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整体主义既是一种生态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社会学、人类文化学范畴.在社会系统中,它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甚至是个人与整个人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的探索,成为整体主义政治哲学的渊薮.古罗马作为世界帝国的存在状态.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在理想幻灭与现实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思想家们或者关注世界的秩序,抑或审视内心的法则,这推动着整体主义政治哲学发生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认为自我优先于其目的和价值,他们假定社会是由独特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先验地拥有一种作为认同的自我,其哲学基础和论证方法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社群主义认为自由主义的这种个人观念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在他们看来,个人是生活在社群之中的,个人的行为、活动是受社群关系所制约的,因此,社群是自我的归属。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社群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个人要受社群的制约,但在另一方面又把社群当作是高于个人的抽象集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著作权的私权属性,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框架下,权利人将其权利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理应完全出于其自愿。延伸性集体管理与强制性集体管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权利人与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引入两种特殊的集体管理制度,引发诸多争议,应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其加以细化设计,平衡权利人与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6.
"集体"是一个社会关系概念,切实领悟"集体"一词的真实内涵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倡导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然而许多人往往仅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把集体看成个人的对立面,将集体主义曲解为整体主义,这必将导致集权对个人合理利益的侵犯。因此,将"集体"、"个人"和"整体"三个概念进行比较,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弄清"集体"的应有之义,避免将"集体"抽象化和扭曲化,防止虚幻的集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组织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一种新概念:组织人本主义,并藉以区别于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组织人本主义既不同于西方个人至上的人本主义,又不同于完全抹杀个人的民本主义。组织人本主义包括两个基本含义。首先,组织高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组织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利益首先是实现组织的稳定性目标。正因为如此,即使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君主也不能违背上述原则,否则将会作为非组织成员而遭到否定。其次,组织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传统管理哲学充分了解人是组织的基本要素,因此组织必须充分保护个人的基本人权即生存权。同时,组织管理又要着重于对个人的控制和对人际关系的调节。这也正是促使传统管理哲学特别重视伦理关系的原因。与此类似,传统管理哲学强调修身的目的则是试图通过人格塑造来控制个人。此外,以人为本也意味着组织管理要依靠人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发展有三种状况 ,即无独立性的人、片面独立的人和自由个性的人 ,它们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是在个人与整体的不同关系状态中产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不仅显示了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种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 ;而且揭示了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个人才能获得自由个性 ,从而为当代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方价值观是包括西方自古至今不同形态价值观的集合概念。就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或有着广泛影响的价值观而言,西方先后主要有英雄主义价值观、德性主义价值观、共和主义价值观、来世主义价值观、信仰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六种基本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价值观的主旨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强力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共同特征。西方价值观不同历史形态的内容、构建、兴衰更替及其历史和现实影响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引以为戒的启示,鉴于西方价值观的经验教训,今天构建基本共同体价值观需要超越个人本位立场,弘扬古希腊好生活理念,彻底否弃对外侵略扩张,从重理性走向爱智慧。  相似文献   

10.
自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以来,其内容构建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更是意义深远,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集体舆论是控制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影响集体舆论,加强正确舆论的感染力,削弱错误舆论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团结的集体、高校网络建设几个方面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去影响集体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审理与判决有机统一的要求,分析了现行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同现代司法权力运行规律的关系,其特点是影响重于独立、恣意多于自由、领导重于平等,并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建立集体决定,个人负责,意见公开,完善表决程序及固定委员发言顺序等有关工作机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但目前研究者在评价梁启超政治思想中有关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观点时存在着很大的差致。如果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梁启超和清末历史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谈话节目作为中国电视最常见的节目形态之一,其主要困境在于与自然的话语状态不符,而根源则在于未能处理好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关系.电视谈话节目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营造一种可以容忍个性化人际传播的传播情境,以实现发布"集体化声音"与表达个人化观点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试图揭示象征性角色作为一个直接信息源,在个体层面形成集体效能的机制。为此,本研究以企业员3-为样本进行了试点研究和主体研究两组实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四种传统信息源不变的情况下,当一个团队的角色集合中加入一个象征性角色时,个体对团队集体效能的感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象征性角色与个体水平的集体效能感知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等重要信息源所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是土地法制改革中的一项核心议题,它在现行土地法体系的多重目标和逻辑下存在显著的制度冲突和权利限制问题,破题的关键是厘清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逻辑和原则。这要求将财产权逻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逻辑主线,将多元目标拣选、提炼为两项原则——即农民权利实现机会和承包经营权益的绝对保障,并以这两项原则划定财产权逻辑的适用前提,而未被转化为原则的其他目标则只能在不违背主线逻辑的前提下设定和适用为该目标服务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制度改革的思路将趋于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同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共同构成三层次的权利体系。集体所有制仍然是制度前提,土地经营权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所有权)为基础获得创设并承载旧制度未竟的使命,就长期而言,曾施加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转让、抵押、期限上的限制将逐渐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再分配将吸纳更多授权性(自治性)规范,但出于经验性考虑,短期内的制度调整仍有待变通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集体论辩是形式论辩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主体之间没有交互的前提下,对多个主体的推理过程和结果如何进行合成,体现的是多个主体在推理知识、观察信息以及推理结果上达成的共识。采用形式论辩对多主体交互的建模是建立单一的论辩框架,而集体论辩需要为多个主体建立各自的论辩框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集体可接受的推理结果。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关集体论辩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还远未成熟。根据形式论辩的已有理论,可将集体论辩研究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基于抽象论辩框架的研究和基于扩展论辩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村庄在经营体制上大多数已转型为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是依然有少数村庄实行集体经营体制。集体经营体制之所以在少数中国村庄取得成功,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集体经营体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绩效。但是,村庄集体经营体制存在着针对分配的两个问题:一是村民对公平分配的要求有可能抑制村庄领导人这种生产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领导人可能利用权力侵占集体资产。对这两个问题的权衡决定了实行集体经营体制的村庄在分配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集体经营体制的稳定性和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