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体制中作用的日益重要,美国和欧盟等贸易体改变了以往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调查的习惯做法,对中国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国也相应对外国产品进行“双反调查”。通过对近期案例的分析,争议点集中在国内补贴是否降低了产品价格的问题上。即便中国在WTO败诉,仍然可以通过由调查机构证明不存在双重计算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25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特定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案”的上诉机构报告和经上诉机构报告修订的专家组报告,认定“美国针对四种中国产品同时征收以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即所谓的双重救济构成对同一补贴的双重抵消,因此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9条第3款的规定”.至此,历经两年之久的中美特定产品双反案告一段落.在本案审理中,中美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贸易救济中的双重救济问题,即美国针对来自中国的同一产品同时征收以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而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项争议就争端双方的主张以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定内容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3.
欧盟启动对中国输欧铜版纸的反补贴调查,既是世界经济大环境变动的结果,也是欧盟追随加拿大和美国做法的结果。如果最终征收了反补贴税,那么对于中国和欧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政府都会造成一定的利益上的影响。但由于欧盟的调查取证将会很困难,还有很多必要的程序要走,这第一起反补贴调查不会很顺利,而且今后欧盟频繁采用反补贴措施的可能性也不大,不必过于忧心。  相似文献   

4.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美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昌森 《中华魂》2013,(3):26-27
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顾内外反对作出最终裁决: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及组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有专家认为,这一终裁开启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先例。  相似文献   

6.
国际对华反补贴的可行性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加拿大对华反补贴调查突破了“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使该定论成为一个缺少明确法律依据的猜想。国际补贴制度与各国的反补贴税制度延续多年,并且会有更多的国家或政府会加入适用反补贴税的行列。而中国企业在经历了长时期和规模空前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阻击之后,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低价竞争行为仍然有增无减。在此条件下,完全可以预见国际对华反补贴的风雨欲来之势,寻求应对之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诉美国特定产品双反措施案(DS379)中,上诉机构裁定:美国拒绝评估在以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的反倾销税上叠加反补贴税是否存在重复征税,违反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19条第3款等条款的规定。但美国为执行WTO裁决而出台的H.R.4105法案与SCM协议不符,美国商务部据此实施的执行措施并没有实际的执行效果,中国虽然胜诉,却无法享受胜利成果。对此,中国应尽快申请执行之诉和授权报复,并在WTO挑战H.R.4105法案的合法性。同时,中国还应该适时对美国发起新的有较大影响的双反调查,通过施压的方式促使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8.
反补贴调查与征收反补贴税不仅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也是发达国家滥用的贸易保护工具。积极应对反补贴,维护我国出口贸易利益,需要我们一方面尽快改变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反补贴之诉,善于通过协商解决反补贴争端,为我国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加拿大和美国相继突破"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向我国出口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进行大量反补贴调查已经从潜在的风险正逐步转变为现实的威胁.为此,寻求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已迫在眉睫.从补贴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我国遭遇反补贴调查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有关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不足,同时为我国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反补贴调查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欧盟共发起反补贴调查61起,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对象.2010年4月17日,欧盟对华发起首例反补贴调查.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所涉产品都同时遭到了欧盟的其他贸易救济调查.在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案中,我国的优惠贷款、所得税、间接税及进口关税、政府拨款、政府低价提供货物和服务以及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六类项目都遭到了指控.因此,我国应从程序和实体二方面积极应对;对容易遭受反补贴调查的一些补贴项目进行调整;积极依靠WTO争端解决机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以规避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1.
欧盟与美国大举对我国镁碳砖行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严重影响我国镁碳砖产品的对外出口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镁碳砖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出口影响到欧盟与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接连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在明确反倾销、反补贴本质的基础上,探讨欧盟与美国对我国镁碳砖产业采取的贸易救济保护措施,并从5个方面提出维护我国镁碳砖产业经济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中 ,补贴与反补贴税是经常发生的法律现象。一个国家根据需要 ,可以对特定的出口产品予以补贴 ,但似乎又违背了公平竞争的要求。一个国家也可以对接受了补贴的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但似乎又偏离了自由贸易的轨道。在当前 ,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氛围中 ,补贴与反补贴税的现象是有现实合理性的 ,它们既冲突又矛盾的关系 ,可以通过公平竞争的“公平”原理和自由贸易的“自由”精神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同时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也增加迅速,随着美国对中国出口铜版纸进行反补贴调查并作出存在补贴的初步裁定,反补贴的报复措施将成为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就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补贴报复的形势进行了探讨,并就当前应对外国反补贴调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伯德修正案》是2000年美国通过的一部重要的对外贸易保护法案。该法案对反倾销/反补贴税的分配作了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规定,对美国对外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严重恶化了美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引发了激烈的贸易大战。该法案反映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受益范围日益集中、对国民经济损害加剧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伙伴日益敌对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伯德修正案》是美国国会于2000年10月通过的一项正式法案,由于该法案规定将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用来为其国内生产商提供补偿性支付,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深究《伯德修正案》的实质可以发现,该法案直接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反补贴措施协议》和《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其实施不仅构成了对外国公司的双重惩罚,扭曲了外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关系,而且为美国公司不断提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诉讼、制造贸易摩擦提供了激励。《伯德修正案》充分体现了美国当局对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和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反补贴调查:从贸易摩擦到体制性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影响,探讨反补贴调查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由单一的反倾销手段发展到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进行的趋势,指出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一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中出现体制性摩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倾销的危害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制订了双边和多边反倾销协议。接着,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国内立法来遏制倾销进口。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定(第6条“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把各国反倾销法纳入了国际统一化轨道,为各国制订反倾销法设立了基本的框架。随着关贸成员国在1967年、1979年、1994年通过《反倾销守则》、《反倾销协议》等对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具体解释的不断完善,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促使欧美及世界各国相继修订各自国内的反倾销法,以适应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体制…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看,入关对我国机电产品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进入关贸总协定后,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可以利用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扩大取得稳定的市场保证。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时遭受反倾销指控的机会将减少。例如,欧共体委员会1992年6月1日发表了一份反倾销反补贴报告,公布了欧共体从1987年到1991年对33个国家和地区向欧共体市场出口的169种产品进行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日本21种,中国20种,韩国17种,土耳其15种,南斯拉夫12种。报告还公布了1991年在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19种产品中,中国占6种,日本占5种。在这些反倾销、反补贴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对我国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20.
“补贴与反补贴”问题与“公平贸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度与不合理补贴以及滥用反补贴措施影响了国际贸易公平性和健康发展,扭曲或损害了贸易各国的利益,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ASCM)的出台与完善,正是为了规范各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在WTO的框架下,目前各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国应完善符合WTO规则的补贴制度,启动反补贴措施,并准备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