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越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促生了网络交往这种新型的交往方式,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越轨行为,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的特点、网络交往中越轨行为的判定、类型、处罚、影响等内容的详细阐释,对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越轨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社会化媒体平民化的参与主体、互动化的传播特征和社交化的关系维护,使之成为青少年风险意识培育新的路径选择,但社会化媒体自身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放大效应也会挑战风险意识培育。因此,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培育,一方面应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微观媒介场域,另一方面需要克服其对青少年风险意识培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农村青少年思想观念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党和国家培育合格人才的时代需要。要将农村青少年培育成能担当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区建设,逐步增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而帮助农村青少年成长为乡村振兴、民族振兴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从留守儿童到乡村“混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当中.有发展成为乡村"混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农村青少年为主形成的乡村"混混"的生态逻辑也在进一步为村庄的价值系统所接纳.后者的演变反映了乡土秩序的畸变,前者的演变则显现了乡土秩序在畸变的同时,还对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负向吸纳.两者的相互关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与解释范畴,相反,回归乡村社会的内部视角,或许能寻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好解释.  相似文献   

5.
民工子女作为弱势群体,有许多值得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维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民工子女与现代大众传媒的联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城市化、社会化的程度.辅以与普通城市小学生接触媒体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媒介接触内容、习惯、环境以及群体流行文化的异同点.而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播学中的知识沟理论.笔者从电视、图书、广播、网络四大媒介入手,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手段,对比民工子女和普通城市小学生在接触媒介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藉此透视媒介对两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我国东部大都市郊区农村的基层治理实践,从权威组织、集体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层面,揭示了以“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及其后果。首先,基层政府通过村干部的正式化和选举程序的制度化,推动了“集体”组织的行政化,实现了基层政府与农民的组织化联结。其次,通过将村级组织的治理实践纳入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基层政府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源的制度化控制和规则化分配。再次,村集体资源的再分配形塑了村民较高的组织认同,重塑了基层组织的权威结构。最后,以农民“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深刻改变了郊区农村的团结模式,形成了村庄社会的治理性团结。这种“集体”团结模式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在实践中的“二元合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基层自治组织输入新生代力量。文章以江苏J区青年干部为例,研究社区治理中“积极青年”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基层组织通过行政化和社会化的供给方式吸纳青年,回应干部年轻化的政策要求,却促发了青年积极参与,形成了社区治理中的“积极青年”。“积极青年”的形成是社区治理行政化和技术化的结果,也得益于家庭支持与对家庭完整性的追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基层干部年轻化既需要区域差异化的吸纳机制,也需要建立老中青梯次性的培养机制,才能有效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8.
新媒介环境下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出研究现状和特点:网络和电视等电子媒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集中于社会化的结果,缺乏对于青少年的认知机制如何影响其处理传媒的信息的过程研究;研究对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且概念使用混乱;研究方法日趋多样,但缺乏大型、系统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学习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该群体的网络越轨行为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影响其网络越轨行为的主要因素。对34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年级和网络规范认同以及外部因素中的同学群体、互联网社区都对大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有显著影响;而个体因素中的政治面貌、计算机网络水平和外部因素中的家庭、社会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璠 《公关世界》2022,(18):168-170
农村治理活动的开展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稳定性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均有极大影响。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是现阶段各项农村基层工作开展的总思路与总方针,为此需要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各项矛盾问题。为此,本文对于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有效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妥善解决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