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自制量表对1 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行为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作风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据此得出教学行为应具有三维结构.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在个性维度上的需求无明显差异,而在作风和教法维度上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应从上述三个维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对"是否"要做出亲社会行为,大学生处于"不清楚"的模糊状态和"有点像我"的状态,其亲社会行为状况令人担忧。在地区差异上,学校所在地在边疆地区的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内地地区和沿海地区。在民族差异上,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少数民族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只有在依从情景下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在公开情景下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其余维度的亲社会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相似文献   

3.
以克拉克洪模型为依据,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五所大学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既认同中国传统的"人性本善"人性论,也受到西方"人性本恶"价值取向的影响;"人与自然关系"主流价值取向既不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不是西方"天人相分"的宇宙观,而是表现出对自然的顺从;主流时间价值取向是直线式的、"将来"价值取向;主流行为价值取向仍然是传统的"做人胜于做事";当代大学生个体主义意识在强化而集体主义意识在弱化。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261名"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和130名民考汉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新疆区内初中班民考民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及差异。得出结论:民考民学生与民考汉学生学习适应性除了在家庭环境、朋友关系和心身健康上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素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均是民考民学生优于民考汉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技术维度上,各因素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文章认为应该加强对民考汉学生及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大学境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境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为测量工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境外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人格特征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对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EPQ各维度高分组被试与低分组被试在FES-CV量表某些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境外大学生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主要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显著相关,其中情感表达、矛盾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内外向维度主要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控制性显著相关,其中娱乐性、控制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神经质维度主要与矛盾性、独立性、组织性显著相关,其中组织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师道尊严"树立了尊重知识的传统;"师道尊严"保障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师道尊严"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师道尊严"有利于社会发展。"师道尊严"过分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师道尊严"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师道尊严"不适应世界教育思想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不良心理状况可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普查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存在轻中度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与心理状况基本正常的大学生组学习成绩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存在较严重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与心理状况基本正常的大学生组及与存在轻中度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学习成绩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大学生不良心理状况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弱的负向关联,但不良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具有趋势上的一致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赖他人在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信赖他人量表及交往焦虑量表(IAS)对2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及知识性与信赖他人呈显著负相关;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及娱乐性与交往焦虑呈显著负相关;②信赖他人能够调节家庭环境矛盾性维度与大学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危险因素,而中等信赖他人水平则可以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在情绪低落因子上的得分略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而在行为不当及成就感低维度及总体倦怠感方面均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其中成就感低方面尤为严重。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二年级学生在情绪低落和学习不当方面表现出显著高于一、三年级学生的情形;在专业方面,理科学生倦怠情绪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刘薪 《学术探索》2012,(10):73-75
结果显示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沟通的总体水平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中学生性话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格是当今人才的一个必备素质。目前,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常态度和反常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属于非健康人格的体现,而非健康人格又源于非健康的心理。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达到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着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教”与“学”相脱节、知识类型与教学方法不相匹配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新经管”建设目标视角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相结合,重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度挖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进行线上和线下《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在主观上存在的无知、从众、侥幸、不平衡和吃亏等不良心理因素 ,是使大学生产生失信行为的内在动机。重构大学生诚信 ,应采取加强诚信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 ,努力保障社会信用秩序、培育社会诚信道德文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丹 《阴山学刊》2021,(2):107-112
跨文化交际同ISEC项目的外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然而在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角色传统与教学定位模糊、学生认识偏差与学习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与文化体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提高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ISEC项目日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要从把握日语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重视非语言交际行为、构筑对异文化的认同感、构建适宜日语习得的体验式活动四个方面养成跨文化交际思维。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是两个"坏女人"的典型,但她们并非生就的恶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常人各种需要的严重缺失与匮乏是导致人的心理扭曲、人格丧失和行为变态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赵姨娘和曹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们正常人生需要的缺失与匮乏所致。在这个意义上说,赵姨娘和曹七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逆境观包括逆境不可避免观、成功条件观、考验或锻炼观、机会或财富观、准备观、乐观态度和积极情感观、宿命论等几个方面。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人历史上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的农业经济形态、中国文化的构成及其创建者与发展者所遭遇到的逆境等。这些观点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上表现为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良情绪的排解能力、自我安慰、另谋出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控制逆境影响的水平等诸多方面。这些观点对人们积极地应对逆境,保持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严格的自律行为是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内容,增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自律行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自律现象,这主要由于教师职业理想不明确和规则意识不够强以及高校制度体系不完善所导致。增强思政课教师自律行为,要坚持以职业理想提升育人意识、以制度建设培育规则意识、以经典著作提升理论水平、以实践活动培养行为习惯,推动思政课教师实现从严自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苏岩 《北方论丛》2007,(5):133-136
受消费主义思潮以及某些陋俗文化观念的影响,消费异化现象正在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异化造就了特殊的消费文化以及消费文化心态。消费异化为畸形、非理性消费行为提供了支持,不合理的消费文化又助长了消费异化的泛滥。解读消费异化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倡导推进健康向上的消费理念有积极意义。同时,开展对属于陋俗的消费文化、理念、行为的批判,有助于人们对消费意义的认知。全方位认知消费异化的危害,建立符合国情、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是抵制消费异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理  赖静  袁俏 《云梦学刊》2006,27(6):125-128
从教育学视角看,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确保了教育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在高校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机融合,使高校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机构和人的特殊实践活动方式的本质特征得到彰显;引导高校回归教育本质,凸显育人的本体性功能,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内部规律得不到尊重、教育本质特征被忽视的状况;促进了高校对专业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等教育本身的关注,变“听上级的话”“、跟市场走”为按教育规律办学,从而引导我国高校沿着高校的正确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就是人应当如何活着、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和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精神,是人与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属性。当代社会的一切危机、大学生中种种不良表现,无不根源于人文精神的匮乏。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贯穿到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