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南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经济潜力与活力的地区之一 1、东南亚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越区位。东南亚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北靠中国,西邻印度,是联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桥梁,是东亚西往欧非,南下新澳的十字路口,也是美洲前往南亚西亚所经之地,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关键位置,如此优越区位,在当今世界上并不多见。 2、东南亚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辽阔空间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东南亚陆地总面积460万平方公里。有10个国家。按地形可分半岛(中南半岛)、群岛(包括印尼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两部分,按历史和政治经济情况,可划分东盟六国、印支三国和缅甸三部分。东南亚海陆兼备,地形多样,面积广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条件。东南亚约有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米轨区域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使亚洲东南部和南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格局.米轨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南部和东南亚、南亚国家.我省米轨铁路昆河线长462公里,东南亚的越南有2132公里、柬埔寨665公里,泰国有3737公里,缅甸有3137公里,南亚的印度有23921公里,以上地区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米轨区域.广义上的米轨区域包括我国大西南,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本文所指“米轨区域”,取其广义.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东南亚地区“变战场为市场”的进程以及我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程,我国大西南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区域一体化经济显示出整体优势,形成了一个新的“米轨区域经济圈”.“米轨区域经济圈”包括了亚细安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与亚洲太平洋经济论坛、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组织交叉.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战略地位重要 ,近代以来一直是大国争斗要地。东南亚和中国有长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汉唐以降 ,两地商人使臣往来络绎于途。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 ,东南亚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列强的势力范围 ,中国也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二战以后 ,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先后独立 ,各自在维护主权独立和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1970年代以来举世瞩目的“东亚经济奇迹” ,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东亚、东南亚的崛起。东南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机制和趋势施学光东亚地区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两大地区。按照国际惯例,将缅甸以东、俄罗斯远东和蒙古以东地区列为东亚地区,包括15个国家和4个地区(台湾、香港、澳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通常所指的东亚地区经济主要指“亚洲四小”、“东盟”、...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海西发展战略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缘于地缘经济关系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国既是东亚的大陆国家、也是西太平洋的海洋国家,但中国长期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了封闭和衰落、世界经济中心的迁移又加剧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封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策略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意识的战略回归问题,即推进世界经济中心再次向中国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中心向亚洲和中国转移相呼应,中国区域经济将逐渐形成"两线两圈一中心"新格局。构建连接南亚(印度洋)、西北亚两条战略通道和以京津冀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以珠港澳为中心的东南亚经济圈、以长台闽为中心的亚太经济中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取向。其中,构建亚太经济中心是核心工作。由于台湾与大陆目前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构建亚太经济中心需要提升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促进福建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到海峡经济区、再到长台闽亚太经济中心的"四级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东亚(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地区——下同)。此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故有人把21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东亚地区又被人视作“儒学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的经济状况与云南的对外开放彭有祥东南亚地区包括东盟六国、印支三国以及缅甸等国家。这一地区陆地面积460多万平方么里,海域面积7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它位于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之间,幅员辽阔,海陆交错,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跨国移民之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叙述了古代亚太地区的人口流动现象后 ,主要关注近半个世纪的移民状况。移民的原因被归结为四种 :目标国的移民入境政策 ;外部强权的干预 ;中东的发展 ;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自身的经济开发。从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讨论了最近以来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当前 ,亚洲移民的问题主要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权受到挑战以及跨国社群的出现 ,还有非法移民也是亚洲政府特别关心的问题。情况表明 ,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经济衰退对该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甚微 ,跨国移民将继续成为亚太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杨鲁慧东亚区域一般指由中国大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和前苏联远东部分组成的地区。近20多年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先是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经济腾飞,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8...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东南亚十国之一。它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背靠亚洲大陆而面向印度洋,是南亚与东南亚的的交汇之地。缅甸的陆地面积为676552平方公里,比法国稍大,等于日本的1.8倍,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尼而位居第二。截至1987年,缅甸的人口约3800万,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人,低于东南亚的平均水平。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缅族人口数量占全缅总数的71.5%。  相似文献   

11.
