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庄子外杂篇的作者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庄子》原有五十二篇.可是现行本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五四”以来,除了冯友兰、任继愈翁婿二人外,所有的文、史、哲学者,都说现行本中的内篇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外篇、杂篇出于庄子的门人后学之手。因为冯、任的证据只有一个(即在不同的注疏本中,内、外、杂的分法也不同)所以说服力不强,没  相似文献   

2.
庄子论道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文集,现存33篇,分内篇和外篇、杂篇三部分。多数学者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外、杂篇是后学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庄子》各篇所说问题重点不同,对“道”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对道的理解基本上承继了老子的思想,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认…  相似文献   

3.
《庄子》由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述集合而成,其思想存在着继承、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其中庄子自著的“内篇”提出了“无治主义”的思想,而庄子后学著述的“外杂篇”思想较为复杂,除了承传和解说,还有相当部分吸纳了道家、儒家、法家等的政治主张,从而对庄子思想作了多向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于《庄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歧义很大。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最近,刘笑敢的《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一书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新的论证。这新的论证,主要是根据汉语词汇由单纯词向复合词发展的历史,用统计的方法说明内篇虽然使用了“道”、“德”、“命”、“精”、“神”等单纯词,却没有使用过“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而在外杂篇中,“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却反复出现。再证之以《左传》、《论语》、《墨子》、《老子》等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以及战国中期的《孟子》,也没有发现这三个复合词。只是到了战国后期,大约在荀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宾客所撰,自名“鸿烈”。刘向父子校书,定名为《淮南》。自《隋书·经籍志》始,以《淮南子》名世。《汉书·艺文志》注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按《汉志》注录形式,内篇、外篇当为两书。...  相似文献   

7.
《庄子》真伪的考论与思想系统的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有关庄学研究的争论大多困于对《庄子》文本真伪的考论。从古代司马迁与苏轼,现代任继愈以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后学所著的观点的对立到刘笑敢的统计法对传统考据法的更新,都说明了他们是带着"先见"去着手考据的。本文则认为,这种带有主观性的考据不能作为庄子思想研究的起点。《庄子》思想研究应从文本出发,从文本中的矛盾入手划分出四个思想系统,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这些思想系统进行研究。于此,就可以避免庄学研究中因考证结论的不同而引出的《庄子》思想研究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梳理和分析庄子后学所作的《庄子》外杂篇的文本资料,便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庄子》外杂篇之"德"论。它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德"和"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德"的本质意蕴;其三是"德"的现实演变。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庄子后学所论之"德"即道德,明显不同于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前者强调同一于生命本性,后者强调合一于人伦规范。毫无疑问,明辨庄子后学所论之"德",不但有助于准确理解《庄子》外杂篇的道德哲学思想,而且也有益于深刻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  相似文献   

9.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0.
学界以孝道作为曾子思想的核心,统率诸德,构建曾子的思想体系,却忽视了《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歧异,我们从思想核心、对待生死的态度、人生境界、道德修养内容及目标等方面分析了《曾子》十篇的内在思想矛盾,主张《曾子》十篇应划分为内外杂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为内篇,《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本孝》、《曾子事父母》四篇为外篇,《曾子天圆》为杂篇。《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内在的思想矛盾,可能是成书于不同弟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庄子》外、杂篇,清代即有学者指出,有些并非庄子所作。但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专家仍认为多数为庄子所作或系庄子思想的阐发,常将里面句段作为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庄子本原》中对外、杂篇作了较为翔实的论证,说明其中多数篇章为道家后学所作,以诠释老子之道者居多,亦有发挥庄子之义者,有些篇虽原于老庄而有所变异,其中并杂有儒家、法家或其他学派之作,更有思想内容混乱系杂凑我篇者。本文为各篇内容的提要。  相似文献   

