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如何在结构上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理解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这一直都是奥古斯丁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难题。在概括性地阐释现有的多种代表性观点之后,本文指出,在《忏悔录》111中潜藏着前后两部预先昭示全书内容的“预告片”,这两部微言大义的“预告片”不仅说明《忏悔录》在主题和结构上均具有相当充分的内在统一性,还应当被视为奥古斯丁帮助读者理解全书的钥匙与指南。  相似文献   

2.
《忏悔录》是中世纪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它是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帝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等人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时间是奥古斯丁在思维理性中建构神人关系的重要概念,他以灵魂、上帝和回忆为基础,在神哲学张力中和超时间的目的中,阐释和分析了作为伦理宗教核心品性的以及作为人格行为的时间概念。尽管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从《圣经》出发,但却是在普遍的伦理宗教的意义上提出他对时间概念的这一思考的。本文尝试在本体形上层面提出问题,以探讨奥古斯丁时间概念的内在逻辑的出发点、逻辑思维的过程及其收束。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8,(7)
晚年的卢梭,在写完《忏悔录》以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孤僻和近乎神经质的人。他在巴黎郊区一处简陋住房里隐居起来,谢绝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如今在法国,这条以卢梭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改叫让·雅克街,成为一道让人朝拜的风景。但  相似文献   

5.
奥勒利乌斯·奥古斯丁(354—430)是罗马帝国晚期著名的基督教教父。他根据其形而上学的神学理论,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本文首先将他的学习生涯略作评述,然后把他的教育思想作一剖析。根据奥古斯丁自传体著作《忏悔录》记载:公元354年n月13日,他降生在罗马帝国疆域内的北非努米底亚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在众多崇拜卢梭其人 ,仿效卢梭写作风格的中国作家之中 ,与之最为贴近的要数郁达夫。时代精神的契合、文学观念的相近、个性气质的投合 ,使郁达夫对卢梭很偏爱 ,并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卢梭”。但是 ,从卢梭和郁达夫的自传中却体现出两者不同的精神内涵。卢梭的自传只是借用“忏悔”的外衣 ,目的就是要突现自我 ,表现自我。与之相比 ,郁达夫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卢梭那样对自我的充分信任 ,他是在忏悔中寻找希望。卢梭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而郁达夫也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胆探索者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文章对他的代表作之一《忏悔录》中所表达的惊世骇俗的坦诚、挑战时尚的勇气以及真诚坦率的自审意识和超俗意识,作了比较深刻地剖析。  相似文献   

8.
《忏悔录》所叙述的"转变"就是奥古斯丁脱离摩尼教、走向大公基督教的过程。按照该书卷五的文学呈现,在383年与福斯图斯相遇之后,奥古斯丁就对摩尼教"开始绝望",是故其摩尼教时期仅为"九年之久"。本文指出,当时奥古斯丁的中心目标就是依靠摩尼教的关系谋求世俗的前程,"开始绝望"的叙事实为文学修辞的产物;但这番叙事并非旨在掩盖当年"畏罪潜逃"的凭空虚构,而应当被理解为作者在"转变"之后的语境中有目的地进行回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回想     
小学:《儿童文学》、小人书若干(如《小花》《红楼》《瞧这一家子》)、冰心的诗……中学:张贤亮的小说、《小说月报》、《十月》、《围城》、《人性的弱点》、《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读者》、《边城》……大学:卢梭的《忏悔录》、《丰子恺文集》、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的机智》……这是我生命历程中存活的书。每本书都是重要的,有些书的影响在好多年以后才能感受得到。有人问,如何选书?我在选择书的时候,首先把自己当作人,并没有刻意考虑自己的教师身份,所以乱而杂,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以前没有选择,有什么读什么,书在生命中也只…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私小说”中的忏悔与佛教忏悔不同,它基本上是西方基督教体系内的,但“私小说”很快又扬弃了纯宗教性的忏悔,转向了伦理的、道德的告白。基督教和卢梭《忏悔录》构成了日本近代“私小说”中忏悔主题的两个影响源,二者在日本传统文化的接受和变异下,促生了“私小说”独特的忏悔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圣·奥古斯丁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始占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加之他的思想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学说影响极为巨大。因此,他的创作带有鲜明地文化转型特征。《忏悔录》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上都与古代文化明显不同,而对后代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2.
以《忏悔录》为代表的卢梭的自传作品 ,被公认为现代自传文学的鼻祖。对这类作品 ,卢梭竭力强调它是完全真实的 ;自这类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 ,它的真实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信赖和赞扬。然而自传文学就其特性而言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真实 ,这一根本问题也是从卢梭那里就开始出现了。本文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进而在重大环节上展开 ,揭示了卢梭自传中的“诗化”现象 ,并探究了它的个人与社会原因 ,从而也从一般意义上对自传文学的真实性的限度问题作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第一人”的卢梭写《忏悔录》开宗明义讲清楚,因为他要做~件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他要彻底诚实地表白自己、记录自己,原原本本将自己一生做过的事写出来,即使其中有许多别人认为不妥、尴尬甚至羞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性论的研究有两条进路,一是从自然的层面上研究人性,二是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上研究人性。孟子的研究显然属于后者,而告子属于前者。从自然的层面研究人性并不意味着肤浅。通过阅读卢梭对于人性的理解,我们发现卢梭与告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卢梭的人性论思想为参照来理解告子的人性论思想,不仅可以加深对告子思想的理解,同时,卢梭的一些观点也是对告子思想的一种解释或者补充。  相似文献   

