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世理 《社科纵横》2005,20(3):125-126
志怪小说的源头是志怪故事,志怪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宗教迷信传说和地理博物传说。《诗经》中包含的若干神话传说和原始宗教的成分以及寓言诗,本质上属志怪故事,具有小说的萌芽。因而,《诗经》当为志怪小说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志跃 《唐都学刊》2011,27(1):89-92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3.
周群 《求是学刊》2016,(5):163-172
班固《汉志》述汉末百三郡国历史地理沿革,有其严格的书法义例;《汉志》以汉末百三郡国作为探讨秦汉郡国沿革的起点,这决定了那些虽曾设置但汉末已然不存的郡国不可能录入《汉志》之中。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了班固《汉志》书法义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利用班固《汉志》提供的史料进行秦汉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自《尚书》这部我国最早的历史资料汇编,传统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其文字的训诂和注疏,现当代的研究内容也多着重于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和政治学内容;本文抽取其中所记载的45座山脉予以解析,进行《尚书》山岳地理的研究,以期为《尚书》地理研究开辟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近代化的客观介绍,为处于改革关口的清末政府进行法律改革提供了现成经验。《日本国志》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日本国志》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日本国志》对清末修律内容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德仁 《求是学刊》2004,31(5):114-120
《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最后一部官修通志 ,它全面总结和吸收了前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研究成果 ,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总结性成果和终结的标志 ,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编纂体例谨严 ,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全面反映了清代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和自然地理情况 ,同时在国家意识、边疆意识、民族观等方面亦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新疆图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庆珍 《学术交流》2012,(2):165-167
周密的《武林旧事》资料丰富翔实,长久以来被人们视为了解南宋社会的重要史料。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于"地理类"中。然而,就作品本身而言,作者以较大篇幅礼赞了宋孝宗的仁孝之心,对孝宗的有意恢复、积极备战表示认同,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对南宋朝野和战之争的态度;文本描绘了临安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及朝廷对人民的恩赏眷顾,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与此同时,作者也毫不讳言南宋上下的奢靡之风,豪门的夸靡斗富、市井的奢侈放纵,都渗透了周密对南宋亡国的深沉思考。文本不是对风土人情的客观记述,字里行间流露了周密的故国情思和兴亡之感,绝不能简单地作地理资料以观。  相似文献   

9.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0,26(6):53-57
明代杨寔《宁波郡志》与黄润玉《宁波府简要志》是明代较早两部关于宁波的地方志,两志成书时间前后相从,内容上一繁一简。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张寿镛在编辑《四明丛刊》时认为《黄志》先成于《杨志》,且撰有十条证据。事实上,通过对两志体例和内容的对比,张氏所言不能成立的,《黄志》应当是在《杨志》基础上调整体例,删简而成。  相似文献   

10.
韩扑 《今日辽宁》2014,(5):90-91
清朝有三大文言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相似文献   

11.
《遂昌县民政志》简介《遂昌县民政志》已于1993年10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志书首置概述、大事记,中列专志12章,后殿附录、索引。32开精装,20余万字《遂昌县民政志》是昌县建置以来的第一部民政专业志,以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记载了送昌县民政事业的历...  相似文献   

12.
《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唐李吉甫撰。原称《元和郡县图志》,北宋后图亡①,遂自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后称今名《元和郡县志》,简称《元和志》。今缺卷19、20、23、24、35、36全部及卷18景州五县内容,实存三十三卷余。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  相似文献   

13.
沈传衡 《唐都学刊》2023,(2):107-112
《长安志》所载的始平原在历史上名称众多,较为著名的别称有“毕原”“五陵原”“咸阳原”等。由《三秦记》《西京杂记》等古籍的记载来看,北芒岩多与“葬地”关系密切,“北芒”的最初得名应该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与相隔渭水南北对望的“南山芒谷”、发源于南山向北注入渭河的“芒水”是一个大的地理单元。然而“北芒”后又被讹称为“北邙”,这是“芒”“邙”同音,北芒岩本身又多帝王将相陵墓的原因所致。何武和王嘉的墓应该是相互毗邻的,《长安志》中有关何武墓、王嘉冢的位置记载有误,应该是后世版本流传中抄刻失误。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0,(4)
乐浪郡初置于公元前108年,《汉书》卷28下《地理志》乐浪郡条中记载其下辖25县,《后汉书》志第23《郡国五》中记有乐浪郡下辖18县,而《晋书》卷14《地理志》中乐浪郡所辖县数则为6县,通过对史料的钩稽,考证出西汉武帝元封三年所设乐浪郡之统辖范围当为11县。  相似文献   

15.
纪德君 《求是学刊》2016,(6):121-128
《水浒传》在描写长江以北的时令气候、地理方位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当与《水浒传》脱胎于民间说书有一定关系。受口头文学叙事惯例的影响,说《水浒传》的艺人习惯于采用程式化的韵文套语来描写气候风物,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至于其地理描写的错误,则与《水浒传》"聚合式"的成书方式有关。《水浒传》的集撰者为了将各地流传的宋江故事聚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有意选择了以山东梁山的水浒故事为核心来吸聚其他地区流行的好汉故事的做法,这样就难免要做一些地理方位上的腾挪或改变,而不管其是否符合实际的地理状况。因此,对于这样一部基于口头传统、累积聚合而成的英雄传奇,似乎不宜以考证的眼光审视其气候与地理描写存在的错误,也不宜以此作为实证的材料来证明其作者是一个不懂江北气候、地理状况的南方人。  相似文献   

16.
《四明山志》是黄宗羲所著唯一的一部方志体著述,也是现存有关四明山这一浙东名山的唯一的一部专志。通过该志不仅有助于了解黄宗羲治学为世的思想作风,追踪他的生活足迹,而且更有助于探究他对地方志编纂的独特见解和方法,以及对后世方志特別是浙东地区方志编纂的影响。《四明山志》的成书年代,据洪焕椿《浙江方志考》说是“纂于康熙间”。此语欠当。黃宗羲自序说:“壬午岁余作《四明山志》,亡友陆文虎欲刻之而末果,藏于牛箧鼠啮  相似文献   

17.
葛亦陶 《阅江学刊》2012,4(3):83-87
《隋书·经籍志》之经部记载了南朝大量的经学著述,南朝一代,经术并没有荒废。超过三分之一的南朝经学著作是几个特定家族的成员所作,凸显了南朝经学依托于士族家门的特点。士族子弟对于累世经学的继承和发展,正是他们维持家门不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滨 《唐都学刊》1995,(6):36-41
论《诗经》中“兴”的“起情”作用杨滨《虞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我国文字记载中年代最早的对于诗歌创作的本质及作用的认识了。所谓“志”,据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的论证,“志”在汉语发展史上大致经历过由记忆、记载到怀抱(情...  相似文献   

19.
《析津志》佚文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津志》佚文的新发现党宝海元末熊梦祥所撰《析津志》为古代北京第一部专门志书,可惜久佚。北京图书馆善本组从多种文献中辑出佚文十二万余字,编成《析津志辑佚》一书,①为我们充分利用《析津志》提供了巨大便利。在翻检史籍过程中,笔者又发现了一段重要的《析津志...  相似文献   

20.
孔颖达的《对<论语>问》,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文,但宋代俞德邻认为,唐太宗误认曾子为孔子,而颖达竟不省,故责其告君欠谨。俞德邻的解读依据《新唐书》。根据《贞观政要》、《旧唐书》、《十三经注疏》、《全唐文》,《新唐书》所载《对<论语>问》错误有二:其一,张冠李戴;其二,文体不合。同时,《全唐文》等文献所载《对<论语>问》的几处异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