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素以民族友好城市见称于世。今天,她仍承袭着优良传统,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许多民族和睦相处。据1985年统计资料,现定居呼和浩特的回族有27 300余人,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蒙古族,占据第二位。市内三个行政区有一个迳以“回民区”命名。对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时间问题,首先注意的是蒙古族学者荣祥和荣赓麟父子。他们所著《土默特沿革》一书中,有专章记述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执行,我国回族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日益走向繁荣,宗教生活也进一步活跃起来。呼和浩特地区原有的几座清真寺相继开放,聚礼、讲学、研究伊斯兰教经典的活动十分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宗教与民族团结工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教派之争及其实质,探讨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传播的特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追寻伊斯兰教派产生的历史渊源,揭露教派之争的实质,并略对呼和浩特地区伊斯兰教传播的特点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土默特地区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归化城蒙古民事府”的咨文.内容是回民马成恩控告杨根福吞没户口地、抗缴地租一事.这样的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它对于研究土默特地区回族来源、时间,清王朝时期土默特族回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演变、进而对研究当地实行户口地的历史概况等,无疑有着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将这份咨文全文抄录于兹,以资分析鉴证.  相似文献   

4.
白寿彝先生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对回族史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批判"历史无用"论,明确回族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回族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回族史研究中"三个分不开"理论,指明回族史研究的现实功用;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目标,明示回族史研究方向;先生在回族形成与发展理论,尤其是回族形成时间、来源、构成成分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尤其是首次提出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一种民族形式的著名论断,解答了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这一回族史研究中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疑难问题;对回族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亦有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明代回族基本形成以后,积极从事各种行业的经营。随着回族经营模式的扩大和深入,回族不断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回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结构性融入,促进了回族的社会认同观念的变化,国家认同观念产生并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回族的视角审视了回族与维吾尔(以下简称维)、汉两民族的民族关系,并对回族之所以能与维、汉均建立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原因做了探讨,作者认为是由于回族在与维、汉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了第三文化,从而使回族可以在协调维汉民族关系中充当中介身份、发挥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宁夏境内不同类型回族社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环境原因 ,并与“西道堂”这个典型的回族社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由此揭示了回族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契机。认为社区人口为适应环境所作的应变性努力 ,刺激了文明的生长 ,也证明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依据环境特征 ,构建不同的社区结构模式 ,进而说明了回族社区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之成因。  相似文献   

8.
回族风俗习惯与伊斯兰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决定了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又对回族风俗习惯起着重要的稳固作用。一伊斯兰教决定了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般来说,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决定因素,应该是该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但在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中,具有很大特殊性的伊斯兰教,在特殊情况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回族的来源与中国一般民族不同。中国一般的民族,是由中国境内的有血亲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钱志和清末,中国回族教育摆脱以往传统的经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开始了新式教育的历史。近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近代回族教育与民族觉醒同步发展中国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0.
<正> 回族形成、发展、壮大,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社会经济形成了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结构。在回族社会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回族的商业经济活动要比回族农业经济活动出现和形成得更早一些。商业活动是回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回族的形成过程有着历史的联系。认识和探讨回族商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海门源回族音乐文化为例,研究回族音乐艺术对地方旅游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回族民间音乐艺术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从地方民俗文化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发展门源回族音乐文化旅游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高占福回族的商业经济,从回族的失民开始,一直到现在,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经济特色,为回族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唐宋时期:回族先民——阿拉伯商人来华的商业活动回族先民从事商业活动,最早是从唐代开始的,商...  相似文献   

14.
回族对中国国家认同的内涵具体体现为对国家领土与主权的维护、对政府的认同、对国家法律与政策的恪守、对宗法的认同、对主流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方面。理解回族的国家认同,必须考虑到回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性与宗教性。回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回回”入中国籍贯、明朝对伊斯兰教的同化与尊重、歧视与不争反应模式的出现、“五族共和”思想与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对回族建构国家认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回族国家认同的身份既体现出回族的中国人的国民身份,也体现出回族的穆斯林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一、东北地区回族研究的可喜成果东北地区回族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马鸿超、田志和主编的《吉林回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的出版。丰富了中国地区回族史研究。众所厨知,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的地方就有回族历史。东北目前有近50万回民,回族史有丰富内容,不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写不出完整的中国回族史。因此,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是研究中国回族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吉林回族》出版,为中国回族史的研究提高放置了一块新基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小学儿童外语习得过程的特点,比较了城市回族女童与山区回族女童英语习得的教学环境,并提出利用回族民族特色,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宁夏山区回族女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回族民间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至今,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都可以在阿拉伯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和<一千零一夜>里找到相同或类似的情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回族民间故事与阿拉伯故事的比较研究,揭示回族在中阿文化交流史上的桥梁作用,以及回族民众对阿拉伯故事的本土化、回族化的改造,不是一味地"重复"叙述阿拉伯故事,而是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思维表达方式为着眼点,逐步地使回族民间故事具备了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性和独立话语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间故事宝库.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来的回族文学,由于接受语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接受主体经历了从"一体化"到多元化的变迁,接受维度也相应地从回族民俗层面逐渐深入到回族的族群情感内里,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发展趋向。与此同时,由于文化差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影响误差,使得回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必然的文化过滤这种文化过滤一方面反映出回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同时也彰显了回族文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回族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多。建国以来的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回族人口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排名中一直稳居第三位。河南回族人口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原回族、科学制定与实施回族人口政策与战略,大有种益。今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以冀引起学术界对河南回族的重视。一、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河南回族历史人口的统计,可以说是十分混乱、一片模糊的“糊涂帐”,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不论是官方的、非官方的或者学者们的都属于一些估计、推测性的,如1947年描写河南回族人口数量时,称“约有一百万人…  相似文献   

20.
回族传统道德是回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并结合回族自身和中国社会的实际,调整和约束回族穆斯林之间以及回族穆斯林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