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 ,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亦庄亦谐、幽默有趣 ,语言平实、平中有奇 ,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幽默理论在上世纪 3 0年代不合时宜 ,受到批判 ;但其作品和创办的小品文刊物 ,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 8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和发展也是有益的。他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誉为“文化人之龙凤”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的名字与幽默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他不仅为西方的humor寻找了一个典雅的中国美称,而且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幽默杂志——《论语》,自己还留下了上百篇别具情趣的幽默散文、同时,他还有关于幽默的理论上的建树。由于林语堂以那冷静超远为旨的幽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幽默情结和幽默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十年代初,幽默曾流行于中国的文坛。当时,林语堂创办了《论语》等杂志,大力提倡“幽默”,居然造成了“……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小品”的声势。“幽默大走鸿运”的1932年,也因此而被称为“幽默年”。从此,林语堂就被公认为中国的“幽默大师”,但此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幽默观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既显赫一时又耀眼巳久的“幽默大师”,林语堂不仅为西文的Humour寻找了一个典雅的中国美称,不仅留下了上百篇别具情趣的幽默散文,而且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幽默杂志——《论语》,从而形成了一个使来自左中右各个阵营的许多作家都涉足其中的幽默运动、以及使现代文学研究不能忽视的文化现象。但是,由于林语堂那以冷静超远为旨归的幽默很不合乎30年代内忧外患、腥风血雨的时宜,所以关于林语堂的认识,不仅现在,就是当时也在见仁见智之间颇多微词。我感到,如果说50年前出  相似文献   

5.
幽默性散文,是二十世纪台湾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散文处处可见林语堂幽默大师的影子。他从提倡幽默,到台湾散文的幽默,之间有着牵连不断地关系。林语堂的软幽默、硬幽默和智性幽默在台湾众多散文家中得到承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林语堂对幽默的探讨与创建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他一方面把幽默放到话语产生与转换的结构域场中予以宏观阐释,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的层面上展开对幽默的具体解读。冷静、超脱与睿智,这是他幽默的基础。超越于知识分子道德与名誉的功利欲求之外,这是他敢于幽默的原因。“两脚踏东西文化”,这是他幽默与众不同的地方。鲁迅与左翼文艺工作者对林语堂的幽默观及其《论语》的批判,有明显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为了使其幽默理论本土化,一方面努力从民间文化、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幽默基因,虽易导致幽默的泛化,但自有其文化学的意义;另一方面,他在中国倡导幽默的实践中,对幽默理论本土化的文化障碍有所察觉,但估计明显不足。30年代左右翼文人对“论语派”的攻击,与其说是政治冲突,毋宁说是一场以幽默为媒介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幽默流派,指出了幽默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应该得到科学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30年代幽默文学兴起,这是20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所引起的一系列骤变中的一个。作为幽默文学的倡导者,林语堂的幽默观和他的艺术观一样,都是这次骤变所产生的新质。林语堂以他的幽默、性灵和闲适著称于海内外,于是便引发了各界不同的声音。在解读林语堂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他的悠闲与幽默,其实他战斗性的一面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鹤见佑辅曾说过:“没有闲谈的世间,是难住的世间;不知闲谈的可贵的社会,是局促的社会。而不知尊重闲谈的妙手的国民,是不在文化发达的路上的国民。”鲁迅翻译的这篇《闲谈》对于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家尤其是散文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尚无人研究,但可以确切知道的是“闲谈”从此成为一大批作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林语堂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幽默大师,对幽默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认同幽默文学的社会价值,且都对幽默文学进行了探讨,对中国究竟有无幽默文学看法不一。在创作中对幽默文学的社会功能体现也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二人在文学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后来的评论者对两人的创作褒贬有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林语堂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解析了林语堂幽默观中中庸与极端的矛盾原因。认为林语堂对幽默之倡举是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改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为初衷的。此举不仅对纠正中国文化两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现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思维视点与文体道路。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幽默是他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散文创作中的幽默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文艺观,也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林语堂选择幽默的背后是一个曾经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充满期待的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一种精神与心灵的退守.  相似文献   

16.
幽默现象虽然古已有之,但在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没有幽默这一术语。幽默一词传入中国,首先要归功于林语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时提倡幽默文风的文学大家钱钟书与林语堂,其幽默品格各有特色,前者重“理”,深得西方随笔的理趣,充满了学者式的思辨与博弈;后者重“情”,即情调,情趣,是对中国古典散文精神的继承,追求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趣,这与晚明“性灵文学”的渊源一脉相承。他们横移与纵向继承所形成的不同幽默风格及其文本差异,丰富了现代散文的内涵,对散文审美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迄今为止的林语堂研究中,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林语堂同德语世界近代美学思想之间的精神联系。本文考察了叔本华、让·波尔、里普斯和弗洛伊德美学理论对于林语堂的影响,进而指出德语文化系统中的浪漫主义美学传统是林语堂幽默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对于准确把握林语堂幽默观的哲学实质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幽默 (Humor)”引入中国文论 70年 ,翻译者当年辞不达意的无奈被忘却 ,成了典型的理论误区。幽默的发生有重要的人类学机制 ,健全的人类族群都有幽默 ,但有民族文化差异 ,在那些由于同样原因使之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中国传统幽默及其理论自成体系 ,博大精深 ,亟待发掘整理。幽默在中国本土共名应是“雅谑” ,其形态包括达生、幽雅、雅谑、绝倒、诞妄等。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由于30年代提倡“幽默—闲适”小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为“洋奴”和“帮闲文人”。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指出30年代的林语堂基本坚持了反帝爱国的立场。从政治上看,他属于中间派,既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矛盾,又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相牾。从文艺观来看,他奉行自由的资产阶级文艺论,既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也责难无产阶级的左翼文艺运动。林语堂幽默小品的文化价值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