15.
让·雅克·卢梭是享有世界盛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在其《忏悔录》中,他描绘了自己一生中的主要爱情经历,蕴含着他的爱情观。因此,通过对卢梭的爱情经历的剖析,挖掘其爱情观,借鉴其精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理性认识的自觉,树立爱情中的信任和忠诚意识、责任和宽容意识、道德和选择意识。  相似文献   

16.
《爱弥儿》或“论教育”是卢梭写的一部讨论人性的专著,他认为这是他自己最好的最重要的著作,此书开篇写道:“来自造物主的东西本来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到了人的手里,一切都变坏了。”卢梭不仅讨论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而且从开始就勾勒出我们应该如何按照自然的哲学培养孩子,卢梭的讨论从婴儿和孩子的早期身体和感情发展出发。《爱弥儿》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中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运动者卢梭是反封建斗争的先锋。他从撰写《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开始,一直到《爱弥儿》和《民约论》等钜著的发表,“归于自然”恰似贯穿其中的红线。1762年,他那集中全力呼吁“归于自然”的《爱弥儿》印行,不但原著在巴黎惨遭焚毁,卢梭也被迫流亡域外,就此可知“归于自然”在痛击封建统治上具有怎样威力。若问“归于自然”的理论根据,就要追溯到他的天性哲学。卢梭认为人性至善,要把糜烂的社会救起,便须使人率性发展,去掉封建社会的摧残戕害。当然,要了解卢梭的政治论、宗教论和教育论,首须了解他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活动家和文学家,由于出身市民和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青年时代就信奉“自然神论”,认为服从于自然法则的都是好的,而人为的都是坏的,于是写了《论科学和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论文,形成了他的自然人的理论。后来,在感伤主义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爱弥儿》和自传《忏悔录》中,他又进一步抒发和完善了他的这种理论,终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返回自然”学说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
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不同,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人性恶是孟德斯鸠国家权力理论的出发点,而人性善、社会恶是卢梭国家权力理论的出发点;孟德斯鸠主张国家权力的分割性,而卢梭主张其不可分割性;孟德斯鸠主张议会代表制,而卢梭主张主权的不可代表性;孟德斯鸠为防止权力的腐败而进行了制度性的、社会层面的技术性安排———以权力制约权力,而卢梭用道德约束,否认了主权者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理论发展史上两座辉煌的历史丰碑,它们对政治学理论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大家,也是一位争论颇多的作家。纵观郁达夫曲折的一生,考察其创作发展,不难发现给予他重大影响的作家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卢梭。本文拟对郁达夫与卢梭的文艺观作一粗浅探讨。 1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出生贫贱,命运坎坷,毕生因尽力宣传人类平等自上由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倍受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打击。他在悲苦的晚年写下了令他永垂后世的名著《忏悔录》。这是他一生经历真实而生动的反映和写照,也是他的文艺观的真实而集中的反映。卢梭在《忏晦录》的开篇就用最明确的语言写道:“我现在要做的是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的确是一段令人万分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