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稳定质量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路径有很多,应该主要围绕“人”这个关键来研究。偿民愿、用民智、保民安、得民心、谋民利、化民怨、防民情是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中国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滋长蔓延的政治腐败、持续扩大的贫富差距、剧烈变化的社会分层、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是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相关论述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不乏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为维护和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们应确保政党的执政权威,提升中共的执政能力;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实施渐进的改革战略;坚决遏制政治性腐败,消除威胁稳定的隐患;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有序地吸纳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平施政意味着政府机关要通过内在的政治公平推进外在的经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则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平均衡状态。因此,公平施政与和谐稳定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正向作用关系。这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与政府没有公平施政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政府公平施政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种正向作用关系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利益均衡是沟通政府公平施政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中介因素;政府应该并能够通过公平施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机制是民生国家建设。在现阶段的我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路径与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建设民生国家,落实政府公平施政,推进民生导向的新型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稳定一直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文化是实现社会稳定的灵魂。文中论述了文化的思想整合功能、文化的价值引导功能、文化的规范协调功能、文化的素质培育功能、文化的舆情疏导功能为社会稳定创造着各种良好的环境,因此,文化具有实现社会稳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和谐稳定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等特征.获取和维护和谐稳定不能单纯地依靠个人的品行与魅力,还必须科学设计,包括利益诉求、社会保障、调控约束、协调妥协、舆论导向、公众参与、公平分配、社会预警、疏导缓冲等机制.社会制度和机制对于和谐稳定具有更加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稳定并不是强调或论证某一社会制度和政府的合法性,而是强调改变现存状况的变革过程的合规律性。意识形态在反映社会的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它是维护动态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支柱。当前,我国社会马克主义信仰弱化、腐败风气滋生蔓延、高校思想阵地问题频发等因素日益使"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侵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必须充分培育对社会稳定起着"安全阀"作用的社会组织,努力建构宣传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大力拓展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以此凝聚改革和发展的共识,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礼治"作为有效的社会调节系统,在"德治"与"法治"之间起着桥和纽带作用。"礼治"的方法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伦关系规范,完备了各种礼节礼仪,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我国目前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在落实"以德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软硬两套调节系统外,还应有一套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调节系统,儒家"礼治"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便是一种很好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体系作为一个范畴,包含社会稳定、制度稳定、政治稳定、价值观稳定、心理稳定、生活稳定等诸多方面,从高到低构成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在社会稳定体系的6个构成层次中,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价值观)层面,还有制度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各个层面环环相扣、彼此影响、互为条件、互为保障。重视和研究社会稳定体系,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今天,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以往"GDP崇拜"发展模式中,社会稳定是依靠"权力强制"来维护的.这种稳定方式及相应的社会稳定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然是我国深层次社会矛盾集中释放、社会冲突多发的过程.因此,必须将靠"权力强制"作基础的社会稳定观转变为以"满足最广大群众需求"作基础的新社会稳定观.对"社会冲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新社会稳定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十分丰富,有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社会稳定的实现条件,社会稳定的实现途径,以及社会稳定的辩证性质等.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时期,如何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软实力"建设的西藏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软实力"建设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着力从我们在发展"硬实力"解决西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困境"出发,剖析达赖集团对"软实力"的运作,剖析"3.14"事件,阐明转向"软实力"建设对稳定西藏社会的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是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国家治理西藏的国家战略策略.要在加快"软实力"建设中找到突破口或者重点领域.提升西藏公民能力建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提升引导与管理西藏宗教事务能力,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国家涉藏国际公关能力建设,强化提升藏学研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报告的题目是“实现社会稳定的系统进路”。这20年黄老师一直给我出这个命题,让我研究社会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市场、社会以不同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治理。政府凭借国家公权力的强制力对平安协会的发育与成长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市场通过自愿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通过志愿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借助平安协会这一平台,社会组织、企业、公民能够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的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的一元格局,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格局,推进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组织只有保持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为自身赢得更多发展资源与空间。社会组织自治力量的成熟,不会形成对政府权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区位、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众多,维护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里,一方面,经济社会正在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基本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因素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或一段时间内甚至表现的还比较突出。把握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厘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对进一步做好这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的成败在移民,移民中的社会稳定问题是移民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就三峡移民中社会稳定形势的新特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重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协调、可控的状态"的稳定理论与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原则;建设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三道防线",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等问题展开研究,对三峡移民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对客体层面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因素,及主体层面的作为历史活动的人的影响,转而影响社会稳定。宗教自身的复杂性,决定其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故它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是复杂而多样的。这就要求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点,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的宗教政策,引导各宗教为社会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官吏道德对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官德之所以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是同官德起作用的特点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吏",而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稳定是头等重要大事的当前,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官员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巨大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平施政意味着政府机关要通过内在的政治公平推进外在的经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则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平均衡状态。因此,公平施政与和谐稳定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正向作用关系。这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与政府没有公平施政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政府公平施政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种正向作用关系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利益均衡是沟通政府公平施政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中介因素;政府应该并能够通过公平施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机制是民生国家建设。在现阶段的我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路径与措施,是建设民生国家,落实政府公平施政,推进民生导向的新型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总体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问题.研究目前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问题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在社会转型期消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目前,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深度理论探索较少,各地评估实践存在程序僵化、评估形式化等缺陷.为此,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公民参与作为分析维度,解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风险应对4个方面,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民参与的作用机制以及现实意义进行挖掘.得出公民参与长效机制构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化解效应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以此提出对现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