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效果和社会问题,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又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些什么,本文拟从留守儿童的现状入手,解读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出现的问题,从基层人民法院的角度浅析应该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8,(4):13-13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全国农村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左右,亲情缺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相关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5年以上。父母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留守儿童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有关部门反映,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5日报道,“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不会少于1000万”。段成荣、周福林估算的全国“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2290万人,其中87%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如此庞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其中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高达902万人,这一庞大的数据是城镇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限制,其需要自我调控的时间较多,需要要求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培养其自我调控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现文章主要针对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与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09,(16):15-18
据2008年2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他们有父母,他们却似“孤儿”。随着民工潮涌入城市,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滞留在农村。父母忙于城里艰难的生计,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回家一趟。  相似文献   

6.
目前,留守儿童这一新名词在各个学校议论纷纷,社会上也处处为留儿童作正面宣传。作为教师的我更是耳闻目染,我在家乡张公镇张庙小学调查中得知,全校五百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42名是留守儿童,全镇所有的小学生大约四千名,可留守儿童人数就接近百分之六十。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象犹为突出,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其中超过一千万儿童留守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农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要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将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7.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只要是孩子,就会依赖于父母。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在只有“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情况下,往往更内向、更孤僻,有的甚至沦为“野孩子”。然而,即便进了城,农村娃的境遇依然令人堪忧。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也是无辜的。我们在问题出现转机的漫长等待中,“留守儿童”一天天地长大。他…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家校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有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被留在农村的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的教育和监督,以及祖孙辈隔代教育的缺陷和弊端等等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凸显。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衍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孤独感较最有代表性。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针对其孤独感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是家庭、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影响下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理应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迫于经济压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他们却被留在家乡与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一起生活,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根据2013年全国妇联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本次调查经过渚多中西部农村,让笔者深切体会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并着力用一种局外人、观察者的身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2.
“代理家长”能为留守儿童带来春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留守儿童中,有些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有些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留守儿童因为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其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一年来才被人们聚焦的“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运河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5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2人,对照组63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慈利县杉木桥镇辖29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镇有未成年人48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143人。近6年来,镇关工委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为这些孩子构筑爱心家园,温暖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在乡村治理主体的视野里,还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农村留守儿童都遭到不应有的忽视。加之农村社会工作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留守儿童在其中更是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7.
来信     
“对于政府而言,危机管理事关公共利益,也事关自身的合法性及可持续发展。在任何国家,公共危机总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基于动态的公共管理体系才能适应这个复杂、多变、不确定的时代。危机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完全分行业、分部门进行,更不能拒绝公开信息,遏制公民知情权。”河南晓重给“留守儿童”一个精神家园据最近的《工人日报》报道,重庆南川市教委今年对南川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发现:7.6万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8万多人,占了23.7%。“留守儿童”并不是南川市的“专利”。在我国各省区(市)的许多农…  相似文献   

18.
6月1日,一个原本属于儿童的节日,但对于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却难以高兴起来,能让他们兴奋的或许仅仅是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的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家庭"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而华侨留守儿童是其中受到较少关注的一部分。通过考察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价值观,以期了解华侨留守儿童家庭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的影响因素,合理引导并建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     
《中国社会导刊》2011,(33):F0002-F0002
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日前在中国发展基金会“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说.农村5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0.19%,为2300万人。55以下儿童留守在农村,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监护不力问题、营养问题,但最典型的还是亲情缺失问题,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照片上这名海南琼海市嘉积镇的留守男孩正在帮助大人推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