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际油价预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在油价预测方面不能如愿以偿.大部分预测结果都是错误的,国际油价变化往往与专家预测正好相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经济学理论有问题,也不能说明油价预测所采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缺陷,造成这些预测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很难将影响油价变化的各种因素准确地量化,因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系统.本文分析结论如下石油资源预测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可采储量又同油价密切相关;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是油价和石油需求之间相互变化关系并不十分敏感;没有一种天然资源能够直接替代石油;外在力量干预世界石油市场,使石油优先开采顺序理论遭到破坏;石油资源控制主体目标各异,石油市场行为就不可能"循规蹈矩";石油投资中"沉没成本"概念,造成传统投资理论"失败";政府"卡特尔"行为难量化,油价预测模型缺乏"智能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石油与汽车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典型的互补关系,研究油价波动与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石油与汽车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肯定石油价格波动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短期约束的SVAR模型,考察了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冲击的影响.结果发现,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存在反向冲击,即油价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程度,而油价下跌会加剧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油价波动走势的预测来对我国的汽车行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并适时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上游产品,其价格必然与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可对1990至2011年间国际油价和我国CPI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CPI具有一定的惯性,但强度较弱;国际油价与我国CPI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 因果关系;国际油价对CPI的冲击具有非线性性,并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较强的间接效应.由此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更可能是成本推动型,国际油价等重要外生因素通过生产成本的传导间接影响了物价水平.我国政府应把控制通货膨胀的重心放在生产领域,完善石油储备等长期战略性规划以及建立防止油价剧烈波动的常规价格调节机制和充分的应急预案,并通过调控实体经济的生产行为来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国际油价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协整关系表明国际油价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非线性两阶段门限协整关系,门限值-0.72将门限协整模型分为两种状态。在短期非均衡中,国际油价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会使系统趋于长期均衡。在出现状态一时通货膨胀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会使系统趋于均衡,而出现状态二时则会加大偏离程度。在两状态中通货膨胀的调整系数均大于国际油价的调整系数说明当出现短期非均衡时主要通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石油价格波动的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可检验、研究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建立VAR模型可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用脉冲响应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可研究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因果。但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波动影响速度快、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速度慢、强度小、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1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际石油价格和中国石油进口量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结果显示,油价与石油进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油价对进口的影响远大于进口对价格的影响。目前国际油价跌势迅猛,石油大量进口不会造成油价反弹,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这次油价下跌的进口契机扩充石油战略储备,石油企业应进行资源整合并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欧佩克是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供给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组织卡特尔,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但是,根据对1980—2012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与非欧佩克样本国家相比,欧佩克成员国行为一致性并不太高;尽管欧佩克供给价格弹性熵值在短期与国际油价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但长期来看,两者基本不存在因果关系;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捕捉国际原油与国际股市之间的整体联动关系,判断油价暴跌期间的市场走向,提高投资者的能源意识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及金融安全管理水平。设计/方法借助R-Vine Copula模型对国际原油及国际股市之间的复杂相依结构进行刻画。结论/发现研究表明在油价暴跌期间,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最先受到波及。此外,受油价波动影响,不同国家股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外溢情况,使得原油波动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相较于原油进口国,油价波动对原油出口国的冲击会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选取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元区主要国家、金砖国家及东盟地区国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油价及他国进出口贸易量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均有影响,油价上涨对中国进口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效应;美国、日本进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相反,美国、日本出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两者都对中国进口贸易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外贸对贸易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反应比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更加显著。因此,国际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进口,阻碍中国出口;美国、日本两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显著,美国、日本进出口冲击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更具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日本外贸冲击,国际油价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主要由供需失衡、美元疲软、投机因素等造成。为了全面分析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选取GDP、CPI、INV和IE,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知,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GDP、IE、INV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成品油价格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扰动项为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研究了Brent、Dubai和Minas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以Kupiec的失败频率检验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刻画考察期的原油收益率波动特征,也能较好地度量上述3个原油市场的价格风险。由于中国成品油定价过程中参照Brent、Dubai和Minas原油市场,文章对3个原油市场的历史数据拟合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组合波动最小原理得出3地市场的权重比为0.238 9∶0.575 9∶0.185 2时,中国成品油用油成本的波动率达到最小值。通过蒙特卡罗模拟验证了这一结果,实证表明在75美元/桶的国际油价水平下,置信水平取95%,使用最优权重能够减少用油成本波动0.16~0.17美元/桶。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一国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是研究此类问题有效的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两种物价指数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只具有石油价格到物价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水平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高原油价格下中国炼油工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国际石油经济发展的历史,油价的变化是永恒的。2003年中国的进口原油依存度已经达到1/3,近几年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大大影响了中国炼油业的发展。在原油高价情况下,中国炼油工业应通过持续改革挖潜、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力争低成本;利用原油期货贸易,调整石油资源控制战略,增强抵御油价风险能力;加强战略重组,调整炼油厂规模和分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以研发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加工深度,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油价预测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价预测是一项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对油价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准确预测油价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不同供求特点下的原油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借此解释了形成各种油价波动形式的原因,对油价波动的内在规律性作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本文还考察了油价在历史上的变动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总结了在石油市场基本成熟和供大于求条件下油价波动的若干运行规律.本文试图为进一步探索油价运行规律,指导油价预测实战尝试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具有商品、金融和政治三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商品属性是石油最基本的属性,可耗竭资源模型、供需模型和市场结构模型是基于石油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对石油价格波动进行的分析。金融属性是石油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性,基于不同的石油金融工具,分别以期货市场理论、石油美元理论和美元汇率控制理论对石油价格波动进行解释。石油的政治属性表现为国家、利益集团之间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这个博弈过程引起的石油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政治影响论、战争威胁论来解释。从石油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政治是控制石油价格的手段,金融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工具,商品属性是决定石油价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与石油价格相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实际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壳牌、雪佛龙、中国石油5家国际大石油公司1988——2007年总投资和勘探开发投资变化特点,分析了欧佩克和5家公司平均实现原油价格变化的一致性。重点探讨了5家公司投资与欧佩克油价的变化规律,定量计算出二者相关系数在0.83——0.98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分析了其3个方面主要内在原因。说明了研究结论对中国石油进行投资决策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石油产品供求特点及石油价格变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实施国家石油安全储备战略,防止石油价格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作为世界石油经济学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格规律理论为基础.国际石油价格历来都是一种垄断价格,它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等几部分组成.不论石油市场价格怎样变化,价格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WTI日对数收益率数据估计一般极值分布参数,并根据极值BMM模型计算石油价格极端值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由BMM模型度量的石油价格风险低于正态模型的相应度量值,而在99%的置信水平下,BMM模型对风险的捕捉则显著优于正态分布。上述结论表明,BMM模型在较低置信水平其效力虽不及正态分布VaR模型,但在高置信水平下能更好地捕捉分布的厚尾特征。因此,对于石油风险管理者而言,BMM模型将是测度石油市场极端风险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