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史通》的史学比较王守正《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对隋唐以前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总结。全书展现出富有特色的史学比较方法,从史书撰写外部形式的体裁,到内部组织结构的体例;从史、文的区别,到史书的文字要求;从直书与曲笔,到史家的史德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如何认识和书写中国传统史学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史的重要学术课题。在三、四十年代,钱穆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先秦典籍的类别《诗》、《书》、《春秋》和"礼"探讨中国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为中国史学具有自由、人本和理性的精神;传统史学多样化的体裁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和内容,通史体裁的创立和完善则确立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新史学变革指明了路向。钱穆对传统史学的内涵、特质和价值深入发掘,与反传统史家的主张相对立,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新认识和新书写,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对古代到唐初这个时期的史学(实际上主要只在史官、史书方面)源流演变作过某些扼要的評述;金毓黻在《中国史学史》中称之为中国“史学史之滥觴”。宋代郑樵的《通志·总序》和章学誠的《文史通义》一书中《論修史籍考要略》、《史考释例》等文先后对过去的史学有过不少精辟的評述。这些都极有助于我們对古代史学发展的历史的认识,給后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留下了宝貴的遺产。但是中国在古代一直沒有形成史学史这个专門的学問。到近代,就现在所见到的材料看,有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論述,較早的是发表在1905—1911年的綜合性月刊《国粹  相似文献   

4.
《左传》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一部极宝贵的文化典籍。以在学者较多地从训估、考证、成书年代及史料来源等项研究,而关于它在古代史学上的地位似尚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初具规模、体例颇为精严的史书...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一文原稿有四部分:一、欧阳修的历史著作;二、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三、欧阳修的历史编纂法;四、欧阳修史学的评价。约两万一千多字,限于篇幅,本刊只发表了二、三两部分。作者认为欧阳修的史学成就和他的出色的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生平“不惑传注”勇于疑古,“不没其实”善于求是,天人相分敢于祛惑,排击佛老切于“明道”,提倡道德志于为治,主张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表现了他的史学思想的战斗性和科学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作者认为欧阳修在近四十年从事史书编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历史编纂法,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高。欧阳修史学著作义例严谨,体制上有因有创,运用史料充实,以《春秋》“谨严而简约”为修史的榜样,文笔洁净直追《史记》成一家之言。欧阳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博学多能者,长于古文、诗、词,不愧是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史传》篇集中了刘勰主要的史学思想 ,刘勰受到了先秦两汉而下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并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运用和发挥 ,成为其文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刘勰的历史观念、史学主张以及他对史书作用的认识和与此相关的史学批评观念等方面。因此对前代史学对于《文心雕龙》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有助于进一步领会和理解刘勰思想中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和疏通今古的理论气度。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史学到认识历史——中国古代史学观的理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本源自历史本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史学的发展,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认识不能不依据史书所记载的历史,这是从客体到主体,再由主体到客体循环往复的辩证关系。中国史学以其时代的连续性、内容的丰富性、体裁的多样性,为人们从认识史学走向认识历史、认识文明的传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杨翔宇 《理论界》2013,(10):112-115
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情势下,陈庆年经世思想和实践主要表现为:修订《两淮盐法志》及《两淮盐法撰要》;撰写《兵法史略学》等兵史学著述;稽查史书维护领土主权等.在坚持史学致用功能时,陈庆年更强调史学的求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受到我国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研究还嫌薄弱,例如,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新中国成立近60年了,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学术专著问世。20世纪末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唯物史观研究非常之多。对我们来说,这些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回答了什么,而在于它提出了什么。进行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其研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生和发展,主要理论成就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某些规律性的内容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十年多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的研讨,多姿多采,硕果纷呈。以我之陋见,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系统作深层理论分析阐释者,当推冯天渝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如《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等等,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新著《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更是规模宏大。