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不断对中国进行殖民主义扩张(这集中表现在越来越扩大的鸦片进口上),就激起了全国各阶层居民对外国人完全否定的负面效应。而植根于中国人头脑中的那种儒家诠释世界结构的思想,也促成了“蛮夷”只能处在从属于“天朝”的地位的思想。国内社会经济危机的深化,外国殖民主义扩张的加强,都迫使统治阶级内头脑清醒的开明代表们在怀疑传统儒学教条的正确性的同时,从极为复杂的局势中去寻找出路。用恩格斯的话说,鸦片战争证明了,“中国人采取他们一般的作战方法,是不能抵御欧洲式的破坏手段的”。(《波斯与中国》,…  相似文献   

2.
郑老与历史系“博物馆专业”、“先秦史研究室”的建立郑天挺先生逝世已有十八年了。缅怀郑先生在世时一直关心教育,以培养青年成长为己任,对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远的且不说,只谈谈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调来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与福建学人李彦章关系甚密,颇值得探讨。李彦章(1794—1836),字则文、蘭卿,自号榕园。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是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又是以闽学“真传”自许而热心经世致用之学的福建学人。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榕园全集》。其“生平著述不独以诗鸣,而诗尤为世所重”。他的诗作有《榕园诗钞》、《载酒堂集》、《出山小草》、《双石斋诗草》、《双石垒唱和集》、《小红桥唱和集》等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的人格平凡而伟大,主要表现在他对君王情怀炽热、赤诚无限;做事机智通达、光明磊落;对人尊奉贤达、选贤任能;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相似文献   

