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下,以信息化为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进行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模式,是有力提高我国产品技术含量、节约本土资源的集约环保型经济发展道路,是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解决我国传统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系列问题和矛盾的主要依托。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必须认真处理好发展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聂哲  何平 《江西社会科学》2003,(10):126-12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上的重大创新。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就能顺利达到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是大势所趋 ,是青海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青海实际 ,从五个方面对青海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探讨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是施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 ,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转型 ;三是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是发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 ,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 ;五是大力发展低污染产业和清洁工艺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本文立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 ,阐述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 ,并针对南京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拯救传统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而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我国现阶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信息化;在推进工业化时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促使其持续发展 ,必须把全区市场一体化的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 ,充分利用小城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优化小城镇的经济结构 ,将山区脱贫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管理体制 ,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沿海发展战略和国际大循环都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扩展了一条中国工业化道路。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费用的提高而逐步失去其原有的优势,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市场趋向饱和,产业扩张弹性明显减弱,产业生命的黄金时代将告结束,因此,传统产业必将依照国际分工的原则,有步骤向海外不发达国家移植,以延长其产业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常态并不是指低增长,而是要通过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工业化可以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和水平提升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带动结构转变、需求增加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因此,工业化是新常态背景下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动力。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工业化的逻辑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路径,应是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为核心,以回归实体经济为思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其政策取向上应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拓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虎 《社会科学》2004,(10):5-15
当前中国必须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作为解决途径之一 ,就是积极扩充劳动密集型产业 ,把扩大就业作为切入口。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 ,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 ,急需龙头大企业的带动。在目前国内非公大企业尚无影响力、带动力之时 ,可以在经济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 ,利用国有资本的宏观调节功能 ,组建特殊法人 ,以此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解决现时最需解决的就业压力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由革命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外汇资金缺乏制约落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在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及国际封锁时局的影响下尤为明显。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大力发展苎麻等劳动密集型的外销型产业,换取工业建设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这一策略的顺利实施得益于政府对外销产业的管控,在促进重工业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苎麻等外销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演进 ,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必须抓住这个“千年大机遇” ,争取成为制造业大国 (世界制造业中心 ) ,才能创造出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 ,并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为此 ,要大力提高交易效率、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并要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的内在规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积极利用跨国公司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离开我国国情。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几十年来工业化之路代价沉重至今却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竞争力薄弱、生态环境恶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另辟蹊径,实现传统产业的自我超越,从而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福建产业升级趋势、任务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产业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重化工业化倾向开始显现,比重仍有极大上升空间;产业结构演进呈现逆高度化倾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尽如人意;服务业份额在工业比重达到峰值之前其增幅不会很大。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食品安全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品牌与营销网络双轮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并购和业务重组,发挥我省轻纺工业竞争优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金融、物流、旅游为重点,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高端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政、产、学、研合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支持产业调整重组,提高生产要素集中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多层次闽台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进入这个新时代,将引起巨大的社会变革。探讨信息产业的发展将通过各种途径对产业结构的变革产生巨大影响,而传统产业又反作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改革规划,促进信息产业与各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发展 ,不仅是理论研究使然 ,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其核心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其核心是继续完成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促进和确保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这是两化并进的基本内涵之所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应为 :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未竟事业 ,同时 ,应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目前,中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优势工业还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较低、污染比较严重、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上.在新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的工业化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而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传统产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前期调整政策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效果不佳。通过比较中国的出口、进口和投资,结合地理区位、资源要素禀赋、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认为,化解过剩问题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当前提升中国传统产业效益和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宜采取对外投资为主、产品贸易为辅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从三方面展开:推进对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对中亚、西亚北非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与独联体(含蒙古)之间的国家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18.
都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都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营造都市发展的比较优势 ,培育都市的自主增长机制 ,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产业 ,培育都市新的经济增长级 ,以三次产业的互动来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民营经济的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十五"计划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应为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未竞事业,同时,应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利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是珠江上游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是珠江上游地区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的有效举措,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途径。对珠江上游地区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应采用延长产业链、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接嫁、建立绿色企业制度、用生态理念改造工业园区等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