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俗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周代是一个重礼的社会,在吸收风俗的基础上为大夫以上的贵族制定了严格的礼制。而庶人在保持自己已有传统风俗的同时,又会受到礼制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丰富的礼俗。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所以,不了解中国古代礼俗,就不可能深层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诗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描写饮食习俗事象最为丰富的一部著作 ,书中广泛涉及到明代晚期的日常饮食惯制、筵席礼俗、节庆食俗、烹饪行业技艺习俗、饮食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金瓶梅》注重饮食习俗的描写 ,是与明代晚期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有关。《金瓶梅》饮食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它所反映出来的市井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部新意迭出的中国古代人口的研究专著──《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读后近年来出版的人口研究专著和读物不少,但有关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的专著却极少。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袁祖亮教授花数年心血撰写的《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最近由中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是厦门大学郑学檬教授对其探索唐宋江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一个总结。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第一部反映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著作是张家驹先生的《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书(1957年出版)。此后,对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的讨论愈加激烈,成果也颇为丰富,但是却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专著。以前的研究成果,多是简单地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诸多表现,很少在理论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中国的历史上,造就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一书准确概括了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的思想体系.提出“华夷一统”、“华夷之辨”、“羁縻而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的核心;该书学术视野广阔,内容详赡弘富,在探讨三种治边思想的问题上,以史为鉴,注重现实问题的思考,是一部当代中国边疆史研究中具有前沿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女性教育研究学者杜学元所著的《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一书,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史,提出了中国古代存在女子高等教育并具有自身特点的观点。该书以女性主体意识的起伏发展为维度,探索从先秦到清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社会女性观影响下的女子高等教育,视角新颖,观点独特,内容翔实,论述有力,不失为教育史研究上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持编写的《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以下称《简明》,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是建国以来一部比较大型的书目解题著作。这部辞书简要介绍现存中国古代主要典籍。全书136万多字,共收书名词目4900余条。词目按首字笔画笔形顺序编排,除书前词目表外,书后附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原本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但早在四十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就已开创性地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专论,形成了我国第一部文化语言学专著。马振亚、张振兴两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文化概说》(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一书可说是继《语言与文化》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化语言学著作。《中国古代文化概说》(以下简称《概说》)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郭沫若同志集中了很大的精力,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研究,写出了《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两部史学名著。这两部书,主要研究春秋战国这介历史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给他们以政治的、历史的分析与批判。先秦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秦始皇等等人物的言行,他们所代表的儒、墨、道、法诸家的思想,均在评隲之列。所不同的是,前一部侧重于思想分析,后一部侧重于史实考证。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中,《十批判书》曾被当成“尊儒反法”的代表作而受到贬损与否定。郭老逝世以后,史学界一些同志程度不同地给予了肯  相似文献   

10.
老子“无为”思想对领导工作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不但是一部探讨本体论的哲学书,而且是一部政治哲学书。它把人天合一,提出了人类社会治理的一些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人称它为“帝王术”。《道德经》中提出了统治者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境界,并对如何达到最高境界进行了探讨,这就是以“无为”为核心的政治手段体系。老子所提出的在政治领导中的“无为”思想对今天的领导工作,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中国古代茶书创作的高峰时期,明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书籍刊刻的兴盛推动了茶书的撰著、刊行和传播。嘉靖、万历年间雕版印刷技术更为精湛,木活字、铜活字广泛使用,刻板印书的质量高、规模大、品种多、分布地域广,培育了社会的阅读风尚,成为明代茶书勃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此外,品饮茶叶已成为明代社会生活中饮食、医疗、交游、礼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生产与消费更为增长,制茶品茶技艺不断丰富,茶事理论深厚积累,时代哲学思想渗透茶文化等多方面条件也共同促成晚明时期茶书骤增。在此过程中,刊刻家深度参与茶事实践活动和茶书撰著,使茶书的撰著、传播与刊刻之间产生了多层面的交互,展现出茶书数量大幅增多、茶书体例时有创新、茶书内容包罗甚广等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时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出现了很多中古时期的新词和新义。书中异文突出反映了一些常用词在中古时期的更替现象。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看,《水经注》一书中的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食学"一词最早见诸中国学术界,大概是源自萧瑜教授1966年于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食学发凡》一书。顾名思义,"食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各种饮食现象、行为、思想及其规律。"食学"概念的出现虽然较为晚近,但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重视饮食研究,《礼记·礼运》就有"礼之初,始诸饮食"之说。据史籍记载,两汉至唐期间,《隋书·经籍志》所载食经已达71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达171卷,郑樵《通志》则记  相似文献   

