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学者们对于电讯时代文学发展的讨论和思考。尽管米勒并不是宣判了文学的死亡,但是仍然揭示了电讯时代文学的困境。作为时下最热门、影响最大的新媒体代表,自媒体因其传播媒介和方式的特殊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制造者的媒介本身成了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就文学语言而言,自媒体平台上的文学作品的施行性特征更为明显,这使得基于自媒体平台进行阅读的伦理性也需要被注意。自媒体的“圈子化”特征使文学的社群关系得到凸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自媒体时代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语境。  相似文献   

2.
浅谈图像时代的英国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当代高科技和新媒体的兴起,我们迎来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普及使英国文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英国文学教学中,将影视改编作品与文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马帝国时代的道路建设对帝国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帝国时代,道路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道路建设不仅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更多地是在各行省特别是边疆地区展开.帝国的道路建设具有鲜明特点.它不仅是罗马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也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  相似文献   

4.
米勒电传媒介视阈下的文化诗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家,米勒的学术思想可谓独树一帜.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主要包括解构主义批评和修辞阅读、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研究、文学的前途和文学终结以及文化批评和文学性坚守等方面,通过把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放在当今广阔的电传媒介视阈中,可以使得我们对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米勒也曾发出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是否还会存在"的疑问,但他仍对文学研究充满信心,最终得出结论:文学研究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对于“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这一命题 ,不能只从网络技术即将催生所谓的“世界文学”这一维度来探讨 ,似乎首先应该追问的是网络时代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问题。相关于此 ,米勒发表《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一文指出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和情书将会消失 ;文学研究的边缘性是一种常态。本文拟就米勒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谈一点看法 ,并引申着展开对网络时代的文学及比较文学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息权力:形塑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开发,无孔不入的信息成为社会权力的重要来源,信息权力成为形塑社会秩序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权力,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信息权力统治世界的合法硅正在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7.
当下是一个功利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术大生产"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学术诚信遭到严重损害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对世界进行祛魅,而新媒体时代的“过度信息”却使世界重返迷魅.生存于新媒体时代的人,会时常感知到充裕信息带来的迷惑和虚拟社区带来的困境.看似凸显新媒体时代“直白”精神的“象征性”“隐喻”,却神奇地被人们征用,符号的非体系化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机制的密码.过度信息和符号的非体系化成为新媒体时代人类生存再陷迷魅的原因.赛博空间的话语权威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上,令草根阶层喜不自禁的民主技术并没有必然促进技术的民主化,并非“等量信息”就能引起“等量关注”.景观的诱惑、真相的谋杀和个人生存痕迹的监控,构成了“新媒体恐怖主义”的基调.媒介化生存是一种自我呈现的过程,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人成为了媒介;作为手段,人被媒介操控.人类理性如果不能驾驭这些行为,不能为这些行为的行使设定范围,那么,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媒体化生存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皓 《北方论丛》2005,(4):44-49
媒体的变革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存方式,文学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本质.数字化媒介的引入,特别是文学的网络化生存,是技术革命对传统文学的一次从观念到现实的颠覆.它不仅改写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而且正在解构文字决定一切的传统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一个新的"图像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依次出现的每一个阶级,都是它那个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如同一切事物一样,这些阶级也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寿命更要长一些。它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一个革命的、进步的阶级,但随后由于它的对立面即农民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