12.
战国诸子为了阐述自己的学说,随意塑造孔子形象,以为己用。庄子借所表述的孔子之言阐明其重要的观念如"心斋"、"坐忘"、"才全德不形"等。庄子敬佩孔子,有时视他为儒家圣人,有时视他是至人。《庄子》外篇中批评仁义者多言及孔子困窘,所表述的孔子有合乎其本来面貌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把孔子和学生塑造成庄学的代言人。外篇中反对仁义者说孔子见过老聃,他谈治六经与倡仁义说,结果都被老氏批评。杂篇中《渔父》、《外物》、《盗跖》除了批评其所表述的孔子的学说外,还攻击他的为人行事。  相似文献   

13.
"天下"是《庄子》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庄子》对天下理想秩序的向往、想象和建构,亦渗透着《庄子》的精神超越和升华过程。《庄子》天下观经历了由内篇的向往想象到后学的参与治理的变化。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天下是否能够治理、是否应该治理和如何治理。在内篇看似消极的疏离天下的乱世求生中,《庄子》以天下无须变革的观点省思世俗的天下治理观。在天下是否需要治理和如何治理的追问中,内篇和后学一样能为后世提供可借鉴的方案。万物无扰作为天下理想秩序的显现,交陈着庄子个体价值理念的实践和现实人生的亲证,萃聚出《庄子》天下观:天下是归属万物的和无须治理的;天下是不可分疏的;至人是无用无为的。这不同于天下归属民心天意,由圣人治理的儒家天下观。  相似文献   

14.
一、精神解脱为其大旨《逍遥游》表现了庄子精神解脱、自由放任的人生观,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纲领性著作。郭象将它编于《庄子》内篇之首。钱基博说:“综庄子书三十三篇,其大指(旨)以为: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主也。”他认为逍遥自得的思想,是人生全性保真的根本,贯穿于整部《庄子》之中。《庄子因》的作者林云铭论及  相似文献   

15.
<正>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是《庄子·天下篇》对庄子学说的基本估价,也可以看作《庄子》其书风格和庄子其人性格的简要概括。《庄子》书中,庄子本人形象出现在一定情节或故事中凡25次,大多见于外杂篇。所记庄子言行,有的也许是真实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所编造。其目的在假借庄子之口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因此,庄子的形象,大多带有寓言性质。和《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形象一样,都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产物。其中所反映的思想皆属庄周学派,然而形象的客观意义却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17.
评庄周     
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等同时;曾在蒙(今河南商邱县东北)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有五十二篇,现只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代表了庄周的思想,外、杂篇有些是对庄周思想的发挥,有些则反映了道家其它各派,以至秦、汉间神仙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篇之《大宗师》的篇名如何句读,又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对庄子思想的把握,故其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对《庄子》内篇篇名的考察,且基于张恒寿等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连续性选词、跳动性选词以及拟词等命名方式予以考察,认为“大宗师”之名出现的时间当在战国晚期至西汉之间;并认为《庄子》文本编辑者很可能是受到《天道》篇中“大宗师”三字的启发,借此表达庄子以道为师之意。但这种自著立场的做法恰恰与庄子思想相悖。在“物化”面前,万物一气,此之化即彼之始,始卒一环,无始无终,何来大宗?物物为宗!郭象的“无心为师”以及船山的物物可师而无不可师,消解掉了编辑者的本义与意图,却正得庄意。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其人,个性好自由不受拘束,思想超乎常人想像之外,笔调流畅,时间、空间及世人的看法所不能拘束,生死富贵也不能束缚他。《庄子》其书,可与《老子》同样尊贵,同样成为道家学术思想之主流,主导了魏晋玄学的哲学思路,影响了佛教中国禅的形成,也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他的让心灵自由(心斋坐忘),更是道教上清斋醮最高修炼法门。庄子其人其书,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至深且广。但庄子其人,有宋人、魏人之争;《庄子》其书,则有真假及篇章多少之辩。今以出土文物及现存史料看来,庄子应为宋人,《庄子》书应为庄子所著,而内、外、杂三篇的形成,则当在魏晋南北朝时,系沿袭晋·郭象之归类而来。  相似文献   

20.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