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视张绰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小说《金瓶梅》中三个主要女性。历来书评家对这三女性的评价都颇为一致,就是“淫妇”二字。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稍为作了区分:“盖金莲以好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也还是脱不了“淫妇”的... 相似文献
2.
吴晓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1)
一九八五年十月至一九八六年十月,我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语言系的亨利·卢斯基金的讲座教授,从事关于《金瓶梅》的研究。其间,我于一九八六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还没有一部作品引起过象《金瓶梅》那样的纷纭聚讼。有关该书作者的种种揣测,有关该书版本及艺术品位的歧见迭出的鉴定,有关其中露骨的性描写的争论,几乎是伴随着它的问世就展开了的,而且时至今日,仍见智见仁,未有定评。解放以后,“金学”亦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而随之在作品的创作风格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等研究领域时有创获。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空气的日益澄明,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密切,“金学”开始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潘金莲种种生活事件 ,试从文化层面探究妻妾争宠所反映的女性意识的社会实质及其悲剧性。文章认为 ,评价妻妾争宠现象 ,不宜仅从纯粹个人之争与个人品质好坏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而应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妻妾争宠是封建时代婚姻制度的特有产物 ,是妇女追寻人身权利意识的扭曲形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性格 ,是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 ,是由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所塑造的 ,妻妾争宠的文化观照 ,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潘金莲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历来评论《金瓶梅》,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作者;二、褒眨。自《金瓶梅》问世至今,人们争论最多最热的是:《金瓶梅》是谁写的?它涉及到作品的人物、题材、主题、源流、民族形式,即真实性、时代性、继承性与艺术的综合运用、传统表现手法诸问题,因而自然会引起普遍的关心。它的讳莫如深,开了 相似文献
7.
徐朔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5)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魏子云著,台湾时报公司1981年初版)是同一作者《金瓶梅探原》(1979)的改写,问世以来在海外汉学界有一定影响。由于人为的阻隔,我在今年秋应邀访问普林斯敦才有机会拜读。现在略作评论,兼以求教。 相似文献
8.
明朝对新疆东部实行了直接管辖,代表官方的正史或其他著述中,对西域的记载显得非常单薄,只有《明实录》对西域(以下称新疆)的记载相对丰富。《明实录》是明代陆续纂修的代表中央政府的编年体史书。全书起自明太祖朱元璋,止于明熹宗朱由校,计十三朝,3045卷,16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6)
为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山东齐鲁书社于1989年6月出版了崇祯本《金瓶梅》全校足本。该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国家级善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底本,参校了存世的十几种崇祯本。新版全校足本系繁体竖排,一字不删,分上下二册,道林纸精装,有插图200幅, 相似文献
10.
她们逐什么潮?踏什么浪? 回旋的商潮 商品经济,这个幽灵,始终伴随着人类进化的步子,始终紧跟着社会的发展而显示自己的力量。谁也挡它不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历朝历代的经济、政治、伦理、教化和思想意识以冲击和荡涤,大者影响国家的兴衰荣辱;小者构织出形形色色的人间悲喜剧。此话严重了吗?不,反而是过去的许多史家和社会学者们在分析判断历史现象时大大低估厂商潮的作用。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公社之间就山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奴隶社会初期,商品资本(也叫商人资本)就产生了。虽然它紧紧依附着奴隶制度和以后的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形式尚属简单,远远不能取代自然经济,但决不能低估它的作用。那赫赫六百年的商王朝,它的建立和强大就与商业活动分不开。 从史书上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很有商业实力,经营水平也很高,不但长途贩运而且操纵市场、囤集居奇,往往介入国事,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国做买卖,遭遇上偷袭郑国的秦军,同时派人急速向郑穆公告急。秦军 相似文献
11.
12.
《金瓶梅词话》在写定的过程中,镶嵌了大量的前人作品。这种镶嵌,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边抄,边增,边删,边改,是一种再创造。所以,在搞清楚它所镶嵌前人作品的底本的同时,有必要从它镶嵌的文字与原作的异同中探究作者的艺术创新以及作者的其他有关情况。本文以被作者镶嵌得最多的《水浒传》为例,在论证其镶嵌的《水浒传》是天都外臣序刻本的前提下,分析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革新与其作者所用的方言特点。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词话》的艺术成就及辨明作家的生活地点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再次说明在《词话》研究中关注"镶嵌"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朱一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1)
由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等三同志校点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1987年1月,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新贡献。 《金瓶梅》的最早刻本,是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万历本或词话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期以来,《金瓶梅》的名声确实不大好,不仅罕有人印刷出版,就连公开阅读它也是不大敢,至少是不大好意思,怕受到不誉之毁。这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它里面有许多秽亵的描写,被人视为“诲淫”之书。所以,清初人张竹坡刊行这部小说时,硬是在卷首冠以所谓“苦孝说”,说这部书是一个孝子有所为而作的,要读者在阅读它的时候体会到那个孝子的“苦心”。实际上,哪个读者也不会从中真正领会到那个虚构的孝子的苦心,哪个读者也不会相信张竹坡杜撰的所谓“苦孝说”,自然也无助于改变这部小说的名声。然而,仅仅把《金瓶梅》看作一部淫书,并不正确,至少失于简单粗暴。事实上, 相似文献
16.
滋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4)
《金瓶梅词话》,明指宋代实写明事,暴露了明代后期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它成功的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等典型形象,反映了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因此它的主导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但是,这部作品又有浓重的自然主义成分,表现在:1.对令人作呕的两性动作作了过分夸大、仔细的描写。这种描写竟达几十处之多,而且千篇一律,赤裸裸地表现动物性本能。这种描写,虽因明代“风气既变,并及文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有社会颓风 相似文献
17.
滋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5)
《金瓶梅》满文译本,四十卷一百回,卷首译序署:康熙四十七年五月榖旦序,未暑序者姓名。满文本无插图,序与正文每页均为九行,竖刻。满文本甚罕见。已知国内现存完整的四十卷本两部,残本三部。精抄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0月10日至14日,全国第三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杨州召开。来自全国七十余名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近五十篇。主要观点概述如下:《金瓶梅》研究的哲学思考。宁宗一说,《金瓶梅》研究中,出现几组“二律背反”现象,是创作心理与小说本身固有矛盾的某种反映。正题反题,言各有据,对立的审美判断,在深入剖析小说本身的矛盾中,不难发现彼此之间的调合和统一的可能性。“二律背反”必将 相似文献
19.
陈东有先生20多年前以新颖的研究角度和多元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金瓶梅》产生的文化大背景:运河经济文化和商业小社会,极端化的王权专制和腐败的官僚政治,儒道佛三教合一与异端邪说的兴起。在这个文化大背景下剖析作品,重新认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别开生面,既含文学研究价值,也有历史认知价值,对历来被诟病的性行为描写也有了新的评价,丰富了《金瓶梅》研究的成果。今天重读再评,其学术价值依然不减,而且启发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女神》作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多年来对《女神》的研究基本上持单纯的社会历史批评法,很难逼近文本、深人堂奥。沈光明先生的新著《<女神>与太阳崇拜》(武汉出版社1998年5月版)一书则直接深入到《女神》深层的文本结构之中,探讨太阳意象的精神实质与内外联系,从而开拓出一种新人耳目的阐释空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本书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女神》中有一个以太阳为核心的意象群落,它既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审美概括,又是远古中国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