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雯 《北京纪事》2013,(2):51-55
孙毓敏身着一袭中式对襟红衫,衬得气色甚佳,袖口处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手指上的两枚戒指流光闪烁。她总是精心装扮着自己,无论在何种场合相逢,她都如今天这般神采奕奕。那宛若银铃般脆生生的音质让人忽略了她的年龄。风趣、直爽、快人快语,这是孙毓敏身上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沈黎明 《新天地》2016,(1):12-13
温柔又犀利的大忙人 京剧名家孙毓敏行动活力十足,语言感染力超强.不论在多么严肃的、一本正经的场合,面对多么高层的领导,都能把想说的、该说的用大实话、大白话说出来,越是这样直截了当,越是透着恳切、真诚,并且让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活泼起来.比如她为北京社区教育提意见,专门“演”了一个故事.她说几年前自己出国参加—个国际会议,早起到公园散步,总有人对她笑,并主动问候:“Morning”,“Hello”.“我当时吓了一跳,我又不认识他们,为啥冲我打招呼,咱还真不习惯.”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京戏校)的琴房门口,伴随着学生们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的胡琴声,我见到了周志强老师。他并不如何高大,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平易近人地一笑。乍一看周老师如此的平凡,可他在圈内却是赫赫有名的大琴师--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的琴师。他于京剧艺术尊重传统、勇于创新,向以执着刻苦,精益求精闻名。他为孙毓敏的荀派艺术发展倾其所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无论从她作品的格调上,还是从她作品的题材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她的小说结构的选择也适合表现感伤的内容.正因如此,使得庐隐不同于别的作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分数下来时,她的世界塌了.她第二次高考,分数跟第一次一样,低得出奇.她在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说:“爸,分数知道了,考得还不错,上了二本线.”挂断电话,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她要去北京了,临行前,父亲为她放了一串鞭炮,再抓起地上的土,在她的头上洒了几粒.父亲说:“闺女,好好读书.”她点了点头,轻轻地推父亲说:“爸,您回去吧,天怪冷的.” 坐着村里进镇上的车,她不敢回头,只是在观后镜里看见父亲使劲地朝她挥手.她心如刀割.她骗父亲自己去北京上大学.到北京的第二天,她就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开心地说:“闺女,到了就好,家里好着呢.你好好读书,早上要吃早点……”电话那头,昏黄的灯光下,她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6.
最美的味道     
易博奇 《今日南国》2014,(11):36-36
背着沉重的行囊,赶了最早的公交回家,窗外一片迷茫. 她在门口等我,双手互攥着,在印满青花的围裙上擦了好几遍,她一如往常,接过我手上的行李,接过我的背包,接过我臃肿的外套. 厨房又开始鲜活起来,像一个初入尘世的生命,像一段平缓的小夜曲,以啼哭的方式,对我诠释这一个月里发生的故事. 她没有要我帮忙.洗菜、切菜、炒菜、端菜,她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流程. 我只好站在旁边陪她说话,看她手中翻飞的锅铲,在她缓缓消逝的岁月中搅出一道道蜿蜒深刻的鱼尾纹.  相似文献   

7.
人们评论说,欧茨的魅力不是她发掘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作,也不是她令人羡慕地轻松地从一种风格转到另一种风格,而是她写得如此之好.欧茨的作品题材广泛,"在美学上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作风."(董鼎山语)她的小说兼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对她的小说予以重视并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谁杀害了女主人公--浅论《苏菲的选择》的负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菲的双重身份使她有别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其他幸存者.除了是受害者,她还是帮凶.就像她胳膊上的纹身一样,她那梦魇般的经历牢牢印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始终无法摆脱一种负罪的困扰.她说谎,是为了消除她的负罪感;她忏悔,却暗示了这种感觉的根源;当她做出了最可怕的选择后,死神接纳了她.苏菲的死是她摆脱负罪感的最后选择.罪恶的阴影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它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9.
风筝     
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小时候,姐姐上小学了,她最惧怕的是毛毛虫和图画课.她画出的人全有着一副极可怕的嘴脸,图画老师只能摇头,叹息也叹息不出了.有一次,她有点不舒服,可是有一项家庭作业却没有完成.那是一幅画,要画一个苹果.她好为难,哭了.妈妈说:“我来帮你画.”吃过晚饭,妈妈拿来姐姐的蜡笔和画纸,在灯下铺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一位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深层的悲剧感,这种悲凉的基调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节来表现永远悲观的主题,构成了她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女儿打小就讨厌我唠叨.我说她的话一多,她就显得很不耐烦.小时候她放学贪玩不回家,因此每天女儿上学走的时候,我总是再三地嘱咐她,放学早点回来啊!别总在外面疯玩,妈妈很不放心.不等我说完,她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别说了. 女儿上中学后,爱上网,耽误学习.我也总说她,学习要紧,都中学生了,还管不住自己.她还是那样,不等我说完,她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别说了.  相似文献   

