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与回纥和亲公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与回纥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此,学术界虽有文章论及,但都失于笼统,未将和亲公主的出塞背景、在回纥的经历以及和亲的作用突现出来。本文拟对唐与回纥的七位和亲公主作些考述。一毗伽公主毗伽公主与敦煌王李承寀结婚是在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关于毗伽公主的身世,《新唐书·回鹘传》说是可敦(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之妹;《旧唐书·回纥传》说是怀仁可汗之女,《新唐书·三宗诸子传》和《资治通鉴》卷219《唐纪三十五》,皆从《旧唐书》之说。显然,后一种说法要更可靠一些。我们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旧唐书·安禄山传》),而安史乱军经过多年训练,素质较高,很快占领了河北,攻下了两都  相似文献   

2.
《新唐书·回鹘传》卷217下,载有:崇德可汗死后,其弟曷萨特勒立,唐“遣使者册为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其实“赐币十二车”的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旧唐书·回纥传》卷195在叙述同一件事时是这样记载的,长庆元年(公  相似文献   

3.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唐代茶业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研究唐代茶业问题,“文革”结束后,研究趋于升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唐代茶业政策的演变发展阐述不够全面,对税茶与榷茶的区别也认识混乱,因而对唐代茶业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认识予以辨别分析仍然很有必要。一、永泰前的放任私营政策 唐王朝建立后,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对盐铁木等山泽之利采取了相当宽松的政策。《唐会要》卷59《尚书省诸司下》虞部郎中条载,大历十四年(779)八月虞部奏:“准式,山泽之利,公私共之者”云云。①《唐律疏议》卷26《杂律》占山野陂…  相似文献   

5.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钱,但谷帛依然是通用的支付工具。从而形成了北魏以谷帛为主,金银,铸币为辅的独特货币流通方式。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长期通用谷帛,遍及一切公私收付;计价、借贷、俸饷、税收、计赃、赏罚、军用,都以布帛作价,有时还用牲口。太和八年(484)颁布官司员俸禄以帛、桑、丝、粟四物发放。“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魏书·食货志》)。北魏还规定了“三匹绢抵两匹布”交换办法。北魏王朝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凿石窟,立社稷”。胡太后还在平城建…  相似文献   

6.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张祜卒年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诗人,以宫词及题咏山水风物之篇著名于世。其生平少为人所知。其卒年亦颇有歧说。《新唐书·艺文志四》云其于“大中中卒”。其后《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张祜小传所记亦同。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疑张祜卒于大中六年。谭优学先生的《张祜行年考》(文见其所著《唐诗人行年考》一书)又据张祜有《喜闻收复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传》(下简称《旧传》) :“(郭子仪 )父敬之 ,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 ,以子仪贵 ,赠太保 ,追封祁国公”(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3 449页 ) ;《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下简称《新表》)曰 :“敬之 ,字敬之 ,吉、渭、寿、绥、宪五州刺史”(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 3 116页 )。按 :关于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所任刺史之州名 ,不仅新、旧唐书记载有异 ,与它书所载亦有不同 (参看后附各家著录异同表 ) :1 《全唐文》卷三三九《颜真卿文集》之《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  相似文献   

9.
唐代行交州海门镇所在方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治通鉴》卷250唐纪66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春正月,由于南诏攻陷交阯(今越南河内),唐王朝遂于同年六月,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一月后,“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海门镇)。”(《新唐书》卷222中南诏传与此同)直到咸通六年,安南都护高骈治兵海门,收复交阯,长达十年之久的安南叛乱才至此平息。对于唐王朝咸通四年设置行交州于海门镇的所在方位,历来治史者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越南海防省安阳北,二说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三说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等。清代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博白县条云:“海门镇:(博白)县东南  相似文献   

10.
《茶经》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陆羽的《茶经》成书于何年,学界一般认为在公元756——780年之间,跨度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未免笼统。考《茶经·八之出》载:“……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因此,弄清“浙西(浙江西道)”的设置时间和区域,当能有助解决成书时间。据新《辞海》载“浙江西道,唐乾元元年(758)置”,《中国历史大事年记》中唐乾元元年十二月条下有“置浙江西道节度使”之记。当时的浙西道管辖那几个州呢?《旧唐书》三十八卷有具体记载“浙  相似文献   

