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山东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哲学系、历史系、文史哲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政教系,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和邹县孟子研究会等单位发起召开的孟子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县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135名代表对孟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关于孟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三种见解: 一、认为孟子用民意否定天意,对孔子的天道观有所发展;孟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天命论的一个冲击,这些都有合理因素,但他又强调“尽  相似文献   

2.
试论孟子的天命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理论界对孟子哲学思想的评价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全面深入系统地探讨其天命范畴,是正确评价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些看法。一天命是孟子哲学的核心范畴。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积极成果,剔除了天命人格神含义,赋予天命以自然之天、社会趋势之天命、伦理之天命的含义。在自然观上,孟子的“天”一是指日月星辰、四时、云雨等自然现象及其发展的某种必然性;二是自然万物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8)
孟子有关"臣可弑暴君"、"民贵君轻"的主张,大陆学界一般是从战国时期列国兼并战争,统治者争民心的民本角度去理解,然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孟子以孔子正宗传人自居的立论思路。而主张孟子上述主张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超越的认识,与孔子坚决维护先秦等级制的主张存在一定张力。因此,深入挖掘孔子"君臣"、"君民"的思想,揭示出孟子传承和超越孔子思想的理路,就既有助于深刻把握孔子思想的精髓,又有助于深刻把握孟子思想精髓。为此,深入挖掘孟子"君臣"、"君民"思想的渊源,就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孟子经权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权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对此有很多重要论述,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引起过很多争论,达成为儒学研究中一个公认的难点.因温有关的争论,发掘这些论述所隐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对于加强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此作一个简要的探讨.一、孟子主张庆经也主张行权孟子主张“反经”.“反经”一说见于《尽心下》:非之无学屯,利之无利也,同手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度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放日“德之贼”屯…….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  相似文献   

6.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如何理解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问题上,有一些疑点需要认真辨析.本文认为,孟子虽然也多次谈到过有关环境的问题,但那多是受到农耕文化影响的结果,是由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谈的是道德境界问题,是成就道德达到人生最高层面后,一种与天地合并为一的精神感受,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其实不过是对道德最高境界的一种特殊表示罢了.我们在讨论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时候,应当注意这种区分,不宜将孟子有关环境的论述作为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部分,把孟子打扮成一个战国时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也不宜将天人合一视为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7.
万光军 《船山学刊》2010,(4):136-138
在浩然正气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孟子提出了理性的志(仁义)要与非理性的气相结合;并且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也不是孤立的、是有丰富对立面的,孟子不但树立起了大丈夫形象,也批评了小丈夫、贱丈夫、齐良人等形象,如此多维考察大丈夫人格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 孟子是儒家大师,其地位仅次于创始人孔子而被尊为亚圣,人们通常孔孟联称并将儒家学说概称之为孔孟之道。这似乎说明孟子与孔子一样,是我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奠基者。可是,从孟子思想实际看,他主张贵民轻君,提倡对君权实行监督,并不是一个君主至上的思想家。基于这种现象与事实之间的不相符合,笔者通过对孟子思想钓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治的维护者,相反,其学说却为反封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儒学异端的特点。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9.
<正> 重商还是轻商,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为了搞清他们争论的实质,并对重商、轻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们今天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此给予认真的研究。本文将对孟子的重商思想做一些研究和探索。孟子重商的基本内容孟子重商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孟子提出了免征商品税的主张。孟子说:“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凡引《孟子》只注篇名)。就是说,无论是对储存中的商品,还是对贩运中的商品,都不征商品税。这个政策对于广大中小商人特别有利。战国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孟子都积极主张用世,各自提出关于出仕为官的主张。孟子的出仕观既有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也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孟子主张出仕为行道、出仕为保民以及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出仕观,深刻影响着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仕途观。  相似文献   