是著在体例上分别以题论、导论、上编、下编、结语组成,上编侧重于文化史的理论阐述,下编偏重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评介。全编在著述方式上,充分运用了比较史学研究法,将古与今、中与外广泛地进行比较观照。同时,又分别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整个文化大系展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所瞿林东教授所著《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论稿》)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唐代史学研究论著,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第一部断代史学研究论著。该书分上下两编,共辑入23篇论文。上编是唐代史学通论,论述唐代史学发展大势或某一侧面的成就,凡7篇。下编是关于史家、史书和问题的分论,按时间顺序编次,凡16篇。《论稿》全书重点论述了唐代史学发展的大势,唐代史学的社会作用,唐代史学的突出特色,对唐代史学大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往深层挖掘出了一批不大为人们所关注的史学家。本文拟从这五个方面对《论稿》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史学历史悠久,其源可上溯到两汉以前,正如刘节先生所说:“先秦时代确有史学渊源可寻。”(刘节:《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先秦时期,不仅有许多典籍辗转流传于后世,而且那时的一些史家治史的可贵思想和方法,也为后人编纂史书和研究历史提供了不少借鉴,就以孔子而论,他虽离开现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他对史籍的整理以及他的治史思想的某些积极因素,至今仍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袁桷及其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桷为元代著名文士,于文学、史学、书法、琴艺都有所建树。从袁桷对史书体裁、书法义例、王霸之议、史书文字等方面的见解可知,其史学思想体现出直书、明理、务实的特点。而其所编修的《延四明志》,亦体现了这一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的发展到了刘知几生活的盛唐时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汉、魏以来 ,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史学 ,他们设置史官 ,储备史料 ,修撰史书。尤其是唐太宗贞观年间 ,改组史馆 ,由宰相监修国史 ,更是大大加快了史书编纂的速度。“二十四史”中 ,有八部正史修纂于太宗贞观至高宗显庆年间。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史部书目 ,已多达 5 71家、85 7部、1 6 874卷。此外 ,尚有 35 8家、1 2 32 7卷没有著录。史学的空前繁荣 ,客观上需要对过去的史学进行一次总结和批评。刘知几顺应了这种需要。在《史通》中 ,他在总结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5.
(一)纵览历史,环顾现实,现代史学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以至于其面貌全部改观。我们面临着史学的统一体消失在学科的多样化之中的事实。史学史告诉我们:奴隶社会的史学主要是战争史,西方史书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朱古特战争史》《高卢战记》、《内战记》、《远征记》等直接用“征”、“战”名题,我们从此便可知晓其内容之大概。即便是色诺芬的《希腊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传播,主要通过了学校中的历史教学以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历史知识普及。史书的阅读和接受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历代正史为主的史书被广泛的阅读。这一时期的史学接受,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接受的效果在专业研究领域,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国家政治活动中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对历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第一人,是唐代的刘知几。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先于刘知几四百多年的罗马哲学家琉善著有《论撰史》,在史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参见拙文《论琉善的史学批评思想》,载《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即便在我国,刘知几也算不上史评的第一人。比他早出两个世纪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思想。我们不能说,有了史学就有了史学批评。史学批评是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18.
从踏进史学研究的领地以来,我对《江汉论坛》就抱有深深的好感,这种好感根由《江汉论坛》历史专栏的特色。其主要特色之一,是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刊载了为数不少的佳作,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好评和重视。基于这种感观,曾将拙作《论心理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优中国经济政策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文投稿,均蒙刊发。无疑,《江汉论坛》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及对当代社会的贴近,源于编者对史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令人生敬。最近,陈启能先生撰文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  相似文献   

19.
史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体例,源远流长.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传播历史的一种重要媒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普及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①的确,中国史学,尤其是古代史学极其发达,那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灿若星河的史学著作,种类繁多的史书体裁,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都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可企及的。那么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究竟起源于何时,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论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抑或对把握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都多有神益。关于中国史学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史学课题。说名古老,是因为早在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