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高校“青马工程”是社会转型期国家培养较高政治素养、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培养项目。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青马工程”却面临着特色亮点不明显、实效针对性不强以及内涵建设不足等发展困境。上海大学“青马工程”不断创新育人途径,提倡多样化教育,以满足高校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需求。多样化教育涵盖了传统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青马工程”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红楼梦》一书中究竟描写了多少人物呢?历来众说纷纭。据笔者统计,全书中标有姓名者和没有姓名而有所描写者共601人,除已死且又无活动者24人外,实写人物577人,其中男性306人,女性271人。全书实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头等主子36人,占实写人物的6.2%;实写四大家族的族亲、外戚、沾亲带故者78人,  相似文献   

3.
假传指以拟人的手法为器、物立传的一类相对独立的文体,包含虚实两个层面:实的层面指假传描写了器物的形制功用、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博物知识;虚的层面指假传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并以虚构人物的品格和经历来影射现实文人的境遇,表达文人的情致和追求。假传通过以实写虚、以虚写实的创作方式使得虚实交融,体现了文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品格追求。虚实二元特质是假传的灵魂,但也制约了假传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林黛玉进贾府》对林黛玉三次肖像的描写可谓是鬼斧神工,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少女形象浮现在眼前。这三次肖像的描写一石三鸟,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5.
"青马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为党培育了一批信仰坚定、忠恕任事的青年政治骨干.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高校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革新工作机制、强化校内规范培养和社会衔接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青马"学员毕业后存在断档和"流失"问题.具体分析高校"青马"培养模式5方面不足,重点分析解决高校"青马"学员进入社会时的"学社衔接""人才举荐""跟踪培养"问题,提出社会培养环节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探索为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有效实施补上关键一课.  相似文献   

6.
木斋 《云梦学刊》2018,(6):1-12
此一回重在通过冷子兴之口,由远及近,由虚向实,由虚泛空大向具象琐细,由概说大要向细节铺陈渐进,通过再三皴染的手法,给予全书背景一个全景式的写照。脂砚斋的很多评点文字与正文不可拆分,脂砚斋即本书之真实作者,乃为不争的事实。脂砚斋伴随着写作的方法论来指导写作,又以方法论来诠释笔下小说的情节进展,为其阐明理由,引领读者。  相似文献   

7.
甘肃文化出版社新近出版了胡渐逵著的《〈船山全书〉点校勘误》一书,该书纠正了岳麓书社出版的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大学者王夫之著的《船山全书》标点符号和文字校勘之误426条,每条均简析其致误之由,其中凡需书证者,均举古籍例句作证。书中还吸收了当今学者发现《船山全书》点校之误的最新成果,纠正了清代以来多位名家点校船山遗著的不少错误。全书所纠之误,均能证之以实,据之以理,实事求是,慎之又慎。该书对研读《船山全书》的广大读者及古籍的整理、研究者,和对今后继续整理修订船山遗著,都是有益的。《〈船山全书〉点校勘误》出版@刘新…  相似文献   

8.
《道藏》及《藏外道书》中有大量的仙传,这些仙传通常采用史家传记手法写作,由于其中多虚构成分,故今人一般以仙道或道教小说视之。仙道小说创造了一系列丰满的神仙形象,这些神仙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与小说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分不开的。在仙道小说中,除了语言、动作描写被大量使用外,其他如肖像、神态、心理、景物、场面等描写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们是一些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我国小说的创作手法,对其他类别小说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着力描写了两个人物:出身贵族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来自下层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他们是对立阶级里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且是冤家。可是在作家的捏合下,他们最终“和解”了。“和解”的基础,就是托尔斯泰主义。作家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采取了对比的手法。例如:玛丝洛娃身穿囚服,脸色惨白,由荷枪士兵押着从阴暗恶臭的监狱里出来,向法院走去。就在这同一时刻,造成她的不幸的聂赫留朵夫公爵却在豪华的卧室里刚刚醒来,身穿洁白的荷兰细麻布睡衣,躺在铺着羽绒得垫的弹簧床上,吸着纸烟,想着他和柯察金公…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死亡描写的形式:一是在题目和主题的确立、结构的布局和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死亡的审美特征的形象;二是有详写和略写;三是用丧事描写结构全书;四是舍弃直接强烈的刺激感官东西,使死亡描写产生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1.
《天上没有多余的星星》是作家李云迪近期创作并选刊在《读者》上的一篇散文。除了作家对描写对象的深透了解与把握外,还得益于散文的创作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如:先抑后扬、点面结合、虚实搭配、夹叙夹议、画龙点睛等。这些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散文达到了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简短的丰富、简单的深刻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被斯大林称为“现代卓越的作家”、被高尔基称为“有天才”的萧洛霍夫的作品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的。关于这点,已经有许多人加以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在萧洛霍夫的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风景描写,这却很少有人较全面的加以研究。萧洛霍夫是风景描写的巨匠,无论是在“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巨著里,或是他的那些生动的短篇中,都有许多美妙的自然景色。“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书描写了一九三○年苏联农村复杂的集体化的伟大斗争,这部书比起作者的其他作品,更广泛的绘出了迷人的风景图画。为了方便一些,本文便主要以“被开垦的处女地”为例来讨论一下萧洛霍夫的风景描写。  相似文献   