11.
从《荀子》书中可以发现,荀子对《孟子》的思想、主张、观点、比喻乃至用语都有许多明显的继承、接受甚至抄袭,尽管荀子并未说明这些内容是源于《孟子》,但不难看出孟子思想和文章对荀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荀子在其书中又对孟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和抨击,甚至称其有“罪”。荀子对孟子和思孟一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资源;而批判的目的,则可能是为了挽救在战国末年学术思潮中趋于颓势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孟子在对战国时期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状况的关注下,在继承周代"敬德保民"和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理念。孟子不仅强调民心向背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且认识到了民众决定政权得失和国家兴亡,民众是统一天下的决定力量。同时,孟子提出了养民以惠,置民之产;教民以德,教育为本;与民同乐,甘苦与共的具体操作策略。可以说,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在战国时期影响巨大,而且在后世的君主和士大夫层面也产生巨大回响,甚至对今天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经孔子删定《六经》而定型,孔子死后,遂亦分裂。据韩非记载:自孔子之死,儒分为八。迨至战国,孟、荀二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两大流派。 孟、荀二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治学方法不同,虽然他们都属于儒家,在政治上都主张结束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在思想上却有较大差异,如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主张讲仁义,荀子主张隆礼;等等。因此,在后的荀子不仅骂子张、子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而且对孟子乃至子思进行了猛烈抨击,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此种谬说流传,实“子思、孟轲之罪也。”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中国思想中找寻自然法资源,是一项有待学界完成的有意义的工作。孔子正当性主张中的“天命”较西周有所突破,符合古典自然法的特征,孔子的正当性主张也因此具有古典自然法的属性。基于孔子的正当性主张,统治者应在保障民之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激发民之内在德性,使之自我完善。这一目标与西方基于古典自然法思想的正当性主张目标相似。与孟子比较,孔子鲜少论及人性,其正当性主张因此未发展出充分的自然法意义,但正是因其将“天命”与个人相联结,才有了孟子的心性哲学,以及孟子充分体现自然法意义的正当性主张。  相似文献   

15.
<正> 孟子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先天道德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了解他的全部思想脉络的一把钥匙。本文即着重探讨孟子的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问题。一、孟子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渊源孟子是儒家学派中“闲先圣之道”、“述仲尼之意”的大师。他非常推崇孔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注篇名)他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其先天道德论思想正是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与康德的学理相关性 ,是指孟子思想与康德哲学在基本原则及内在理路上的相通与契合。这是牟宗三谋求融通东西方哲学的基本洞见。① 在标志牟宗三哲学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关节上 ,都能发现此种对孟子与康德学理相关性诠释的分量。② 本文对牟宗三此一理路予以重现及展示。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孟子思想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孟子的认识论是“一种道地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钟肇鹏:《孟轲》,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以下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本文对此谈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我们知道,在人类认识的来源和能力上,孟子主张人不仅能认识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  相似文献   

18.
“劳心”与“劳力”的分工问题,是孟子在与农家许行的信徒陈相辩论时提出来的。农家陈相主张国君应该一面种地自食,一面治理国家,这就是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不同意陈相的这种主张,因而相互诘难,展开争论。孟子说:“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孟学史包括《孟子》传记博士、孟学思想史、《孟子》章句学三个层面。检讨其中的孟学思想史,需要立足于《史记》、《盐铁论》、《法言》、《论衡》四部名著。这样一种“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告诉我们:孟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是通过逐步消解“孟荀齐号”范式、不断凝聚“孔孟一体”规模而得以提升的;汉代思想家与贤良文学们之所以提升孟子的历史地位,根源于孟子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种思想体系又是跟汉代的政治建设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它对唐宋间的孟子升格、《孟子》升经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书华 《河北学刊》2001,21(2):10-14
荆公新学与二程洛学在经学领域里的对立与分歧主要表现在:(1)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政,以《周礼》为理论依据,撰《周礼义》阐发其改革主张;二程及其后学反对新政,否定《周礼义》,甚呈否定《周礼》。(2)王安石与二程都重视《孟子》,但王安石认为孟子并不全盘否定利,对于“民之所利”是不反对的;二程则认为孟子反对任何利,主张要义不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