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顿与齐曼分别缔造的学院和后学院科学模型,以各自坚实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很好地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科学特征.默顿与齐曼也因此都对科学社会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学术立场的限制,默顿与齐曼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又各自存在局限性.把两位大师的贡献和局限性放在一起,对之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两位大师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也会对后人的科学社会学研究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变动,社会观念变迁的速度是知识分子心态的风向标。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重量级国学大师,王国维试图对学术与政治双重关切,对中西新旧文化普遍调适,并坚持个人精神操守与群体心理归属的矛盾统一,但他兼顾、包容这些方面的努力常陷于困境,促使他最后选择自沉。从社会学角度看,王国维自沉折射出经过五四精神洗礼后社会观念急剧变迁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知识社会学问题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与社会责任,——严格地说,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下的历史学的范围。它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知识社会学的问题。我不是专业社会学家,对这个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主持者提出的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先生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远离政治权力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使晚清以来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长期纠葛不清的对立、冲突、参与、争宠等孽缘得以了断。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宏扬。  相似文献   

7.
通过顾准的人生境遇分析中国知识分子为官、为儒的命运 ,提出 :官有官道 ,文有文道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有追求 ,更有窘迫 ;思想大师来自于苦难和冷清 ;思想让人成为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交叉领域,媒介社会学似乎时刻都需要界定自身。“同心圆”意象有助于把握媒介社会学的知识和学术状况,激发理论、方法与议题层面的对话。传播学百科和社会学手册中对媒介社会学的概括,构成了有趣的对照,也揭示出媒介研究视角和社会学视角下“媒介社会学”的内在差异和张力。在媒介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中,既有“思想”也有“学术”,但重要的并非所谓“思想与学术之争”,或者在二者之间选边站,而是如何从“思想”中找回活生生的“学术”,持续不断地叩问思想或经典及其背后的假设,进而探讨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的交错。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孟子学,相较于其他时代,较为薄弱,但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传承创新、融合中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用时代思想对传统命题进行新的诠释;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转变,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以孟子思想为重要学术资源,构建新的哲学体系。在孟子学的背后,是民国知识分子应时代之变,促进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孟子思想也在这些努力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成为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是我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术大师。他的古史研究,对我国近、现代史学有着深刻影响。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顾先生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继承并发扬我国历代疑古辨伪的优良传统,吸取当时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研究方法,考研中国古代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疑古思想。他的疑古思想在当时中国历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历史学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系统考辨先秦至两汉古书中有关古史的记载,先后发表了三百多篇研究古史的文章。他们相互问难质疑,展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古史讨论,形成了著名的“古史辨派”。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是“五四”以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对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经熊留学欧美,结识了霍姆斯、庞德、施塔姆勒等世界顶级法学大师,汲取了法社会学理论。吴经熊回国后,大力传播法社会学思想。他并不停留于浅显译介,而是力图创新,终于在心理法学、法律多元论和法律三度论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吴经熊等法学家影响下,法社会学思想在国内受到推崇,渐渐汇成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的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它对高校知识分子的身心、学术、道德操守等方面无不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省察与反思这场运动对高校知识分子的影响,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3.
知识社会学对社会思潮形成演变的考察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社会思潮形成的社会背景、演变动力、演变机制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思潮演变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思想,论述了这些思想在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2年院系调整后,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社会学研究者大部分被迫改行.1956年,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面对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大量亟待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吴景超等老一代社会学家启动了社会学重建运动.但是,反右运动中断了社会学重建的进程,由于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复辟运动,参与重建运动的社会学家遭到政治上的整肃,有的甚至被划成右派分子,如费孝通,遭遇了疾风暴雨式的大批判.社会学重建的中断造成学术传承的断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反动的学科,在中国大陆被迫中断近30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梁启超的解读,夏中义对梁氏学统观念梳理聚合出多层次构成的堪称“现代学统”的整体框架,概括为四个层次:学术本位、思想独立、逻辑归纳和朴学文体.夏氏对梁启超的精神认同更是自我价值的确证和自己学术本性的分泌.他的20世纪中国文论研究的实绩体现了现代学统的自觉.当人文精神讨论式微之后,学统的回归不失为当下知识分子生存取向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孔德创立社会学的标志性卓越贡献为:第一个提出社会学的概念;第一个标榜"爱、秩序、进步"的社会学研究目的;第一个以其"社会静力论"、"社会动力论"两大板块,确立为现代社会学公认、或启迪了现代社会学调整发展思路的社会学研究基本领域;第一个集成了社会学特有的实证研究方法体系,并为现代社会学所广泛接受运用与极大拓展。深刻启示了思想创新的人格要件与文化环境要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王晓明对于王安忆创作历程的考察入手 ,将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活动的描述 ,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自身的定位进行了一种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作者从语源学的角度对于知识分子的概念进行了澄清 ,把对知识分子角色转换原因的考察置入现代性的语境当中 ,并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代的双重挤压处境。作者进而指出 ,完成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当中的身份转换和身份确立 ,首要的问题是反对犬儒主义。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在两篇短文中提出并讨论了“清文化”与“浊文化”这一对概念。从文化创造的主体来看,这种探讨之实质所及,是一个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价值问题。本文拟对这一文化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重要论题进而提出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各方大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维系社会学发展历程的核心概念,在当代社会文化的讨论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迪尔凯姆和齐美尔四位经典社会学大师的主要学说与现代性紧密相连。利用伯格与凯尔纳的框架对古典时期的现代性思想进行梳理,提出了认识现代性的全新脉络,并结合中国的现实与知识认识,揭示其对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系统性、整全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费孝通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13期上发表学术专论。该刊编者在"编后语"中指出,费孝通先生在本刊发表的这篇论述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的论文尤其值得注意。他对授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