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浙江钱塘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法家和杰出的科学家。沈括的著述很多,《宋史·艺文志》录其著作有二十二种,实际上有四十余种,《梦溪笔谈》是他晚年写成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这部书是我国科学史上的重要典籍,受到国内外科学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书中以很大篇幅总结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内容涉及了天文、  相似文献   

2.
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钱搪(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他晚年所写的《梦溪笔谈》一书,对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有过巨大的贡献,因而驰名寰球,蜚声千古。在政治上,他和王安石志同道合,兴办了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不愧为北宋变法派里的杰出人物。(一) 沈括享寿六十五岁,史学界历来无争论。他的生卒年,异说纷纭,解放初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对近人张荫麟先生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2),略加修订,主张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③,比张说提前一年。最近学术界…  相似文献   

3.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是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法家人物。他的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科学著作。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充分说明了法家路线对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就我所见,至今已有五说。一说是公元321—379年。此说源出羊欣《笔阵图》:王右军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清学者钱大昕根据此说,在他的《疑年录》中载:“王逸少,五十九,生大兴四年辛巳,卒太元四年己卯。”大兴四年为公元321年,太元四年为公元379年。今人史学家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采用此说。新编《辞海》也用此说。二说是公元303—361年。此说源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载:“王羲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升平五年为公元361年,逆推生于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宋代学者黄  相似文献   

5.
《师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写的一篇论教育的专文。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现今全国各地编印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说它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7年左右),另一种是《韩昌黎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重版)和《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0年版)等书则以《师说》是韩愈写给儒生李蟠的,李蟠为贞元十九年的进士,而判定它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3年)。  相似文献   

6.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7.
《雁荡山》选自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作者纵观古今,引经据典,对雁荡山名称的由来作了考证;通过对雁荡诸峰的具体描述。解释了雁荡山“天下奇秀”,却又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怪现象。特别是作者针对雁荡诸峰的地形特点提出的流水浸蚀理论,为我国古代科学史添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著作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他在其主要著作《史通》一书中,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史通·自叙》以下引《史通》只注篇名)的批判精  相似文献   

9.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相似文献   

10.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两个民族在文化交流史上是源远流长的。早在公元一世纪时,我国的《后汉书》上就有了有关记载;三世纪时,日本的倭女王国和我国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了正式的使臣往来。公元五世纪,日本大和国统一了日本,大和王朝继续和我国的南朝进行着联系。从隋代开始,日本采用派遗使节和留学生来中国的方式,观摩学习我国文化。公元646年,日  相似文献   

12.
张玉书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三都赋〉何时写成》一文。他既不同意《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中所说的左思《三都赋》写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也不同意韦凤娟同志所说的《三都赋》写成于公元二八○年灭吴前夕。他认为《王都赋》写成的时间“应在公元二八○年吴亡以后,而在公元二八二年皇南谧卒以前,以公元二八一年较接近事实。”不赞同《王都赋》晚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这是颇有见地的。但是张玉书同志通过对《晋书·左思传》上的一段文字的解释作为论据,这不仅不确凿,而且显得不能自圆其说。《晋书·左思传》载:“初,陆机入洛,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初版刘序》之后加了一条附注,全文如下: 关于卢以纬氏的文法著作,大白先生早就提到《助语辞》,我们年来略事收集,开承朋友们帮助摄影、抄录,已经得到四种本子。其中三种都是以“助语辞”为名:(1)明代出版的《新刻助语辞》,见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书前有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胡文焕氏《助语辞序》;(2)清代出版的《音释助语辞补义》,康熙丁酉年(公元168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3)日本出版的《重订冠解助语辞》,享保丁酉年(公元171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这些名为“助语辞”的书,都是卢  相似文献   

14.
词书编纂在我国原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从中国历史上看,我国从秦汉时代起就有一些学者从事各种类型词书的编纂,是世界上编纂词书最早的国家之一。如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词源词典《释名》,都是在公元前约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之间编成的。在二千年前的历史条件下,这几部最早词书的成就,在中国词典史上曾经写下光辉的一页,留下了丰富的词典学遗产。  相似文献   

15.
从《先令券书》看汉代有关遗产继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101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有16枚简文,名曰:《先令券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遗嘱.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悉汉代遗产继承法以及国家对私产的干预,还可以窥见西汉晚期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弥足珍贵.(一)《先令券书》是101号墓主朱凌的临终遗嘱,立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五年)十月初十  相似文献   

16.
王尚絅字锦夫,号苍谷,河南省郏县人,生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一四七八),卒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述颇富,亡佚的有《平山年谱》、《义方堂集》、《嵩游集》、《密止堂稿》等,现有《苍谷全集》一书行世。其中存有赋四篇,诗八百零四首,文一百四十六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夏峰撰写的《王布政公传》中说:  相似文献   

17.
《真腊风土记》中的柬埔寨语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腊风土记》是我国元时人周达观所撰。公元1296年,周达观作为元朝友好使团的随员访问了真腊国(即柬埔寨)。他于是年秋七月抵达,翌年六月回舟,在真腊国逗留了一年许。回国以后,以其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所掌握的材料,用游记形式,写成了著名的《真腊风土记》一书。全书卷首是“总叙”,以下分“四十则”。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城郭、宫室、服饰、官属到语言、文字、历史、制度、历法、宗教,乃至习俗、物产、贸易、交通等都有所记载。这是世界上一部有关吴  相似文献   

18.
西夏法典     
公元1909年,俄国探险队队长柯兹洛夫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即哈拉浩特,又称黑水城)发掘大批西夏文物,其中文献部分现藏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据戈尔巴切娃和克恰诺夫教授编的《西夏文写本和刊本》①一书载:这批西夏文献共登记出8000多号,已考定属世俗著作约60多种,佛经约370种。世俗著作除了已发表的西夏词书《文海》②《同音》⑧和《番汉合时掌中珠》④等重要文献外,西夏法典是这批文献中弥足珍贵的了。  相似文献   

19.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他生活在魏晋时期,生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卒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终年68岁。皇甫谧一生著述甚丰,撰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历史专著。上述书籍中的不少内容,已被《三国志注》、《后汉书》、  相似文献   

20.
一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是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任提点江东刑狱返京述职时,写给宋仁宗赵祯的上书。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