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特南的意义理论最核心的论题就是语义外部主义.外部主义的特征之一是拒斥个体主义.他的论辩策略在于:试图提出一种否定的图景而不是捍卫一般化的意义理论.普特南的意义理论具有使我们大胆超越分析哲学固有局限和概念框架的重要意义.意义理论的一个关键目标就在于表明意义概念的演化过程就是不断地减轻所承栽的与分析哲学图景联系的哲学负担的过程.进一步来讲,普特南的目的在于改变某些哲学家持有的关于如何才是真正掌握适合表述意义知识的理论和语言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六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普特南(Hilary Putnam)应邀前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笔者有幸陪同我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江天骥先生,在上海与普特南教授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并曾就普特南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当面请教他本人。普特南属于奎因之后的新一代分析哲学家,他早年师事莱欣巴哈,卡尔纳普曾为他做过月下老人,可见他与老一辈分析哲学家之间的关系之深。然而,他却成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叛逆,并对马克思主义表示好感。他从各个方面彻底清算了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一系列与之针锋相对的论点,其中他对意义的看法,尤其令人注意——  相似文献   

3.
普特南的<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承袭了他早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中对事实与价值分离的批判.在他看来,这一分离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对"事实"的狭隘理解之上的,事实上,在很多词语中有着"事实"与"价值"的缠结.他坚持价值判断是可以辩护,是有理由的.而对于如何辩护的问题,普特南采取了实用主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意义是否在头脑之中"问题,对普特南的外在主义意义理论和塞尔的内在主义意义理论的论证与讨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它们的合理因素及其难以克服的困难,表明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打破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僵硬分界,通过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的把握探索其各自的合理因素有机互补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亚军 《东岳论丛》2019,40(1):13-20
在普特南诸多哲学论题中,"实在论"占据着核心位置。后期普特南意识到,要真正捍卫实在论立场,就必须重新考察知觉并做出新的诠释。以艾耶尔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将知觉与感觉材料相等同,隔开了心灵与世界的直接联系。普特南的分析表明,这种知觉观的理由并不充分,其思维方式有两点错误:一是基础主义,一是"句法描述"。普特南的结论是:知觉不是隔开我们和环境的分界面,不是只发生在我们大脑中的事件,而是我们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从内在实在论的真理观出发,普特南批判了相对主义,构建了自己的真理理论。借助合理的可接受性概念,普特南对真理概念作了分析,从而在真理概念与科学合理性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确立科学的真理观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他的内在实在论面临许多困难,他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他的真理观只是在表面上而不是从根本上远离了相对主义。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对真理的符合理论和科学合理性概念作出更宽泛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普特南从两个方面入手批判了传统的事实-价值的二分法:一是论证事实判断中蕴含价值内容,二是论证价值包含事实内容以及客观性.在论证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普特南在事实与价值、主观与客观之间极力要表达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可以发现普特南在这两个方面的两个端点,即相对与绝对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努力.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普特南哲学的“辩证”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是指一种促进生产的社会关系结构,其理论的展开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普特南之前,社会资本一般只是运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的发表则使社会资本全面进入了经济学、政治学乃至法学的视野。普特南用社会学的社会资本概念去分析社团如何缔造人际间的信任和互惠的规范。可见,我国在商会立法时,必须发掘商会自有的社会资本潜力,积极为商会创造出一个充满信任、互惠的法制土壤。  相似文献   

9.
元伦理学家从语言的不同角度对价值词"good"(善、好)的意义得出了不同的看法.直觉主义者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情感主义者认为"善"是妄概念,是情感的表达,规定主义者认为"善"是赞许的规定语言.他们对价值词的语言分析可以廓清我们使用这类词时的不同的语言场合,使表达更清晰明白,也揭示了价值哲学发展的困境,但遮蔽了价值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希拉里·普特南(1926—)是当代美国颇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他早年师从著名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莱欣巴哈,又曾在奎因门下搞逻辑学,与老一辈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关系非同寻常。但是,普特南最后成为逻辑经验主  相似文献   

