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递文化信息是翻译的首要任务 ,而文化信息可大体分为浓、淡两类。浓厚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不宜浅化 ,但较淡的文化信息可相应虚化。虽不同的翻译目的能够导致不同的翻译行为 ,但为了使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 ,方法上宜在忠实原作原意的基础上 ,争取译出文字的表面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具有文化特色的杭州菜菜名体现了杭州菜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在翻译此类菜名时,应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尽量做到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翻译大家,刘士聪先生深谙散文英译.本文以<枯叶蝴蝶>为例,分析其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体现其把握整体、关注细节的翻译态度,使得译文不仅语言自然流畅,而且总体上也达到了与原文同样的寓意深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典籍英译与文化生态平衡——以汪榕培《诗经》英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汪榕培教授的《诗经·硕人》英译为切入点,从几个新的角度考察了典籍英译的特点和作用,认为推广型的典籍翻译有利于文化传播,但不利于文化生态平衡:而学术型的典籍翻译有利于文化生态平衡,但不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即不易于在普罗大眾中传播。因此,本文强调:推广型的典籍翻译可以适度发展,但不应成为主流;从长远看,学术型的典籍翻译更应得到重视和提倡。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旅行,是文本从主方文化去往作为他者的客方文化的跨语际旅行.以旅行理论为参照,以进入历史的方式面对翻译这一文本旅行的过程,对美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史记》英译过程展开基于历史语境的个案对比分析,有助于在历史状态中认识差异性,获得对翻译与文化语境之互动关系的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姿的世界。作为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古诗词已成为承载中华悠久壮丽文化的独特载体。而旅游文化更是其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为诗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文章从旅游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旅游文化和宗教旅游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中国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英汉口译中的文化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语言即是翻译文化。英汉语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语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出现了视域融合和冲突现象。习语和诗歌典籍翻译是英汉口译中凸显的文化现象,这两部分的文化传递是口译员在现场信息处理的重点。口译的即时性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员应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双语的文化储备,即时进行双语的文化解码,充分发挥好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英语言中特殊成分文化内涵的可译性与否一直是众多学者所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从英汉语言中"花"的文化内涵的比较入腚手,并由此联想到文学作品中"花"的英译种种,继而对英汉互译这一特殊的交际过程中文化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的转变,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息传递的缺陷与困惑,如语言负载信息的传递缺陷、词汇的内涵差异与空缺现象、翻译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语文化为标准等,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把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定为“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在文化上信于原文”,并在“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姿的世界.作为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古诗词已成为承载中华悠久壮丽文化的独特载体.而山水文化更是其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为诗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文章将从名山文化和秀水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中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信息符号是以散点式结构方式广泛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对文化信息符号的语用翻译表现在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个方面.本文以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为案例,详细描述并分析了文化信息符号换码过程中语用翻译的运用,进一步证明运用语用翻译方法阐释原文言语意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以口语或文字的形式用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转达出发语要表达的思想,它的目的在于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之间建立某种等同,因此翻译并非语言本身客观僵硬的简单再现,更是在译者参与下对诗词背后深层释义理解后的再创造。文章结合汉语及英语语言特点,以中西方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以人世变幻为主题的中国古代诗歌在英译过程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译广告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需要准确的原语文化意义(或涵义)把握;良好的目的语读者接受;适境的审美判断。英译广告应本着“功能相似”的原则向英语的行文习惯和广告模式靠拢,取得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良好的销售业绩。英译广告中进行恰当的文化转换常用的方法有:音意结合法,转译法,仿译法,删减法。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史前文明的代表,对红山文化的英文翻译工作对弘扬中华文化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反映文化,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英文翻译不仅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对接。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作者在红山文化翻译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分析了红山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圣经》汉译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圣经》作为基督宗教的原典,其翻译是伴随着该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而发展的。在有据可考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圣经》汉译已经形成为强大的文化资本,进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共生、相融。透过《圣经》汉译文化资本化的分析,可以为《圣经》汉译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并对《圣经》汉译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儒林外史》人物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人物考论,应不仅“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从明清笔记搜索之,还要重视从儒家原典和前代小说等传统文化广大背景上的发现与发明。蘧景玉,周进、范进与王冕,马二先生与匡超人等等人物的命名取义,性格刻画,情节设计等,就都分别与《论语》、《水浒传》等典籍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些考证对于更好地理解全书有用。“知人论世”是不仅要从作者身世、生平、著作等看问题,更要顾及他读过的和可能读过的书,接触过和可能接触过的文化,在尽可能广大的文化背景上作深度考量,然后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对《庄子》的术语翻译问题进行概述,对具体术语翻译的基本问题作出分析,探究基本翻译方法在《庄子》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缺省指的是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章将《红楼梦》回目英译的文化缺省补偿分为形式补偿和意义补偿.通过对霍译本和杨译本翻译补偿的对比,总结出形式补偿策略,即头韵法、词缀法、词汇法和句型法,以及意义补偿策略,即增益、具体化、概略化、意象替换法和意象舍弃法.文章旨在通过探索总结汉译英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手段,提高文学翻译,特别是古典文学翻译的质量,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文化属性及汉译英的失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除具有交际和思维功能外,还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性,在语言互换过程中会出现原有内涵不同程度丧失的现象,即翻译失真。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存在着六种失真的情形:其一是失趣,即原有语言之趣丧失;其二是失味,即原有文化韵味丧失;其三是失义,即原有意义部分丧失;其四是失礼,即原有礼仪内涵丧失;其五是失骨,即原有民族风骨丧失;其六是失美,即原有艺术美感丧失。增加直译成份、尽可能展开或加注、扩大文化交流是减少汉译英失真的三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京华烟云》内具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英译期间应结合中外文化差异及特点选择翻译手段。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负载词,应采用归化、异化翻译手段进行灵活处理,以确保翻译效果。本文结合翻译实例,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以便准确传递《京华烟云》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