治信任水平,也要除旧布新,继续推动社会政治信任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信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青云 《唐都学刊》2005,21(2):80-83
社会信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社会信任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任危机,致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结构要素如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关系要素遭到破坏。为此,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信任教育、社会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以增强社会信任,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信任是指在直接或间接互动的基础上,民众对政治体系相信、托付和期待的一种政治心理.在历时态上,政治信任可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形态,它们的根本分野在于政治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整体社会相契合的是传统色彩浓厚的政治人格信任;改革开放以来,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是过渡形态的政治信任,其表现为人格信任日益消解,制度‘信任逐步成长.两种形态的政治信任前后相继,共同构筑了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变迁的基本图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的演变过程实际是商业信用的延伸过程 ,在信用的延伸中 ,社会信任起了重要的作用。借用来自社会学的关于意大利的一些实证材料的分析 ,社会信任影响对金融工具的选择 ,只有当社会具有较高的信任程度时 ,证券形式的金融工具才会普遍被人们所持有。否则 ,人们就会选择对社会信任度要求较低的金融工具。社会信任对企业制度安排也具有影响作用 ,信任度较高的社会 ,企业容易制度化 ;而信任度较低的社会 ,企业多采取家族经济模式。这些结论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日益严重的信任问题。指出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风险社会和社会转型当前两大时代背景来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信任问题。以"杀熟"、"三鹿事件"等事件为例,分析当前中国信任何以遭受破坏,并针对社会资本的建设,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信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实践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现代经济学研究信任问题的最新进展作了理论梳理,包括信任的实质,信任的建立、维持和演化机制,信任水平的决定因素,信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任问题研究对中国当前社会重建信任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信任——改革开放前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发,政治信任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政治信任是要建立一个以"人民主权"为原则的政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形成的体制才能赢得公众的合法性认同,也使得公权力的运用能以保护公众权利为准则.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中国公众中存在着一个"政治信任层级差"心理,也就是层级越高越受到信任,基层政权的信任度最低.这一心理既反映了制度规范的差异性,也体现了压力型体制造成的政治信任疏离,当然还表现为利益协调过程中政治信任的流失,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信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的可信承诺关键在于需要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保障;二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以及公共性突发事件频繁的现状,一方面要强化执政体制的综合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培育和运用社会权力,用社会对社会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团队互动中的信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团队作为自己的组织形式,而信任是团队向心力、凝聚力乃至团队绩效的基石,团队中的信任问题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探讨团队互动和团队信任的内涵、团队互动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团队信任水平以及团队信任程度是如何影响团队绩效的在当今时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季建霞  金雪飞 《创新》2010,4(3):21-24
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信任、探索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构建一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任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既不是完全普遍主义,也不是完全特殊主义,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血缘、亲缘为中心,以实用理性为内核,以差序、差等为结构,具有边界弹性和"两极性"的关系主义信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麻宝斌  于丽春 《学术交流》2020,(7):41-53+191
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石,政治信任对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效能感主要指个体对自身政治能力的感觉,主要反映在个体与政府、政策以及所有政治系统的关系方面,是构成民众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与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密切相关。构建政治效能感通过社会公平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政治信任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17年"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感状况"全国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自动重复抽样技术对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可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政治效能感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感,二者正相关;第二,社会公平感直接影响政治信任,二者也呈正相关关系;第三,政治效能感不仅能直接影响政治信任,而且能通过社会公平感间接影响政治信任,即社会公平感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治效能感和社会公平感均对政治信任产生重要影响,提升公众政治效能感是提升社会公平感和政治信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技术作为技术信任的标杆,以其特有的去中心化运作模式赋予技术信任以“强信任感”,使得技术信任超过人们对专家系统的信任,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信任模式。但区块链技术在增强高新技术社会信任感、简化人际信任过程、降低人际信任成本的同时,也会由于自身缺陷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风险。技术信任在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信任模式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信任风险。对此,要加强技术攻关、建立技术标准,重视伦理风险、明确技术道德,构建监管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从这三个层面防范信任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家间信任是关乎合作与冲突的重要议题,对不确定的国际体系而言尤为重要。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笔者归纳出国家间信任分析的三种主路径,它们的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博弈论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信任关系对成本支出的改变,进而影响合作建立与维持;合法化机制一方面从强式制度主义出发解释制度结构对信任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从弱势规范意义上分析了信任与规范、身份的关系,它认为国家选择信任除了利益动机之外还有被社会承认的合法化需要;网络分析则关注社会关系如何孕育信任,"嵌入性"视角试图在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建立"第三条道路"。梳理、评介不同的研究路径有助于促进国际信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际信任心理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信任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信任他人与值得他人信任的互动过程.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人际信任的心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性别群体,在信任他人方面女性普遍高于男性,在值得他人信任方面男性普遍高于女性.2.不同年龄群体在信任他人方面,青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高于老年组;在值得他人信任方面,老年组和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老年组也高于中年组.3.不同文化程度群体,在信任他人方面,文化程度越高对他人信任水平越高,在值得他人信任方面与文化程度无明确相关关系.4.不同职别群体,在信任他人方面从个体私营业者、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大学生到国企职工信任水平依次提高;在值得他人信任方面,从机关干部、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个体私营业者到国企职工被信任水平依次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学如何表现完整的人?——以大江健三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如何表现完整的人?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其小说中,把"性的人"与"政治的人"这两个维度连结起来,从两者之间的对立和联系中把握复杂的人性,对二战后的日本社会中的一些边缘人形象作了相当深入的刻画.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些极端化的分裂型的人格,但就在这些人物中,也有着作为个体的人的整体性的存在,以及个体性生存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通过边缘的发现去认识、构筑和表现整体,这是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