早期殖民者对马六甲海峡的争夺(1511-18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惠明 《东岳论丛》2001,22(5):85-91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海道” ,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古今皆是如此。自 1 6世纪初至 1 9世纪 30年代的 30 0余年间 ,早期殖民主义强国———葡萄牙、荷兰、英国等为夺取印度洋的海权 ,巩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控制东南亚群岛地区的香料及半岛地区的锡等商品的收购、贸易垄断权 ,并进而以东南亚为基地 ,入侵中国 ,开拓中国及东亚市场 ,由此围绕马六甲海峡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早期殖民者对马六甲海峡的争夺 ,其目的就是扩大殖民地 ,加强经济掠夺 ,扩张原料和产品市场。回顾这一段历史 ,对我们今天理解国际国家间的竞争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陈铁军由大西南战略研究协作中心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和云南省玉溪地区联合举办的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中国和印度之间、区位优越从古至今一至是东西航道的咽喉和南北交通的要冲。其陆地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4.45亿,东南亚拥有丰富的并以其特色闻名于世的生物和矿物资源,很多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首位或者排在前列,例如稻米、橡胶、棕油、椰子、柚木、藤条等农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锡的储量位全球之冠。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即将结束和21世纪行将来临之际,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既给云南省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准确地分析这一形势并恰当地选择对策,对于促进云南省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90年代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态势(一)1990~1997年间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90年代以来,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0~1997年间,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达75%和55%,远高于同期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看云南国际大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特殊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云南历史发展有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必须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云南历史的发展.在古代历史上,东南亚、南亚的海贝长期而又大量地流入云南作为主要货币使用.近代.流入云南的东南亚、南亚货币更多.这充分说明.云南很早以来与东南亚、南亚就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市场;所谓“南方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贝币之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21世纪云南国际大市场的构建必须立足它赖以发展的历史基础.以旅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培育为突破口.将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国际区域大市场来规划市场的发展蓝图.并以此为契机使云南的市场发展直接进入全球市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交通网络:云南变偏僻为中心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学术探索》2006,(6):42-45
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就是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云南成为全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成为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大通道、大枢纽、大门户,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使云南由偏僻之区变为国际交通中心,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要实施省际、国际之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方面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多极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出现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地区主义在东亚迅速膨胀,并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亚洲世纪正在到来。这不仅需要中国复兴,也需要亚洲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均衡兴起。基于政治文本比较来看,毛泽东更多地从政治角度考量南亚,即使涉及历史文化交往,也主要将南亚放在全世界的集团或阵营中予以权衡;邓小平在政治思考之外,明显增强了经济因素,倾向于从亚洲崛兴和人类发展高度对南亚作总体战略审视;而习近平在政治和经济考虑之外,看上去还加重了亚洲文明和南亚文化的视角。亚洲世纪的到来,不仅具有国际政治变革和亚洲经济强盛意义,也具有亚洲文明复兴和东方智慧崛起意味。亚洲文明振兴和东方文化复兴,应成为亚洲世纪到来的基本量度。迎接亚洲世纪的到来,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需要自觉担负起亚洲文明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试论FTA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开展这一合作仍面临不少困难的障碍;另一方面,FTA作为贸易自由化的新趋势,在这一地区发展迅猛,具有一定的基础,为此,作者提出通过FTA的形式逐步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开展FTA的过程中应该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路径选择。在时间上,可以先行建立中、日、韩、中国香港自由贸易区;在空间上可以发挥日本与新加坡这两个“增长极”的作用。最后为了保证FTA与大自由贸易区的衔接,它必须在“10 3”的大杠架内开展。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一直是全球环境史研究的焦点之一。以孟加拉湾地区为重点,我们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联系起来,探讨“季风亚洲”气候与移民活动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移民史与环境史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环境挑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