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家庭生活历程及其变迁进行了论述 ,展示了现代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状况 ,分析了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变迁动因  相似文献   

2.
瑶族社会崇尚男女平等,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族内共同认可的习惯法制度。瑶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主要表现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习惯法原则和成文的习惯法规则,赋予了瑶族妇女婚姻自由权、平等劳动权、平等继承权和平等生存权等权利。瑶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有别于男权社会的法律,其男女平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基础为国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本土资源,为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了妇女权益保障的法治理念从同一性平等向差异性平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慧 《西藏研究》2023,(5):141-150+163-164
从西藏372件藏族离婚类纠纷裁判文书可知,藏族婚姻习惯法重规则执行、大家族利益,国家法在离婚自由、尊重婚前个人财产、彩礼或嫁妆以及未成年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方面,更重男女个体平等,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和核心家庭利益。推进藏族婚姻习惯法融入国家法,应完善法院调解和传统调解衔接联动的婚姻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婚姻审判程序,建立符合藏族婚姻特点的修复模式、加强法律教育作用,提高藏族现代婚姻家庭意识。  相似文献   

4.
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婚约、结婚、离婚等方面描述了传统婚姻习惯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及司法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之融合。  相似文献   

5.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无论在哪种形态的社会,都显得尤其重要。农七师各个时期人们对择偶的标准、婚姻仪式和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也正是兵团人婚姻及婚姻观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古老的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席卷全球的趋势下,其传统文化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冲击.以维吾尔族传统家庭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起居与礼仪文化和婚姻制相关的文化传统变迁为基点,应重点研究影响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近五十年来 ,金竹寨壮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婚嫁打破了血缘、民族和地域的界限 ,青年男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权。传统的多元化婚嫁模式的传承 ,为现代金竹壮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金竹壮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与直系扩大家庭为主 ,家庭关系呈现民主化趋势 ,妇女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婚姻家庭生活方式选择性地继承了传统 ,吸纳了现代文明 ,它对金竹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文化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全  郭亮 《民族研究》2005,1(5):69-77
苗族婚姻习惯法可分为实体习惯法和程序习惯法两大部分。前者包括有关婚姻缔结的规定,后者则主要涉及嫁娶的运作方式和婚姻纠纷的解决机制。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婚姻制度的研究,讨论习惯法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并思考习惯法在与国家法的二元互动过程中的现代意义。本文还就法的本土资源与法制现代化的结合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回族习惯法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族习惯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法、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回族为例,从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回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宗教信仰等方面所享有的权益,指出了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中所存在的早婚现象、家庭暴力、辍学等影响妇女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正确对待婚姻形式、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妇女素质,关注社会性别的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及伊斯兰习惯法与国家现行婚姻法之间存在着基本原则、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等方面的冲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国家制定法与伊斯兰习惯法对接,充分协调好国家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条例与伊斯兰习惯法的关系,减少或消除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布依族习惯法随之变迁.一些习惯法消亡,一些习惯法效力降低,还有一些习惯法的内容和效力得以存续并依然发挥作用.在当代变迁的过程中,布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不断发生冲突并调试自身,使其与国家法衔接互动,获得了生存空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布依族习惯法随之变迁。一些习惯法消亡,一些习惯法效力降低,还有一些习惯法的内容和效力得以存续并依然发挥作用。在当代变迁的过程中,布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不断发生冲突并调试自身,使其与国家法衔接互动,获得了生存空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壮族传统的通婚圈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近婚、族内婚以及婚姻缔结依靠亲友网络促成等几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壮族的社会流动加快,通婚圈出现了转型性变迁,通婚的空间距离扩大,族际联姻增多,婚姻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渠道.影响壮族通婚圈变迁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户籍管理的松动、社会交往范围扩展和婚姻对妇女影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刘莉 《回族研究》2015,(2):30-36
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属于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随着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和回族报刊的蓬勃发展,回族社会第一次公开讨论女性发展问题。通过晚清民族报刊对回族女性在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讨论可以看出,把妇女问题作为倡导整体社会改革与回族自身建设的一部分,其实是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理念和策略,妇女问题与国家、宗教、教育、婚姻、习俗等问题彼此配合、相互呼应,呈现出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远古至漠北回鹘时期为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已经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一思考主要是以一种被动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形态呈现的。高昌回鹘汗国与喀喇罕王朝时期至近代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了理性的哲学思考阶段,以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特征。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目的是为系统挖掘蕴含在维吾尔族自然观、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典籍、禁忌习俗以及乡规民约习惯法中的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恰依"为维吾尔语,其词意相当于汉语的"定期聚会"。如今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妇女走进定期举办的"恰依",通过聊天、诉苦、互助而结成真诚的友谊,表现形式则与维吾尔族传统的饮食和歌舞密切结合。这种集娱乐与互助为一体的民间妇女组织在现代维吾尔族妇女生活中大放异彩,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家庭及社区价值。  相似文献   

18.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嵊泗县渔民与外来少数民族女性族际婚姻的典型调查,论述了婚姻家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族际婚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受少数民族习惯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大量的事实婚姻,在现实中带来很多危害,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地区事实婚姻的效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