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万钢虽早已作古,然而,他所说的“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所启迪,尤其对于领导干部。 “畏法度者快活”道理浅显,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违犯法度,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后坐牢狱、掉脑袋。没有了这些费心劳神的忧愁,自然就活得洒脱快活,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也”。 “畏法度者快活”,这种快活看似得来容易,实则不然,必须费一番功  相似文献   

2.
为将、为帅之道,首在用人;而用人之道,难在用“难容之人”。何为“难容之人”?“难容”者,即通常用人者“难以容忍”之人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典,不难发现曹操正是善于用“难容之人”的人。其实,曹操其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颇具进步思想的人才学家,其在识人用人的个案更是堪称典范。一次,他与袁绍对话,充分显现其不同凡响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3.
激励调动是用人之道的一种策略,而善于任无,则是更高的御人智慧。何为任无焉?任无者,即是把哲学的辩证之法用于御人者也,能把看似无用之辈变成有用之人,能把看似对已有害的敌人变成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明史·选举》记载朱元璋对官吏别出心裁的奖惩办法,说的是开国不久,朱元璋就命吏部把百官定为三等:称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干部的奖惩,不仅力度大,而且可以说是层次分明:对“称职无过者”就是考核优秀的干部是“赐坐而宴”─—坐下来欢宴,这相当于现在的嘉奖和表扬了;对“有过而称职者”,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基本称职的干部是“宴而不坐”──站着吃喝,这相当于“诫勉”了;对“有过而不称职者”就是那些考核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题联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过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相似文献   

6.
宗禾 《人才瞭望》2013,(11):63-64
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才能激发出员工的无限潜能。同时,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流动性可谓非常之大.如何才能留住人才.为己所用.这是考验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必选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优秀企业家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是班主任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郭军平 《人才瞭望》2014,(5):105-10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唐朝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她的功绩离不开她卓越的用人之道。武则天深谙用人之道,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保护人才。在用人方面历来为史家称道。在她执政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积累了大量可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主要 标志,也是一个团体在市场经济的汹涌 波涛中驶向胜利彼岸的关键条件之一。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 善用人。 团体不在大小,员工不在多少。凡重 用众才之能者必兴,凡善聚众智之光者 必明。这方面,刘邦是一个榜样。据史书 记载,刘邦登上皇位后,在述其战胜项羽  相似文献   

10.
老愚 《人才开发》2000,(3):43-44
从中国传统战略思维的决策情况看,一个领袖集团的情感是否健康,是否高尚,对个人情感的控制能力如何等,对其战略思维的取向,思维方式和结果往往有重要影响。兵家主张高度冷静和理智,反对为情感所左右,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认为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认为“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九变篇》)这“五危”主要是情感因素。兵家主张慈不掌兵,严明  相似文献   

11.
"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 而必果本愿也. "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初发心, 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不忘初心"在佛教中流传甚广,如星云大师把他的一篇日记命名为《不忘初心》,他甚至以"不忘初心、不请之友、不念旧恶、不变随缘"来勉励大众,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朱元璋颁令"六十以上"皆"致仕"中国是规定退休年龄较早的国家。《礼记》中有这样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学习也不例外,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14.
周治 《人才瞭望》2014,(6):63-64
企业管理的核心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今天企业竞争激烈的商海中,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多,谁就能主导潮流。谈到企业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极会用人的人,三国鼎立唯曹操所在的魏国强大是有原因的。假如今天曹操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他的择人、用人就值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十分清楚"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相似文献   

15.
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是一个国家行使其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的执政者都十分重视。在我国古代,由于重视人治,所以对用人之道也就给予特别的重视。人治主义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所生成的选才、用才制度,有诸多可取之处,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一、考试为主与多策并举我国古代的用人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断演进。春秋战国是一个重要转型期。在此之前,世卿世禄制占据主导地位;之后,逐渐过渡到官僚制。  相似文献   

16.
杂利害     
于水 《人才开发》2000,(2):44-45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同伸)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里的“杂”意为掺杂,引伸为兼顾。杂于利害,是指遇事必须考虑到利和害两个方面。预先考虑到有利的一面,因能充分利用,放办事就可顺利达成目的;预先考虑到有害的因素,因预有限备,故祸患就可得到化解。孙子认为,善于从利害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五事用人" 庸太宗作为历史上的一位开明君主,颇知用人之道。他曾对大臣们说:"自古帝王虽然能平定中原,但却不能制服戎狄诸部,我的才能不及古人,但取得的成功却超过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能做到'五事'用人。"一是自古帝王大多嫉妒超过自己的人,而唐太宗  相似文献   

18.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社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感染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  相似文献   

19.
曲士 《人才瞭望》2015,(1):69-70
从古至今,如何选拔人才都是当政者的难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甚至换一个人上台就换了套标准,但这些标准却未必合理。下面就来看看古代选才取士的误区;这也值得今天的管理者借鉴。以言取人有些用人者常常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惑而轻率地用人。孔子就很憎恶这种言论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主张在用人上既"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战国时,秦军攻打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沙箱(Sandbox)是一种程序的隔离运行机制,其目的是限制不可信进程的权限。本文以Chromium为基础,作者介绍了几种不同浏览器下的沙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