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转型后 ,当代部分文学作家在文学语言上大胆创新 ,取得不菲成绩。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当代文学写作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背离性特征。但人们对背离性语言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且在已有的一些论述中 ,也只是更多地从写作主体的心理层面去认识其表意功能。而站在现代写作学高度 ,我们认为 ,背离性语言是当代文学写作致力于现代空间艺术建构的结果 ;它所表现出来的高远、辽阔的空间之美是当代先进写作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近八九十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许多作家自觉借鉴与尝试现代唯关主义的风格与方法,其作品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唯美倾向.本文试图对这一写作流脉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以苏童小说创作为核心,从语言、形式、文体等层面对苏童及当代作家的唯美写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写作“作为表达的新策略”,既是 90年代的文学品格 ,又是当代文学批评和诗学的理论代码。创作衰变为写作 ,写作被语言耗散。揭示写作的“话语性”特征及其演变 ,是反思当代文坛有效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史写作自"重写文学史"浪潮兴起后,就一直是文学史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时间上的近距离,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一直存在着变动性乃至对于书写者的挑战性。从当代文学本身的历史、现状出发,并结合已有的文学史写作,进而对当代文学史书写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没有时间上的优势,它的当代性、开放性,使其有关叙述在时序上较多地关注现实和未来,显现出为其他学科所没有的“预设”性的特征。而从空间结构来看,它的两岸三地的复杂构成,日趋强化的外部国际背景以及与时代政治紧密联系的内部一体化机制,在给文学叙述增饰浓重的非文学因素的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独特的性格和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80后"写作产生的文学背景,从文学史的角度,探索"80后"写作与主流当代文学的关系。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80后"写作除具有与主流当代文学显著的断裂特征外,还有对主流当代文学的承续,这种承续尤其表现在对先锋文学的模仿上,"80后"写作的实验性、反叛性及其"去儒化"的精神指向昭示其先锋诉求。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学语言意识的迷津--及物,还是不及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学变革的理论资源.对语言不及物本性的体认,构成了当代文学一种新的文学经验和理论范式.然而,当语言本体论变异为语言游戏或语言消费时,当代写作便陷入了迷津.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受众阅读活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当代文学传播深深地打上了大众媒介的烙印,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进入视觉传播时代,“蒙太奇”、“比特”成为了世界通用的传播语言,原本多元化的文学文本在技术层面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使得传统的文学受众在阅读文学文本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特点。本文将传播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考察当代文学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研究当代受众在文学阅读中显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的城市化多方面决定着现代生活,同时,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形色色的"进城"问题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贯穿性主题.本文分三部分,分别从长期性、曲折性、深刻性、复杂性、现实性、紧迫性着眼,择要论述这一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各阶段、各层面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指出:无论是从政治一经济层面看,还是从伦理一美学层面看,"进城"都为当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也为中国式市民社会的形成,为新的社会道德、信仰、伦理、美学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根本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由Zeno佯谬引出的量子Zeno效应是现代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有趣而又令人费解的问题,本文通过对Zeno佯谬以及量子Zeno效应的论证分析,探讨了在普通时间和Zeno时间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有限与无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英语母语使用者还是二语学习者,都具有一个基于自身身体经验的心理时间架构系统,用于建立准确的时间参照体系,表达和理解真实或假想的时间关系.这种参照体系映射在语言中,即表现为能够使用时态、词汇或修辞手段等构建语篇中的时间关系.通过比较英语母语使用者和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我们发现,二者在语篇时态的选择和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概念层面与语言层面的心理时间架构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可在不同语言层面发生。语篇层面上的迁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常不为学习者所注意。语篇迁移对于写作可产生负面影响,对写作连贯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产生语篇迁移的原因有多种,对写作连贯性的影响亦有不同表现。克服语篇负迁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加强写作的连贯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是指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个人性、碎片性、流动性的“前经典性”状态,当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则是指其以当代性视角与思维介入文学现场、形塑文学潮流、促进文学对话的时代参与特征。文学批评与研究只要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发生都有一定的当代性,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避免研究者的个人主观性和功利性,修正其滞后性、零散化、浅表化弊端等层面上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回应了国际呼声,并续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实证学风传统。走向实证的中国文学研究在21世纪的新媒体文学研究中已成为一种趋势,需要警惕“技术中心”的误区,在实证研究与美学研究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与张力。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奠定了接受西方"语言学转向"思想的文学基础,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界的泛语言化氛围中的三条脉络,与重新发现的中国传统语言观一起,对当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诗人在写作中直接与语言搏斗,把语言的媒介性提升为发明性,直至建立一种语言的发现观,表明当代诗歌已经完成语言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语言本体论的要义在于语言与人的循环关系,而当代诗歌中的语言有"他性的自主"倾向,表现为"语言的历险",一方面创造出新的具有延展性或多维的映射性的隐喻形式,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代诗歌内在的虚弱,由此产生的诗歌"虚无化"应当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围绕“人性”展开的。但由于社会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学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学中这种围绕“人性”的自省话语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十七年文学主要自省人性与政治性、革命性、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冲突;新时期文学自省的是人性在非常政治境遇中的扭曲、异化和负面爆发;后新时期文学自省的主要是作为人性极端化形式的欲望与知识分子精神的背离,以及欲望造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追溯20世纪文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和现象,运用叙事分析方法,探究它们可能给予当代文学教育的启示,旨在探索当代文学教育的出路。分析认为,当代文学教育只有回归语言本体,清除近代以来汉语变迁过程中造成的语言污染,承担起守护母语和语言本源性意义的责任,恢复现代汉语作为命名语言的尊严,才能建构起文学教育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底层写作"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讨论热烈的文学思潮,大批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成为当代文学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这场尚未成熟的思潮给当代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文学批评应在此过程中担负起尤为重要的责任,建立起自我独立的人格和批评准则,而知识分子在进行"底层写作"文学创作时应该关注民生的中心问题——人的问题,只有将文学创作深入到人性的至真层面才是文学的至高境界。文章主要就底层写作文学思潮的起源、特征和缺陷进行论述并指出底层文学发展道路上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变迁中,观念性美术时代席卷而来。各种文化在多元化的时代大环境中不断冲突与碰撞,使中国当代绘画在竭力保持时代性和民族性本体特性不变的前提下,苦苦探寻着与这个时代能够水乳交融的心灵映射解读,但是,只知一味传承前辈的笔墨技巧表现,似乎与这个时代的整体艺术氛围相背离,或者说是一种后退。而当代绘画通过艺术的观念性表达,成就了与其他时期迥然不同的全新的一种绘画性语言。  相似文献   

19.
王蒙的短篇小说《神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感性写作的成功范例,它揭示了现代艺术隐蔽而复杂的新感性之维,表达了王蒙对于现代艺术的他在性处境的理解,表现了现代艺术向原始艺术复归的可能。死亡与复活是王蒙《神鸟》始终牵缠的主题。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神鸟实际不过是现代都市文明语境下构建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化图腾,其背后隐藏着王蒙对人生与艺术、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等二元对立关系的思考,表明了艺术在绝境中的希望与生机。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史写作个人化虽是一种具有激进主义色彩的主张,但就当代文学学科在今天的发展状况而言,却有较为充足的现实基础与学理依据:一方面,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个人化顺应了重写文学史以来对传统的当代文学论述模式的解符码化之需,另一方面,也与当代文学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自性、开放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