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亚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81-383
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交际中,虽然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忌讳模糊、含混,可实际上人们的交际活动却存在着大量模糊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些“模糊”的表达是得体的,是可以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浅析话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指出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得体。 相似文献
2.
解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仕琼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43-46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张景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糊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建琼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61-164
语言模糊现象大量存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之中。模糊语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语言的模糊性与语言交际的角度,讨论语言的模糊性在语篇、文学、修辞和美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志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70-73
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言语交际中广泛存在的模糊语言是言者、话语、听者和语境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对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的认知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提高交际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揭示人类模糊语言的一些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6.
余建琼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61-164
语言模糊现象大量存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之中.模糊语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语言的模糊性与语言交际的角度,讨论语言的模糊性在语篇、文学、修辞和美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冬华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8,(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界本身模糊不清、人的认知能力有限、交际双方的行为及目的,以及语言自身的局限性都会导致模糊语言的产生。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翻译要根据英汉语民族的不同文化及思维模式做出不同的处理,并充分发挥译者的再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模糊语言的类型及其交际功能,指出模糊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策略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李维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13(3)
语言的模糊性是相对于语言的精确性提出的,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模糊语言是语言模糊性的自然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中,模糊语言起到精确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运用模糊语言的能力是衡量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外语教学中,应该从模糊语言的语用和交际功能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浅谈英语模糊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2):83-85
英语模糊语在英语使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就必须掌握英语模糊表达法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技巧。本文选用会话和书面语中的实例 ,运用语言学原理 ,既注重语言形式 ,又注重语用效果 ,对英语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归纳 ,将其统归为三大类和八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尽管长期以来,明白和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语言本身的特性和其语用决定了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文章主要以语言学为基础,结合广告的运用,对模糊语言的存在、发展历史、出现的原因、模糊语言的分类、在广告中的运用(模糊修辞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艾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70-72
本文简要介绍了模糊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强调了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说明了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吴学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87
为取得幽默效果,小品台词往往表现出对现实语言的夸张与变异,进而形成难以准确定位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导致演员接受语境不自足的幽默比较常见。这种现象的泛滥又使小品创作与演绎缺乏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公文中模糊语言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厚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0-82,96
阐明模糊语言是公文语言运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章讨论了模糊语言的概念及其运用 ;公文模糊语言举要 ;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主要作用以及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崔秀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68-71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模糊语言的修辞和交际功能,指出模糊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策略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更有效地传载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9.
肖书珍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75-77,84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模糊语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合作功能、礼貌功能等交际功能。在具体的语用语境里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有助于听者正确理解说者的意思,使交流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陈凤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语言的模糊性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在语音、语义和句法都具有一定渐变性(Gradual)、模糊性(Vagueness)。本文作者旨从语义(Semantic)层面入手,运用语义场理论,对模糊语言的概述,本质,根源进行初步探讨,并讨论文化背景对模糊语言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