12.
她两岁的时候我去接她,她正趴在院子的地上和一只蚂蚁较劲.蚂蚁刚往前爬几步,她马上用一片树叶把它撩到后边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她显然玩得十分高兴,鼻涕掉下来老长.我轻轻叫一声,宝宝.她抬起头来看我,狐疑并且警惕.她的脸很脏,额头上有一道疤痕,我一阵心酸,再叫一声,宝宝.我对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农民,非常需要农业技术知识。我远离县城63华里。在一次去县城,随便到书摊上走走,偶然被一本《专业户》所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本,打开一看.顿时被她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此后,我就象她的一位孺子。贪婪的吮吸着她的乳汁。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我感到,她是我吃饱饭、穿暖衣的唯一希望;她是我  相似文献   

14.
唯一神教思想是盖斯凯尔夫人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一维.唯一神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心理经验,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也影响着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种心理经验与意识组成了一种个人特有的心理基础,存在于她所刻画的男性形象上.盖斯凯尔夫人的理想男性形象明显具有唯一神教所倡导的理想品质,比如理性、高尚、宽容、乐观、相信科学等.她还塑造出与英国维多利亚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性化的完美父性.  相似文献   

15.
胡秀珊  丁宁 《新天地》2016,(1):16-17
大户人家的母亲总是一脸笑模样 我今年已经95岁,我的母亲如果活着已有130岁了.那时的女人,有自己名字的并不多,多被称为某某氏,而我母亲有自己的名字,她叫李厚贞. 母亲算得上扬州城里的美人.宝鼻子,白皮肤,见人总是一脸笑模样.她生在大户人家,很有气质.我父亲外任做县太爷,母亲在家和叔伯妯娌们一起生活,她为人和蔼善良,加之勤劳能干,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和她亲近.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散文有一种情趣美,于世俗中追求美的情趣,表现出率真、轻灵和闲适.她的散文充满了情趣和机智;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映衬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天才和智慧,营造了一篇篇充满活力的美文,体现了现代散文的审美趣味.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审美观照,正是因为其透露出的信息显现着超越时空的美感,使过去和现代在审美趣味上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7.
谭湖  章静 《今日南国》2007,(23):46-49
在美丽的桂林,有一所学府--桂林工学院,她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她还不断提出新理念,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挤身于广西高校前列.  相似文献   

18.
"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这一怪诞诗句的作者--美国现代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超越了其所处时代流行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她的作品在语言、主题和体裁几方面都流露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使她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她晚年向文学传统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预告了当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斯泰因的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丁玲性格气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丁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这不仅因为她初涉文坛,就“抛下一颗炸弹”、“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因为她曾经历了三年多南京囚居的“魍魉世界”;因为她曾广泛地接触过一大批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风流人物,并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充当“主角”;尤其是她以卓越的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度过了二十多年不正常的生活,哪怕是再度锒铛入狱也在所不辞.正如曹禺所说:丁玲的“一生做了了不起的事.”就个人来说,丁玲的事业和爱情都是极为成功的.成功的命运取决于理想的性格.因此,丁玲生活道路上的痛苦、追求、灾难、幸福、成功等等都与她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面对丁玲的成功,那么她性格气质中具有哪些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丁玲人生道路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自然是极有认识价值的课题,理解这一课题对于我们青年朋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现实无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勉力作一些初步的梳理和探寻.  相似文献   

20.
周洁茹小说中的世界是破碎的.她书写的是繁华的贫困,热闹的孤寂,青春的沧桑,她写出了人们天天置身其中但又习焉不察的生活,在小说的叙述、对白和独白里,传达出一种时代的茫然和孤独.她富有个性的述说方式不仅在外观上,而且在内质上也与现实世界十分吻合.她专注于繁华都市中个体生命存在境遇,凸显出喧闹的现代城市中个人的迷惘、困顿甚或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