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丁,和你认识这么久了,有两个问题一直想找机会问你。我感觉你也许是中国学者中精力最旺盛的。我一直在想,你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你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在你身上既有古典的、传统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很强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同时你还具备了非常明显的后现代的反理性批判精神。这是从时间维度上看的,如果从空间维度上看,你身上又融合了东方的神秘主义和西方的科学主义。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们是怎样在你身上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进化与规则的关系 ,是演进经济学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期对谈录是在罗卫东教授的主持下围绕该主题的一个学术沙龙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参加讨论的还有史晋川教授、张旭昆教授、曹振汉副教授、谢利根、刘东 ,以及浙大经济学院的多位研究生。因篇幅限制 ,发言不能一一登录 ,谨致歉意。我们也请张旭昆教授对本次对话进行了评论 ,现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既是它的力量的源泉 ,也是它为人诟病的原因。今天的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分析工具 ,它不仅对人类的经济现象而且尝试着对其他人类现象进行解释。作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合法性何在 ?它与“人的生活”如何衔接 ?它如何在数学的普遍性和精密性与文化现象的特性之间进行结合 ,使得它不仅是尝试解释的科学 ,而且是理解的科学 ?这个问题对于身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下的经济学家来说是应该正确对待的。本期 ,我们继续请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位教授就此问题展开对谈。文稿由叶航教授为主整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丁利为对谈撰写了评论 ,现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迷失” ,经济学似乎重新认识到了方法论个人主义在经济研究中所造成的“重大缺失” ,这就是现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复兴的理论背景。怎样看待新政治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的制度变迁有什么启迪 ?新政治经济学的可能进路是什么 ?本期刊登的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就此学术前沿问题作了有意义的探讨。同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姚先国教授为对谈撰写了评论 ,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5.
“偏好”、“效用”是现代经济科学最为基础的概念 ,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不仅关系到经济科学发展的进路 ,也关系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重大现实问题。汪丁丁、罗卫东和叶航三位教授就偏好、效用问题展开的讨论因此有明显的意义。这次讨论实际上是他们在“浙江大学经济论坛”展开的有关系列争论的延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黄有光教授 ,作为一位在经济学基本理论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成就的经济学家 ,和复兴基数效用论的关键人物 ,对这个讨论很有兴趣 ,专门撰写了评论。我们请罗卫东教授做了一些文本上的技术处理 ,增加了小标题 ,对黄有光教授文章中的术语、人名按照中国大陆学界的习惯用法做了调整。现把汪、叶、罗三人的对谈录和黄的评论文章一起刊出 ,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4年,汪丁丁教授在《财经》杂志发表文章,谈文凭的越贵越买的现象,提出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情况。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学术争论。目前,争论虽已经基本平息,但留下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学术问题。本期对谈就以向上倾斜需求曲线为主要问题展开。对谈由罗卫东教授发起和主持,发表前请叶航、罗卫东教授做了文字整理。知名经济学家、中山大学教授王则柯先生为对谈写了评论,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7.
最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位教授在杭州作了一次关于“本土问题意义上的中国自主经济学”的对谈。这个对谈涉及到目前国内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的方向性的问题,值得刊出,旨在引起进一步的讨论。谈话的主线虽然明确,但因内容涉及较广,限于篇幅,我们只刊用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方便阅读,请罗卫东教授作了一些技术处理,增加了小标题。同时,为了反映学界对此谈话的反响,我们一并刊出了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研究的史晋川教授的评论。欢迎学界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宗教的起源一直是伦理学宗教学研究的问题 ,经济学家议论一番 ,似有帝国主义倾向之嫌。其实不然 ,只要不是狂妄地自以为真理在握 ,居高临下地对待其他学科的专家 ,那么经济学家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从历史上看 ,科学的重大进步往往是一些不安于“本分”的学者“跳槽”的结果。经济学曾多次受惠于其他学科专家的“跳槽”行为 ,现在经济学家闯进其他领域探讨求索 ,其他学科的专家只要没有行会情结 ,想必也会乐于一起切磋学艺的。叶、汪、罗三人所探讨的道德起源问题 ,正如冯刚教授所指出的 ,确切地讲是合作的起源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传统主义与乌托邦———谈汪丁丁对玻珀的“误读”及其他卢周来经济学家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在西方经济学界似乎是有传统的。从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马歇尔,再到现当代新老自由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10.