11.
<正> 北魏推行均田以前的租调制度,据《魏书·食货志》的记载是:“太和八年(484年),始准古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先是,天下户以九品混通,户调帛二匹、絮二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至是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  相似文献   

12.
《新唐书·食货志》所载唐会昌年间官吏俸料钱数额可能有错误,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一文中指出的。陈先生说:“新志所载俸钱之数,为会昌时之定额,而白诗即作于会昌时,断无相差十倍之理,其为误记,尤显然易见也。”又说:“唯《新唐书·食货志》所记俸额,自太师起,至太子少傅止,较《会要》《册府》之数,多  相似文献   

13.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静使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新唐书》中《刘文静传》与《突厥传》的记载也是矛盾的;其余《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等书的记载,也互相矛盾;而都不出上述的两说。到底哪是事实呢?《资治通鉴》将借兵前后情况记载得比较清楚。义宁元年(即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命刘文静请兵突厥时就告诫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电。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  相似文献   

14.
清代茶法研究历经百年,但其重要复杂内涵仍需开掘。清代茶法基本文献之一《清史稿·食货志·茶法》,对相关研究影响较大,但学界对其论述价值的认识尚不充分。利用前人少有关注的清国史馆《食货志·茶马》系列档案,可深入讨论清代国史对茶法的书写问题。《清史稿·食货志·茶法》承袭国史馆《茶马》档案而成,但重新定位了清代茶法。清国史馆《茶马》档案将茶马之政定位为安定边疆、充实战备的国计要政。《清史稿·食货志·茶法》的纂修处在茶叶成为商品,但民初华茶衰落的背景下,有史学经世之志的纂修官姚永朴,转而强调振兴茶业的民族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旧唐书》勘误(四)武秀成卷八《玄宗本纪上》:“(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玄宗)封楚王。”(165页)按:是年不闰七月,而闰正月(《千唐志斋藏志》上册《公孙夫人(平)墓志铭并序》亦载“垂拱三年闰正月”),“七”盖“正”字之误。《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相似文献   

16.
明初甘肃地区汉藏茶马互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藏两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期以来,两族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茶马互市就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而甘肃地区(在明代属陕西布政司管辖)历来是重要的茶马商道和贸易场所。自唐代饮茶之风大兴,茶叶开始普及到广大的民间社会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佳品。当时“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茶叶因此而畅销国内外。不久,就经由陇蜀传入吐蕃地区。《唐国史补》中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谓之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分秩绱酥?可以推知在当时的两族贸易来往中,茶叶已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唐蕃双方  相似文献   

17.
唐长安太极宫的九重垣阙里,庋藏着大量敕书档案的专业库房,就是位于广运门内的甲库。按宋朝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说,“甲”即敕甲,指文书档案的外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卷二也说甲库“正收藏奏钞之地”。甲库是唐王朝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相似文献   

19.
中唐边塞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时期的边塞诗,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优秀传统,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突现于当时。有些佳作,堪与盛唐边塞诗媲美。不过这种看法,至今还不普遍,需要进一步阐明,故作简论如下: 一 边塞诗是否可取,决定于边塞战争的性质。中唐时期的边塞战争,基本上是由吐蕃、党项等部族发动的掠过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唐与四方部族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内附关系,一种是朝贡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中唐时期边塞战争的两种不同的性质。 所谓内附,是在内附国设置州县,建立唐王朝地方政权。《新唐书·地理志》载:“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这些羁縻州不仅受唐王朝的统一管辖,而且成为唐王朝的一部分,虽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但仍可视为唐王朝的地方政府,理由简述如下: 政治上,唐皇帝以“天可汗”的名义在各羁縻州行使职权,各羁縻州的都督或刺史得到册封后,方可视事,这就保证了唐王朝的统一领导。军事上中央与羁縻州相互支援。经济上更是互通有无,携手共进。羁縻州保护了唐的丝绸之路,对唐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唐以其先进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生产。由于唐朝这些政策大得人心,一时  相似文献   

20.
冯永林在《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撰文探讨了宋代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指出:茶马贸易是宋王朝对西北少数民族进行羁縻统治和购求军马的重要手段。创始于北宋神宗时期,延续到南宋未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