13.
矛盾对比是审美心理法则。对比是作家与艺术家特别重视的技法。鲁迅小说也大量运用了对比描写,显示了他的艺术个性与美学风韵,也给予读者以独特的美感。 一 人物描写是小说创作的核心。这种描写是多方面的,包括肖象、性格、情感、心理等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肖象描写。对比手法,往往使人物形象,具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如鲁迅《故乡》作品中的杨二嫂。年轻时的杨二嫂“擦着白粉”,终日坐在豆  相似文献   

14.
徐訏爱情小说中有一种崇尚描写超越凡俗的性灵之爱的净化倾向,这与他青少年时代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历大有关系。这种倾向贯穿于徐行小说创作的始终,是徐訏小说中独具个性的爱情描写的特征,也是使徐訏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斤澜的短篇小说艺术谈是留给文坛重要的文化遗产。他认为小说作家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深刻地感受生活。他强调截取断面的方式,强调对于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升华,指出小说必须寻找好的角度,描写作家自身最感动的人与事。他从虚与实、空白与落实、单纯与丰富、想象与虚构等方面,细致深入地探究了短篇小说创作的技巧问题。他强调创作灵感中对于灵魂的捕捉,注重短篇小说中画龙点睛之笔,强调经过作家感悟和提炼的焦点。他在短篇小说理论中赞赏探索精神,提出了诸多有关艺术探索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葛金平 《河北学刊》2012,32(4):247-249
中国古典诗词的虚实手法广博而高妙,以多变与和谐织行其间。本文通过化虚为实、由实入虚、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等四种虚实艺术手法的分析,拿捏这种虚实关系,审度和挖掘蕴涵其中的艺术风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屠场》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场》是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成名作 ,最初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报纸上 ,后来 ( 190 6年 )出版成书。小说一发表 ,便立刻名列畅销书前十名 ,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 ,使辛克莱名声大震。他在书中对芝加哥肉类食品加工厂恶劣的卫生状况和工人的贫困生活作了不遗余力的描写 ,无情地批判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和制度。他的文章风格简洁、清新、明快 ,语言通俗易懂 ,有时富有戏剧性 ,尤如讲故事一般 ,令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他笔锋尖锐、直率 ,既不含糊也不神秘。他在《屠场》中展现的是左拉式的自然主义艺术手法 ,像左拉一样 ,他并不…  相似文献   

18.
徐訏爱情小说中有一种崇尚描写超越凡俗的性灵之爱的净化倾向,这与他青少年时代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历大有关系.这种倾向贯穿于徐訏小说创作的始终,是徐訏小说中独具个性的爱情描写的特征,也是使徐訏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少波 《青海社会科学》2015,(1):158-162,167
清初之辨伪学气魄大、口气大、胆子大、论断绝对化是这一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有的学者进行综合考辩,考辩对象涉及四部群书,大多数学者是在读书中提出疑问,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促进了辨伪的不断深化。但是,清初辨伪学中存在着以虚律实,以应然否认实然;先入为主,无视不利证据;前提主观,论证不严密;证据不足,结论武断等方面的缺陷也是极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谈士隐梦     
士隐梦系红楼诸梦第一梦。对它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创作手法和人物心理描写。此梦是全书的起笔,甄士隐的经历是整部书的浓缩。本文试对士隐梦作些初浅的分析,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