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杨廷和、张璁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执政期间,针对武宗弊政进行改革,使正德以来积弊日深的政治出现了一线生机,并开明代中后期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杨延和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并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与明世宗嘉靖初年出任内阁首辅,是嘉靖初年的元老重臣。他在嘉靖初年进行的政治革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对明朝中期政治有重大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明代中后期隆庆内阁斗争不已的迭次"阁潮"中的审慎表现使其在内阁中地位稳步上升,壬申政变"倒高"后他终于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而导致张居正当国"江陵柄政"时代的到来。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都是隆庆内阁中著名的干才、能臣和良相,尽管张居正是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在他从政隆庆内阁时先后与徐阶、高拱携手合作,在当时"丞相政治"下始终有效地推动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其安邦治国的煌煌文治武功的业绩则是值得肯定和应该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明代中后期隆庆内阁斗争不已的迭次“阁潮”中的审慎表现使其在内阁中地位稳步上升,壬申政变“倒高”后他终于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而导致张居正当国“江陵柄政”时代的到来.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都是隆庆内阁中著名的干才、能臣和良相,尽管张居正是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在他从政隆庆内阁时先后与徐阶、高拱携手合作,在当时“丞相政治”下始终有效地推动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其安邦治国的煌煌文治武功的业绩则是值得肯定和应该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5.
夏言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也是明代第一个被杀的内阁首辅。他在历史上有着突出贡献:在政治上加强内阁权力,限制宦官势力,整顿吏治,重视人才选拔,改革科举制度;在经济上查革冒滥,节省开支,安抚百姓,查勘庄田;在军事上巩固边防,击安南收国土,议复河套以取百年功。明中期阁权以及阁权与皇权之争十分激烈,夏言遇到强有力的政治竞争对手排挤,自身骄慢又引起明世宗不满,最终造成他悲惨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嘉靖以来首辅传》是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所著的一部有关明代中后期内阁辅臣事迹的传记史书。该书是较早研究内阁制度的专书,因为史料丰富,详实可靠,所以成为《明史》相关传记的史源,其中有些记载可以弥补《明史》的阙漏。虽然也有些不足,但其史料价值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7.
王家屏是晚明政坛上一位颇有声望的内阁首辅,他与沈鲤一起被人称为万历朝仅有的两位贤宰辅。家屏为人坦荡无私,因为是阁臣的缘故,诫子勿与科考。面对神宗殆政,大局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他不留恋权位,毅然离去。此外,在诗文创作上,表现为温润典雅,展现了一代首辅开阔的气局。  相似文献   

8.
叶向高是明朝重要的政治人物,在万历、天启朝两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为维护国运,调解各派政治力量,苦心经营,呕心沥血。及宦官魏忠贤专权,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叶向高亦苦心维护。本文仅就叶向高与宦官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代士商关系学界关注已久,普遍认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士商间的广泛交流。而通过对明代内阁首辅张四维这一成功士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长于商人家庭并处于商人关系网中的官员,虽因商人支持获利良多,但由于长期受儒家教育,反而会显示出"敬商远商"的情形。所谓士商交流密切,更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商人儒者化完成的,并非士人放下身段对商人的主动迎合。  相似文献   

10.
杨廷和(1495——1529),字介夫,河南新都人,自幼聪颖好学,12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身仕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历官翰林院检讨、太子侍读、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自正德7年至嘉靖2年任首辅大学士,并先后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左柱国等荣誉爵位。在正德末年危机频现、政局动荡的历史旋流中,他挺身而出,领导进行了政治改革,成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一明武宗是个争强好胜、骄横荒淫而又昏庸的封建帝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内阁阁臣越到后来越被朝中上下目为实际上的“宰相”,不少阁臣亦不免以“相”自处,乃至行相权之实。本文旨在说明朱元璋虽然从政治上废除了宰相制,但从实质上看,皇权不可能真正合并相权,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中、后期的皇帝们对内阁的把握及对阁臣的任用在潜意识或反映在政治事务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阁臣当作宰相看待,阁臣甚至被赋予近似宰相的权力,相权观念在朝廷内外官僚群体中亦渐趋复苏。内阁职权的逐步宰相化发展,皇帝和其他官僚亦逐渐对阁臣寄予宰相的期望,而在朝政的运行方面也随之对阁臣提出了宰相般的事权要求。阁臣思想意识中存在浓重的为相情结可以说是与时相应,阁臣群体为相意识的复苏实际上是合乎明代政治走势的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高拱生活在明朝后期,由于看到用人制度的腐败及其严重后果,在对当时官吏制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大破格整顿,必不能易乱以为治”的思想,利用自己内阁首辅掌管官吏的职权,大力推行实政用人改革措施,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场弊端,激活已经衰退了的用人机制,提高机关衙门的办事效率,维护正在衰落的封建统治,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开创了明代吏制改革的先河,并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夺情起复是丁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主要有阁臣、尚书、侍郎等高级政务官、军务官、地方亲民官以及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近臣.由于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制,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营求夺情.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夺情行为,都会引起伦理问题,加剧党争.  相似文献   

14.
明自英宗以后 ,王朝每况愈下。独有弘治一世 ,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 ,堪称“中兴之世”。是时涌现一大批良臣贤相 ,刘健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为内阁首辅当朝八年 ,辅佐弘治皇帝革除弊政 ,励精图治。其为人正直 ,敢于犯颜直谏 ,被弘治视为心腹临终托孤。作为顾命大臣 ,刘健对荒戏的武宗极力匡扶 ,屡次上疏极谏。最后去权阉不成 ,忿然请辞  相似文献   

15.
以宋濂的人生起落为主线,从人生期待与角色扮演两个角度,可探讨其仕明前后的心态变化。儒者身份和济世情怀是宋濂弃元仕明的主要原因。明初,宋濂因政治影响而逐渐丧失儒者身份,沦为“文人”角色。这种不以文人自期而终归文人的心态变化,造成了宋濂文章由沉雄尚气到中正典雅的演变。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宋濂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元明之际文化思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制度。两汉时尚书台职权大增 ,逐渐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 ,三省制初步形成 ,经隋朝的发展 ,在唐初走向了成熟。经五代十国至北宋 ,二府三司制最终确立。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明初废丞相 ,不久设内阁辅政。明清内阁有名无实。宰相制度演变具有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不断压抑相权以加强皇权、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分权后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的特点。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于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 ;客观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中国稀见万历刊本明杂剧有七种;其中三种为世间孤本,另四种同一版本今别无传本,且较今国内存之别本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