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逾八旬的镇江画院书法家乐图南先生,别号“京口一怪”,一九○三年生于江苏盐城。乐老自幼学书,七十余载的笔墨耕耘,成就了他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一九八五年二月五日,他在南京鼓楼公园首次展出了一百二十幅书法作品。南京的观众被他独特的书艺深深吸引了,真是有口皆碑,一致叫绝,引超了很大的反响。当今著名书家武中奇、萧娴、尉天池、陈大羽、黄养辉、侯镜昶、李宗海诸先生,均前往观看书展,并赞其书风独特,姿态新奇,别树一帜。《新华日报》为了使更多的人们了解乐图老的书  相似文献   

2.
涉外服务     
如何在新加坡购物 据《新华日报》报道,新加坡是一个购物城,商店林立,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很多游客到新加坡,都把购物作为旅游的一部分。 乌节路——最大、最好的购物中心 乌节路是新加坡最大、最好、最现代的购物中心,在这条街上云集了豪华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域,中国其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本文拟从《新华日报》的筹议、创刊及发展,宣传特色和宣传成效等方面做一具体论述,以期能给读者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历史一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一张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愤怒揭露日寇凶残暴行 ,唤起民众英勇杀敌、抗战到底 ;大力报道广大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业绩 ;及时分析战局变化 ,为抗日战争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群众解答抗日疑难 ,让友人发表反法西斯言论。总之 ,该报在中共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策略思想指引下 ,为唤起全民族英勇抗敌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6.
现在,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是江苏赣榆,很多人认为似乎成了定论,江苏省及徐州、新海连市于近几年分别召开徐福讨论会,江苏《新华日报》、《文汇报》等都多次作过报道.这个徐福故里赣榆说的发现者是阎孝慈、罗其湘、汪承恭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一期刊载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一期刊载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再探》;《光明日报》1984年4月18日发表罗其湘、汪承恭《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这三篇文章都提出秦代方士徐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新闻界发起了世界新闻自由运动,获得广泛关注。借此,重庆《新华日报》等在国统区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或左派民主报刊,要求广泛的言论自由,这些自由包括报道自由、报刊内容不受检查、报业生产资料平等拥有等,同时提出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新华日报》上谈论言论自由的文字并不系统,目的是为了政治民主,在实践领域表现出对国民党批判的工具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与国统区妇女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苟翠屏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华日报》坚决贯彻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在国统区人民开展的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独裁统治,争取和平与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充分发挥了舆论阵地的威力。本文仅从《新华日报》与国统区妇...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的抗日宣传报道虽然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但是在宣传策略和技巧上表现各异,舆论宣传效果多有不同。《新华日报》评论的内容以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大公报》关注经济,关注民间,有其鲜明特色;《中央日报》的国际评论琳琅满目,较有深度和价值。“三报”对两场战争的宣传是一个历史性“褶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对未来的历史走向起着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40年的《新华日报》有关冰心的报道,主要有《妇指委会局部改组》以及《全国文协茶会欢迎来渝作家》.通过文献的援引与参证,既可还原历史的现场,对于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将获得较为清晰的呈现.两则报道,为重庆时期冰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统区的代言人,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新华日报》所刊载的大量广告不仅具有为报社创造经济收入,提供经济保障的作用,更具有显著的政治社会功能。对《新华日报》的广告内容、广告版面设置情况以及该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货运动"中所进行的广告活动加以考察,结合该报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归纳了《新华日报》广告所发挥的对敌斗争、抗战宣传、民族精神激励以及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并指出它们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丹耕 《金陵瞭望》2008,(22):20-21
[事件聚焦]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通讯社当天将其转发全国。《新华日报》于5月12日全文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报纸也陆续予以转载。随后,全国掀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华日报》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改革开放后至8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拓展阶段和新世纪开始以来的深化阶段.《新华日报》研究在综合性研究与专题性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拓展新时期的《新华日报》研究,综合性研究应与时俱进,专题性研究应进一步拓展深化,史料的整理出版应引起重视,传统史学的研究模式应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它先后作为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战斗了九个春秋。 1938年4月,《新华日报》问世不久,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与抗战后的工人运动黄淑君抗战烽火初起时创刊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的机关报。它是人民的喉舌,更是党联系国统区工人的纽带和桥梁,是国统区工人运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坚强后盾。八年抗战中,《新华日报》为推进工人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6.
论《新华日报》对敦促国民党贯彻《抗战建国纲领》的业绩杨淑珍抗战九个月后,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临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以下简称“纲领”)。《新华日报》给予了热情赞扬并促其贯彻执行,以推动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到底。一、赞扬国...  相似文献   

17.
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客观梳理和分析了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版面上的相对自由与版面后的不自由这一双重境遇,对抗日战争胜利前《新华日报》版面及国民党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以及抗战胜利后《新华日报》版面上的相对自由进行了考察,重建了一段复杂而微妙的历史事实,并对形成这种复杂局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政治不自由必然取消版面上的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18.
美援与中国抗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得到美国的援助,对美援的看法,在1944年以前一般都是肯定的。在当时的《新华日报》和《东方杂志》上都经常有报导,颂扬美援对抗日的帮助。①在1944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五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发表了一篇社论:《戏剧运动的出路——戏剧节献辞》。据笔者考证,这篇社论系出自何其芳的手笔,是过去未经发现的何其芳的一篇佚文。现将笔者作出这一判断的根据陈述于后。 (一)从何其芳在重庆《新华日报》主管的工作,推断《戏剧运动的出路》这篇社论系何其芳执笔写作。 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三月,何其芳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重庆《新华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思想、文化方面的社论。这一情况,是当时重庆《新华  相似文献   

20.
戴明贤是著名书法家,诸体咸备,行草尤擅胜场,著有《戴明贤书印集》《大家范本·戴明贤书法卷》等;也是著名书法理论家,其《黑白记》对书法的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是书可谓"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