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微观分析基础以及违反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定的批判,理性预期的假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政策见解。其次,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理性预期理论作了一个简评。最后指出了理性预期学派思想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三点启示:1.在我国同样需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2.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者需认真研究改革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3.政府若想得到全社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使政策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取信于民,避免政策的“朝今夕改”,谋求经济政策、经济主体的预期与行为及经济运行三者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涉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居民消费者的关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的要点在于把理论和政策的结合作为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办法。决策和经济分析有必然联系,预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障碍。研究合理预期的西方学者,有的关注消费者行为,有的关注投资行为,理性预期学派属于后者,合理预期假设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合理预期有致命弱点。事实上,正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失效,才使预期问题的求解难度变大。在研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并涉及“预期”时,如果还能借助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说我们使用“合理预期”研究宏观经济管理问题,真正能够用上的,是它“观察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原本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阐述自己的基本经济思想的教科书《经济学》的先后十三个版本中,前十一版的情况就是如此。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的攻击目标。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正是反对这种简单综合的反映之一。近年来,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综合”从新的角度产生了。反对者认为主流经济学缺乏牢固的微观基础,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毫无内在联系,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宏观经济学。面对这种攻击,现代主流经济学家们进行了新的旨在证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这方面的修订,在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三版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文章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相关学术观点展开述评。从微观经济学关于无差异曲线的假定前提出发,具体分析边际替代率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减的关系、特殊的互联网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等,探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首次授予以来,已有二十一届共二十七位欧美经济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或是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或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或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推动经济学的现代化做出了独创和奠基性的贡献。授奖的范围从横向上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四大部分,从纵向上包括了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三个层次,从流派上涉及剑桥学派、奥国学派、瑞典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欧美经济学众家之说。该奖基本上代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走向。本文通过对获奖者的贡献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以补充按“微观+宏观+流派”的模式来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理性预期、市场连续出清和自然率假设基础上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先后从货币和实际因素探寻了总产出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 ,得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效的结论 ,因而主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开创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 ,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推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但是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理性预期假设为核心的基本假设存在本身就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由此演绎的理论体系和推导的政策主张也存在着与现实不符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边际效用理论的宏观发展与新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际效用理论的宏观发展与新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周学西方边际效用理论所以无法运用于宏观领域,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宏观边际效用变化规律的认识,不能确定效用计数单位的标准。本文将从宏观角度,阐述边际效用的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效用的计量奠定客观基础,并从边际效用...  相似文献   

8.
微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故又称为总量经济分析或总体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学则以单个经济单位(如个别厂商或个别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单个市场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故又称为个量经济分析或个体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大都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机制如何运行、价格和产销量如何决定的问题,所以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价值理论或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分配理论是微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演进总是通过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的不懈创新实现的,而以往常被我国学术界斥之为"大杂烩"的"综合"、"折中",正是这种创新的手法之一.阿·马歇尔通过对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的"综合"、"折中"建立的均衡价格论,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将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合"、"折中"建立的现代混合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理论,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对立、分歧中的相互"综合"与"利用"都是例证.不仅西方经济学演进中不同流派可以"综合"、"折中",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固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必须结合国情,科学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提高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必须在不断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营养过程中才会随时代而发展,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一致性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呈现的基本特征,而这种相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居民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方面.通过对居民主体本质和作用范畴的厘定,把对居民主体作用的考察置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秩序与主体相互博弈的关系之中,着眼于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视角审视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从宏微观经济运行相一致的视野考察居民行为的绩效,可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得失寻求学术上的解释,同时也为今后的宏微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寻求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学自开创以来其理论和假设经历了各大学派的争议和演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学派相互交战的历史过程,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此得以不断开拓、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学围绕着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以及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的争论产生了几大著名的学派,先后有: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历程中,需求管理论与供给管理论的统一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实现需求管理论与供给管理论两者的并重才是实现供需均衡这一目标的良好手段与方法,供给决定论与需求决定论在争论与对立中最终必将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采取总量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称做宏观经济学。这有别于采取个量分析方法、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七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可称为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一、综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特点 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但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其作了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美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十八世纪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演化与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其友 《东岳论丛》2004,25(1):61-65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在战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以凯恩斯主义为范式的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二是重构微观基础与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同时,因国际经济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深化与广化,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博弈与协调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王曦 《学术研究》2007,6(1):69-74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析的系统性错误。但主流宏观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公理化和逻辑化分析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应从深层次入手,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作为这个工作的重要一面,我们提出了“试错法”改革的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已成必然趋势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宏观角度对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方法及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论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时间动态——由要素对区位收益的预期所规定——对于新经济地理学非常重要。现有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预期问题的处理采用两种极端的理想形式,即完全近视的静态预期和完美预见的前瞻预期。这或许适合于研究个体预期已趋稳定的成熟经济,但对研究我国这类个体预期正多变动的发展中经济则明显不足。因此,完善空间预期的微观基础,借鉴理性预期学派和行为学派的研究成果,发展时空结合的新经济地理学,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及真实周期理论的争论导致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新的融合化趋势,并被称为新新古典综合穴NewNeoclassicalSynthesis雪。新新古典综合穴NNS雪模型融合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要素,运用一般均衡理论和跨时动态最优化方法及理性预期工具,试图从方法论上彻底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新新古典综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和跨时最优化决策因素,从而使模型中的总量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2,(6)
陈东琪、张亚斌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2年第 4期撰文《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与创新发展》指出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体系构建始于 80年代中期 ,此后 2 0多年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吴敬琏、胡汝银、张曙光、樊纲等从中国经济实践出发确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角度 ;厉以宁、贝纳西、吴晓求、杨瑞龙等引入非均衡概念 ,并致力于将宏观经济结论置于合理的微观分析基础之上 ;樊纲、张曙光、王利民等引入了制度分析 ;李拉亚、宋国青、薛万祥、陈学彬等引入预期与博弈分析 ;陈东琪等系统化了在 80年代末与 90年代初形成的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