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君劢肖美丰张君劢,字士林,名嘉森,号立斋,笔名君房。当代新儒家开创者之一,是一位“一生兴趣,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历史人物。1887年生于上海嘉定。17岁中宝山县秀才。1907年公费留学日本,后入早稻田大学。识梁启超,共同发...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①②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指国家主权管辖之外为全人类利益所系的公共空间,如公海、国际空域、外层空间、极地、网络空间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全球公域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研究中。196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丁(Garrett Hardin)发表《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设想一个古老的英国村庄中存在一片向所有牧民开放的公地,每个牧民都可以在此自由放牧,但过度放牧会超越牧草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牧场收益下降。此  相似文献   

12.
思想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几乎所有的人类思想都是在争论中才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因此,理论研究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这是基于对经典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的.相应地,真正的学者必须有坐得"冷板凳"的精神,具有高度的学术理念,能够忍受孤独和寂寞.事实上,知识结构的偏执、学术精神的沦丧,是当前国内经济学缺乏实实在在的理论研究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永流 《学术界》2004,(1):178-186
学术自由何为  作为一项学术活动的伦理原则 ,学术自由的形成历经数百年 ,中世纪中后期学术逐步走出宗教的阴影 ,1 670年斯宾洛莎提出“探讨的自由”(libertasphiloso phandi) ,认为人“根据最高的自然法则为其思想的主人”。他的这一主张在启蒙运动中被广泛接受 ,经洪堡、施莱尔马赫、费希特等人的宣扬和诠释 ,日渐成为十九世纪初以后德国大学的核心大学观之一 ,其他的三个为“修养、科学、寂寞”。由于德国在当时引领着大学的潮流 ,美国有大批学生赴德国求学 ,并按德国模式建立和改造大学 ,学术自由随之输入。在中国 ,传播学术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隐士和隐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位置独特,隐士们居于主流社会和文化的边缘,身份的转换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视野和生存空间,更着意个体内在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从人性自身思考人生的乐趣、意义和价值,这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隐士文化属于边缘文化,饱含丰富的休闲智慧和人生哲学,是一种生存论的美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边缘只是相对于文化所处社会的主流而言,与其本身价值无关。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边缘文化中蕴含丰厚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休闲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个人、学术:高等教育功能观和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导向、个人导向、学术导向,是高等教育的三种不同功能观.三种导向的功能观各执一端的非和谐态,始终伴随并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三种功能观的和谐,既是高等教育三种功能和谐的反映,也是高等教育功能充分有效实现的需要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夸张研究:价值、缺失和学术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学术界》2012,(2):168-176,287
基于夸张研究价值、缺失的梳理,探索兼容广义修辞学——认知构式语法理论资源的夸张研究模式,推动夸张研究转向。后者发生于修辞学研究转向——辞格研究转向的学术背景,同时作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风景,丰富着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资源。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学的偶像崇拜与考据的求实精神之内部矛盾,必然导致传统学术的式微;而由西学的引进所带来的科学精神,又具体表现为进化论与历史唯物论这两大理论模式。由前者向后者的不断发展,显示了传统学术的转型和科学精神的深化。而彻底根除经学余孽,则正是防止学术僵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王宏超 《云梦学刊》2006,27(4):38-39
中西传统学术概念与今日学术之界定是不同的。从“学术”含义而言,《说文解字》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释诂》则谓“学,效也。”《说文解字》释“术”曰:“邑中道也”,引申之义为门径、方法。可见,在传统语境中,中国古代学术具有通识教育的倾向,与西方古典学术概念类似。在西方古典学术传统中,与学术相关的真理概念具有宗教、道德和认知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20.
思想中的学术与学术性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历来不认为思想与学术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在我看来 ,学术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思想没有学术也是不可能深入的。当 90年代有人提出“思想淡出 ,学术凸现”时 ,我感到有些吃惊 ,并且颇不以为然 ,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些自以为很有思想的学界中人走投无路时的自我欺瞒的说法。不能否认 ,80年代的“思想”在今天看来的确是乏善可陈。“人道主义”问题和“异化”问题、自由问题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美学热”、“人学热”、“文化热”的兴起 ,文艺领域中各种“禁区”的逐步突破 ,固然反映了时代的躁动 ,但由于很少进入到深层次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