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不满意唯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接着,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化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是产  相似文献   

2.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内容。它从哲学高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一般规律和动力问题,为人们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社会基本矛盾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的矛盾,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在不同的社会中,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都有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邓小平同志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就在于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上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并制订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研究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可以搞清诸如社会基本矛盾的提出、内涵,基本矛盾、根本矛盾、主要矛盾的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质、性质及主要矛盾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将之运用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改革开放引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坚持两手抓,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与伦比的科学巨匠——马克思与世长辞了。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即三月十七日,思格斯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讲演,概述了这位科学巨匠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严整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提供了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最精髓最天才的思想就是在分析社会物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关于  相似文献   

6.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出差别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私有制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具有与其他任何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是: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是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合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合,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显然,这种认识尽管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状况有“不相适合”的方面,但它是充分肯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本适合”的,不存在“基本不适合”的情况。同时,这种“不相适合”的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这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问题,《决定》作了十分重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矛盾是唯物史观基本范畴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唯物史观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做为这一伟大发现者的马克思对此做了双重的揭示,一是从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中揭示了形成历史运动规律的社会物质基础;一是从揭示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改变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改变而改变的历史过程中揭示出这些社会生产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1859年,他把历史运动规律根源于物质的生  相似文献   

10.
瞿磊 《云梦学刊》2002,23(2):50-52
把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把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当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片面强调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局限性。它使毛泽东未能沿着体制改革的思路去探索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树群 《人文杂志》2000,(1):124-12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从指导思想上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创立、实践与发展的历史.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生的失误,无不与他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密切相关;邓小平作出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正确决策,都是建立在他对这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这一理论具体化、深刻化,使之得到完善和丰富,从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内容进行了诸多思考,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陈祥骥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使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之深刻把握和卓越运用。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通过对...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因素构成的。而处于运动过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这几个因素,无不包括特殊性与一般性这样的两重性:生产力有生产力特殊与生产力一般;生产关系有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特殊与上层建筑一般。  相似文献   

18.
1985年4月,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们过去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经验教训:“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因此,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就要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要解决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要把握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而要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必须在实践中对其“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对此,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深刻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  相似文献   

19.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地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清楚地认识和顺利地实现这个历史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