5.
清代嘉庆初年,开始出现经世致用之学,此风气的首倡者。便是当时福建鳌峰书院的主讲郑光策。郑又通过其门人林则徐、梁章钜、李彦章等人的影响,使福建经世致用之学,与全国经世致用思潮合流。而至道光时期,林则徐则逐渐成为当时全国经世致用派(亦称社会改革派)和抵抗侵略派的首领。本文主要探讨郑光策与经世致用之学,及其对林则徐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从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杰出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是在回答西方殖民侵略和西方文化的两重严峻挑战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反对外来侵略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丰富内容,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今年纪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学家的工作性质问题 ,本文作者认为 :第一 ,历史学家是专门写自传的人。这个“自传”有两层含义 :就“大”而言 ,是为全人类写自传 ;就“小”而言是为民族、国家、时代写自传。据此可知 ,历史学家可谓是人类、民族、时代、历史的代言人。这种自传的内容和性质就决定了历史学家所写的自传不是私人性的 ,而是社会性的。故而 ,它不能由个别人来做 ,而必须由一批人来干。所以 ,写自传必然是一种职业。第二 ,既然写自传是一种职业 ,那么 ,历史学家就需要不断反思和认识这种职业的特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西部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山水诗以描写中国西部山水为主要题材。若以道光二十二年(1842)贬谪新疆伊犁为分界线,其前期外出试差写西南山水与后期谪戍伊犁写西北山水,由于心境、环境等皆大不同,因此诗的意蕴、情调亦自有变化,但其一贯标举的“风骨”则无大异。虽然其山水诗艺术造诣不能与近代初期的山水诗人代表龚自珍、魏源相比肩,却自有其感染力,并弥补了龚、魏山水诗未及西南与新疆山水题材的不足,于近代初期山水诗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对外国银元实行市场管理,规范其流通轨迹,毋须对之实行"抑价"或禁止流通,并按市价收缴小钱的思想.二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自铸银元以取代外国银元和维持钱票流通的思想.三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以塞漏厄,防止白银外流,挽回货币和财政危机的思想,及其禁烟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0.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蓄意发动的这场卑鄙的战争,用“船坚炮利”迫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对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斗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革命斗争。林则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11.
论林则徐与南疆屯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履勘南疆(1)各城垦地,是林则徐在遣戍新疆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清代南疆屯垦史上的重要事件。在林则徐周历履勘的推动下,南疆各城于道光二十五——三十年间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开垦热潮,并取得显著成效,对当地的经济开发和边防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关于林则徐南疆之行,以往已有文章谈及,但受文献资料的限制,大多偏于简略。本文试图根据最近接触到的档案资料,结合其它文献记载,对林则徐的履勘活动及其在南疆屯垦发展史上的贡献,作较为细致具体的探讨和论述,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经作过一系列深刻论述,指出这个革命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应当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又明确指出,这个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任务的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3.
论历史学家在研究中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是一种以过去时空中的人及其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历史学家应当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将过去的人作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将史学变成纯粹的技术性研究.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人及其生活,历史学家必须注重历史的"过去性",不宜按照现在的要求或用现在的标准来讨论过去,而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努力将前人的言行置于具体"情境"来理解.同时,历史学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既不能成为历史中任何一方,也不必充当现在的代言人,而要保持中性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慎重审查自己用以观照史实的各种资源,以减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对史学求真旨趣的妨害.最后,历史学家还要对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对治史的不利影响,并注重从国际的或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别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学家在研究中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是一种以过去时空中的人及其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历史学家应当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将过去的人作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将史学变成纯粹的技术性研究。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人及其生活,历史学家必须注重历史的“过去性”,不宜按照现在的要求或用现在的标准来讨论过去,而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努力将前人的言行置于具体“情境”来理解。同时,历史学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既不能成为历史中任何一方,也不必充当现在的代言人,而要保持中性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慎重审查自己用以观照史实的各种资源,以减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对史学求真旨趣的妨害。最后,历史学家还要对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对治史的不利影响,并注重从国际的或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别史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史学史对历史学家的存在与本质的掩盖在中国古代史学上,从孔子开始,关注历史学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培养就已经成为一个令历代史学家不断思索的问题。孔子曾高度称赞不畏权贵的晋国史官董狐是“古之良史”。①孔子又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怒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②即使我们不把这个“左丘明”看成是《左传》的作者,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段话也必定与史家的人格修养有关。而《左传》则以肯定的语气表彰了董狐、齐国大史和南史的直书精神。“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末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中,有关司法审判案例的记载是十分丰富的。把这些散存于史籍中的案例材料辑录起来,详加释义,并根据中国古代刑法的规定予以一一考证,指出它们的法律根据、历史渊源、阶级实质及其社会意义与影响,这对于中国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或许是不无益处的。为了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我们这里不揣浅陋与冒昧,从拙作《中国古代案例考释》一书的书稿中,选出部分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典型案例,进行释义与考论。限于学力和水平,文中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期待着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以睁开眼睛看世界而闻名。其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客观上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风尚,促进了西学的进一步东渐,对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的逐步变革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林则徐十分重视向熟悉外部世界的人士请教。到广州后不久,即在其幕下延揽了一批熟悉世界情势的人才。他们中有下级官吏、归国华侨、教会学校的学生,甚至还有在外国饭馆里工作过的厨师以及在外国人开办的医局里工作过的中国人。这些人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向来受到鄙视,但林则徐却以礼相待,通过他们了解夷情,以达到尽收外国之…  相似文献   

18.
论林则徐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把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发生的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冠以“鸦片”二字,这不但简括而形象地反映出殖民侵略的实质,同时也在中英两国各自的历史上都打上了耻辱的印记。在揭开中国近代历史第一幕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以一个民族英雄的姿态,站到严禁鸦片和抵抗武装侵略的最前线,为捍  相似文献   

19.
一林则徐出身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林宾留,光中秀才,后补谋生,但因眼病没能考中举人,只好做了收入低微的教书先生。因而则徐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生活比较清苦,全家人只能是“半饥半寒,迁就度日”。尽管林家生活艰难,但林宾日夫妇,对儿子的学业寄予莫大希望。他的母亲总是严肃地告诫说:“男儿多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享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与此同时,其父母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不满官僚地主巧取豪夺、贪污中饱的崇高品德,也给他幼小单纯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则徐在鳌峰书院苦读七年,在书院…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即二十二岁时,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起,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六十六岁任钦差大臣,驰赴广西镇压天地会农民起义,途死于广东普宁县行馆止,前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他先后在厦门、南昌、杭州、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山东、湖南、广州、甘肃、云南等地任官,其中以江苏连续任官时间为最长。清道光二年(1823年),林则徐升江苏按察使,主持全省的司法刑狱之事。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出任江苏巡抚,主管全省的民务。今年是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本文拟对林则徐在江苏任官期间之政绩作一些论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