11.
万巍 《理论界》2012,(4):98-99
普特南在反对真理客观唯一性的同时指出,真理是一种合理的可接受性标准。普特南的这一观点,隐含了对哲学多元论的认同和支持,为对话理性打下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乡村概念比较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洁钢 《学术论坛》2001,(2):126-129
本文通过对农村、乡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地域的确定性、产业的发展、社区特征和城市化的前提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由"乡村"概念取代"农村"概念,以"乡村社会学"取代"农村社会学",因而对区域社会学重要分支之一的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指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欢欢 《理论界》2008,(4):92-95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发展出相似的指称理论,即因果指称理论。克里普克对模态逻辑和可能世界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普特南的论证,普特南的论证也澄清了克里普克指称的固定性和后验必然真理的观点。但是经常被忽略的是,他们的理论在许多方面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普特南对因果指称理论的批评和反思,揭示出该理论背后因果实在论的形而上学本性。  相似文献   

14.
普特南的不可取缔性论证的主旨在于:在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中,对集合之类的抽象实体实行量化是不可取缔的,唯名论者认为诸如类和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替自己的论证辩护,普特南与各式各样的反对者进行了论战.对于这一论证的有效反驳似乎至今还没有出现,对于这一论证的反驳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或许正是普特南不可取缔性论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三层博弈"是结盟外交领域的一个新型模式概念。此概念基于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提出国家对外交往时存在的三种博弈,即执政党与国内反对党间的博弈、与盟友间的博弈以及同对手国家间的博弈。本文借鉴"三层博弈"理论,尝试分析当前文在寅政府在韩国外交领域所展示的"三层博弈"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言转向"意味着"语言"与"世界"的分离,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罗蒂继承了实用主义和"语言转向"的双重遗产,用语言共同体的实践和语言的融贯解释语言的语义内容;于是,"世界"被放弃,关于语言的谈论取代了对经验的谈论。普特南拒绝以语言替换世界的罗蒂主义路线;在麦克道威尔的启发下,他通过对"经验"的改造,重新将"世界"召回,认为关于"世界"的语言谈论,可以也必须受"世界"的制约。布兰顿从罗蒂的立场出发,以一种精致而系统的方式,将罗蒂的融贯论和对社会实践的强调推到极致,同时又和普特南、麦克道威尔一道,不放弃"世界"的制约作用,试图将"语言"和"世界"统一在他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是当代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从初期的形而上学实在论转为中期的内在实在论到最后的自然实在论,但贯穿普特南思想的全过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实践"。本文叙述了普特南实践观念的由来以及对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按照塞尔、普特南、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对语言的判断,ChatGPT不会说话。(1)借助中文屋思想实验及相关讨论,可以显示ChatGPT输出的文本性质,这些文本中的词没有指称。话之为话的必要条件是,文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联有某种性质,通过缸中之脑等思想实验可以显示这种条件。人类的语言是心灵和世界之间的中介,AI输出的文本没有这种功能。为了制造真正会说话的AI,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指称的灵活性,使用先于理解,进化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法律人格"概念,不仅与Personality相对应,Persona、Person甚至Caput等词也常常被翻译成法律人格。然而上述词语在使用中其内在意涵并不相同,不加区分地被翻译成法律人格造成了我国当前对该词理解上的混乱。事实上,Persona在罗马法并不是用于指称主体资格的专门概念,Personality与人格权客体意义上的"人格"相对应,具有"人格要素"之意涵,而Person更多地用于表达主体意义上的抽象人格。目前学界在翻译时对不同的用词的不同涵义未进行区分,从而导致"人格"一词的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20.
董山民 《北方论丛》2010,(4):110-114
在普特南看来,西方文化史上的启蒙历经了分别表现为对神和习俗的超越、对理性和民治的推崇以及对民主探究方式的追求三个阶段,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生活不断地走向成熟.普特南、罗蒂以实用主义方法评判了三次启蒙,细致地检讨了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这对我们重建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