14.
"反向格义"与中国地理学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始于王庸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中国地理学史》,此后,侯仁之于60年代主编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于80年代编写了《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其间虽然还有其他相关书籍问世,但上述三部风格迥异的地理学史著作更具典型性,从中可以看到在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反思建构中,西方现代地理学观念的影响。重视自然地理,重视古代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是这些地理学史研究的重要倾向。而具有这种倾向的诠释,却偏离了中国古代地理学体系的某些主要特征。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思"反向格义"问题在中国地理学史研究中的特殊的存在形式。当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所自觉时,更应该意识到中国古代地理学,作为一套成熟的学术体系,乃是以王朝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和主要关照对象的。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不仅对帝制中国隋唐以后的政治制度、士习民风、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还对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功能的社会礼俗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影响体现在:礼俗内容纳入科考范围,使得社会礼俗得到广泛宣传与普及;遵循能力本位,促使礼制下移;造就数目庞大的士绅阶层,担当传统礼俗的实践者与传播者;衍生出了众多富有科举色彩的传统礼俗。  相似文献   

16.
韩国不仅保存了相当多的中国古代典籍,也有大量古代高丽时期、李氏朝鲜时期所编写的汉文书籍文献,其中不乏中国古代小说方面的资料。本世纪早些时候,学者注意到十五世纪李朝时刊印的学习汉语用书《朴通事谚解》中记载了在中国早已亡佚的《西游记平话》的故事梗概,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一段“车迟国斗圣”文字。这对人们认识中国十六世纪出现的《西游记》是一部“历史累积型”的作品,对人们研究《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八十年代末,旅法华人学者陈庆浩等人在汉城大学图书馆(奎章阁)藏书中发现了明刊陆人龙《峥馆评定通俗演义…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部朴实谨严的先秦史专著,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这就是赵锡元先生的《中国奴隶社会史述要》。这部专著,对中国古史提出不少新的看法,自成一家之言。笔者读后受益不少,愿意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中国进入文明的具体道路一八八二年,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就指出:“两个半球在这方面(指天然条件——笔者)的差异以及谷物方面的特殊差异,在达到了野蛮中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由我院校友、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严昌洪同志撰写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一书,1992年9月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一书的作者,运用历史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以社会近代化与风俗的嬗变关系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1840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浙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作者着重论述了古代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风俗的  相似文献   

19.
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与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的两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著作。王瑶在书中坚持对"史识"的追求,因此他的著作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林庚则善于用诗人的眼光去感知各种文学现象,行文流畅,跌宕起伏。两部著作各有所长,在当时开创了风格各异的两种研究方法,因此对这两部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进行对比学习,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探索思辨的时期。反映时代脉络的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迭起,呼唤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救国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追忆过去,回首“昨天”,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变迁及其历史选择,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据此,胡维革同志经历几年艰辛劳作,《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一书最后脱稿了。 维革同志年轻聪慧,早在攻读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便立志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他先后参加编著《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中国近百年名人传》等书,为专攻近代思想史作了起步。接着,他又撰著和主编了《冲击与蜕变——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政治》、《中国近百年文化史纲》、《中国近代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和《共和道路在近代中国》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论文。论据精当,见解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