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或社会状态下的具体形态,也表述为人性假设,如自然人、理性人、经济人、道德人等。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特定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和新型的人性假设,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批判与超越。从人性假设视角研究和谐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技术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自然属性是技术的本质属性,贯穿了技术产生和发展全过程;技术的社会属性产生和发展于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中。将技术看作人的存在方式,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技术历史演进研究逻辑,理出在人追求自由王国的过程中,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历史演进过程:人的依赖下的技术以追求自然解放为目的,技术表现为自然属性;物的依赖下的技术被资本家私人占有并在资本逻辑下异化为资本家抽象统治的手段,技术表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辨证发展;自由王国下的技术为人自由意志的实现中介,技术表现为更高级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3.
存在论视野中的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论上的政府公共性可以称之为政府的行政范型,它是政府终其所是的惟一存在方式。因而公共性是政府的实体性存在,而非公共实体和具体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性作为行政范型,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性是其日常存在方式。高度集中的策略行动,导致其在空间存在上的残缺;因权力的归属而存在,导致其在时间存在上的残缺。政府公共性的行政范型,更是政府的德性存在方式。在德性存在的意义上,政府公共性并非指政府的根本或第一属性,而是政府要去实现其公共性行政范型。以德性的方式存在的政府,愿意以公共性的行政范型存在,积极地去实现公共性的行政范型,并且能够成为公共性的行政范型。  相似文献   

4.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破坏了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社会机械团结,但创造了以差异性为基础的社会有机团结。但是,社会分工和有机团结本身,必须借助法律的确定性才能实现,法律是社会团结的主要形式。发掘法律的社会团结功能,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学说。人类社会走过或正在走的人的发展的历史轨迹,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根据。马克思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性与人类社会的存在相伴随,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彰显,其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内涵和表现有所不同。通过梳理公共性的内涵与发展历史,揭示公共性的现实意蕴。公共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民主性、公共理性、共生性。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培养理性公民,建立民主国家,更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大技术融合为基础,迅速崛起于人类社会.网络文化的崛起,从根本上拓展了人的存在方式,具体表现在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拓展上.  相似文献   

8.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本文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这一学说进行了解读和阐发.  相似文献   

9.
实践本体论的关系性与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本体论是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的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存在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本体论基础,把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阶段。实践是一种关系性哲学范畴,它超越了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视野,消解了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探讨美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使得美学成为了关于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在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之中来把握美和审美,因此,美和审美就是在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关系属性和价值属性以及自由创造。实践的关系性也就是 “间性”,但是,它全面地包括“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客体间性”,它们全面地生成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其审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及世界各地的资产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国家传统的扶贫项目主要是以增加穷人收入为核心。但西方的社会政策现在已经开始转向致力于帮助穷人积累资产而使个人、家庭以及社区得以发展的系统。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都进行了以资产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政策的探讨。其中个人发展账户是主要的一种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以资产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手段。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问题不仅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的问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自我"的确证、实现要以成就"他我"、"共我"为条件,成就"他我"、"共我"就是"为他"。这种"自我"在确证、实现自己中所要体现出的为他属性,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之为人的公共性。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由于人的公共性陷入困境和危机,因而使得"自我"实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的公共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有人发出主体性黄昏的哀叹。因此,就人的公共性与"自我"实现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权价值是一种公共化的理性价值,契合了现代理性社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需要。现代理性社会在伦理道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推动着人权价值的实现,但其实现也遭遇着公共化的困境。个人主义是实现人权价值的主要障碍,是个人实现人权价值的异化现象。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体现着人类共在的一种公共化价值追求,有利于破解个人主义对人类共有共享的人权价值的阻碍。从实现形式来看,人权价值的实现就是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人权价值的公共化就实现于人类构建的伦理社会、政治社会和法律社会当中。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体现为人权价值的伦理化、政治化和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目的论看来,由于国家的公共性在于其正义性、美德性,因而国家公共性的实现要依赖于国王,君主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治理国家应以德政为主。在国家手段论看来,由于国家的公共性在于普遍而平等的约束性,因而国家公共性的实现要依赖于民主制,治理国家应以法治为主。然而,就当前来说,国家的公共性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质疑。人们对国家的公共性问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必须关注和研究国家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问题,以使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既有效率而又不失去其本真的公共性,进而促进人类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制宣传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无疑承担着启蒙民众的重任。然而,目前的法制宣传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强硬等弊端,官方的语言、民众的意见和法学家的观点并未形成交流与互动。由于中国漫长的社会传统和不甚得当的法制宣传方式,中国的法制宣传偏离启蒙的轨道。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法制宣传以"独语"为核心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对话为核心特征的新模式。法律固然是一种命令,但也是一种理性的对话。这一对话,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生活的全部过程。在建立公民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法制宣传的关键任务是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培养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正呈现"公共性"这一新的时代特性。教育公共性的彰显不仅是教育特性的一种时代变化,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诉求。教育所蕴含的公共性不是人为赋予的,亦非主观思维的结果,而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展现出来的。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共性正处在一个曲折发展的阶段,只有深入把握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才能建立适合时代吁求的教育公共价值信念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农民工权利的实现更是农民工转型的中心环节,但要保证农民工权利的实现既需要政府通过制度的创新实行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农民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争取。一个现代社会是不能容忍农民、农民工固化为一个社会低等阶层并长期存在的,必须给予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他们提供经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不仅是当代社会的责任,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正义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渐凸显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在从抽象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转换过程中,在唯物史观的独特视角下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质的经济正义思想:其理论基点在于对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剖析;中介环节为对资本主义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双向批判;判断标准是把经济正义放进现实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之中来审视;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至共产主义。文章提出要参照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构建我国符合经济正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回应现实境遇的吁求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建立低碳社会成为当代世界共同的理念,其发展也是经过自发低碳社会——高碳社会——和谐低碳社会的过程。和谐低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