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是"勾"的本字,本义为"鱼钩",古代辞书多以"句曲"为本义,读如钩。"句"的"语句"义与早期的"鱼钩"义、"句曲"义的关系不易观察,但仍能梳理出词义引申的过程:鱼钩—钩状物—句曲状—拘禁—限止—章句之句—语句。从本义出发还有另一词义引申过程:鱼钩—钩鱼—钩取—勾连。词义引申方向的分化是"句""勾"二字字形和语音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又与汉代章句之学的兴起有关,也受到二字字形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孳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孳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 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3.
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只"在近代汉语中引申和发展出转折连词"只是",条件连词"只有"和"只要"。连词化过程主要通过组合新的复合词分化语法功能,新的语法功能一般与引申前的源词意义有关联。副词与连词形成关联组合,也可以进一步分化连词的功能。在连词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复合词,语法功能往往出现边界模糊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释"譬如"     
对"譬如"的词义发展轨迹作了梳理,着重分析其引申义"当作"、"要是"等,并从词义的引申关系出发,重新解释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譬如"的意义,纠正了以往词典中的说解.  相似文献   

5.
<广雅疏证>所涉及的"正反同词"现象的最重要的形成原因,是由词义性质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词义引申.由词义性质引申形成正反同词,其内在理据是"义相反而实相因",其具体方式是相关代用和相因推演.由词义范围引申形成正反同词,表现为由语境引起词义范围缩小,从而使上位意义降格为互相对立的两个下位意义.视角单一和比较对象不同,也是正反同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说禅宗语录中的"格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禅宗语录中,"格外"有"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之义.此义的形成是其自身词义发展中隐喻引申的结果,同时也受到"方外"词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训"浅谈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雎>中"流"、"采"、"芼",通常的注释是:流,求取;采,采摘;笔,择取.但"流"、"笔"的释义与它们的本义相差较远,这其问有一个多重引申的过程,而这种引中源于<关雎>本身是一个多层象喻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从"流莺"词义变迁看词义引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莺,本指鸣声婉转的黄莺。但是,近年来各种媒体上的"流莺"却更多是指在街头拉客的妓女。"流莺"的词义变迁,反映出词义引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用"流莺"代指妓女,其外部特征、性质状态等使人产生联想,说明词义引申的途径有着现实的基础。"流莺"的词义变迁,还体现了词语运用的积极性选择以及名人效应。现实的语言生活中存在许多鲜活的语言材料,需要我们不断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代隐喻学,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瀚逊认为,人们日常思想和行动的本质是隐喻的.语义学的隐喻理论则进一步将隐喻理解为基于相似性的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传统汉字字义的引申,从隐喻角度来解读,就会获得全新的认识.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本文浅显地对"比"字字义的引申做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分析"中"字的词义隐喻引申情况,文章从不同语义认知视角对其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主要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视角,分析了英汉语境下"中"字词义的不同隐喻引申以及二者存在的差异,探讨了英汉语境下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认为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不对应翻译是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买"的本意是购买,也即以钱换物.由此而引申出换取、贪求、租借、收买等等意思来.古代汉语中表示"购买"这一意义的词还有"购"、"贾"、"酤"、"沽"、"贸"、"鬻"等.  相似文献   

13.
"惭"、"愧"义变的条件、过程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惭"、"愧"句法环境和语义环境,认为其义变是中古汉语句法和语义条件下促成的词义引申的结果.同时,通过"感谢"义的多个词汇化形式的考察,认为"惭"、"愧"义变的动因具有文化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4.
六朝文艺批评中的"遒",不能一概解释为"劲健"."遒"概念在文艺批评中的流行,是受到当时士族品评人物的影响.士族以"遒"品评人物,乃其本义"急迫"的引申,但这种引申因为门阀士族的好尚趣味,其重点不在生命力强度的刚健雄劲,而在其精神向度的高蹈远扬.这种用法进入到文学批评,"遒"在"劲健"义之外,又有"卓拔"义,后者应用尤为广泛,因其最能代表魏晋名士风度,故又引申出"美好"之义.三义可单独使用,有时不能兼容,但因其都根于"急迫"之本义,表征艺术家生命力在作品中的流动贯通,故又经常纠缠结合在一起使用.除此之外,由"遒"本有的"终"义又引申出一种特别的用法,即表示作家风格之大成,不与前三义相混.六朝以后名士风流渐次沦歇,"遒"之四义在隋唐虽然还有沿用,但最终只有"劲健"义保留下来,如以此一义反观六朝文艺批评,则扞格难通处自不在少.理清六朝时期"遒"的这四种含义,有助于我们对当时文艺批评中"遒"的真实理论内涵、其实际批评的具体作家作品风格、与"遒"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如风骨等,作出更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山寨"一词的来源,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山寨"族词语的语义特点,认为"山寨"族词一般是通过语义引申、语义扩张、语义泛化、语义转移这几种方式派生而来的,其发展前景应由大众接受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卖"的含义是以东西换钱,与"买"相对.经引申,"卖"又有发卖、卖弄、背叛、欺骗等义项.古代汉语中表示"出售"这一意义的词还有"贾"、 "酤"、"沽"、"市"、 "贩"、 "售"、 "资"、"鬻"、 "粜"等.  相似文献   

17.
吴方言中"吃"字的同素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哲学意义的价值本质--从"价值"概念的起源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价值"概念的起源着手,分析它的演变、引申,力求更准确地把握哲学意义的价值本质,为解决美的本质等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李贽的文艺批评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他从哲学层面提炼出的"童心说"在其文艺美学观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其真实、自然、形神、情趣诸论都是童心说的逻辑引申和具体阐发,昭示了李贽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镬"词义系统中"镇水之物"这一义项,是在人类认知模式和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双重影响下引申出来的.汉语古词常有义项缺失,通过对古词形音义的理据分析,可以恢复古词音义流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