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暨南大学一直努力想从“孤岛”迁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办学,但屡屡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拒。当局虽有借高校内迁之际调整中国高等教育布局以促进西部开发的考虑,但暨大并不在计划之列,相反,暨大奉令长期留驻“孤岛”,与日伪作斗争,作为虚悬的政治象征,以向海外华侨社会昭示中国坚持抗战的坚定决心。由是,暨大内迁之事一误再误,学术教学遭受严重损失,华侨高等教育功能几近丧失。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自卑情结"及其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茂海 《江汉论坛》2004,(3):106-108
自卑情结"是郁达夫小说作品中主人公常见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一种病态时代的病态反映.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有着复杂的形成因素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它直接决定了作者的艺术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自卑"艺术的表现方式,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精神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3.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的迁转途径,除传统的察举、考核之途外,官员的自荐、他荐乃至检举告发他人之奸匿行为亦是西汉时期官员迁转的重要途径.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自身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语言体式入手,对郁达夫小说语言的文体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探讨了他小说中占主体地位的语言样式,并从功能角度对这些语言样式做出了分析,认为这些语体样式的采用和郁达夫旧体诗表达之间有着文体写作上的承接关系,是郁达夫在白话小说文体上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5.
吴树勤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52-153,179
荀子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儒家特色,它强调人自身潜能的挖掘和发挥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道德人格的培养和提升.教育是一个自我迁化的过程,是自觉的过程,荀子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化性起伪".荀子重视后天的修为和创造,并特别重视礼乐教化,他以合理的礼乐作为人道原则,以礼乐教化作为化性起伪的基本途径.荀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一般认为,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原因是由于他在“八七”会议后继续坚持机会主义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本文则不同意这种传统说法,而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独秀对大革命失败原因看法,对共产国际的看法以及对中国革命性质的看法与当时党中央及共产国际存在根本分歧,而且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陈独秀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性质等问题的错误看法,导致他最终走上了反国际、反斯大林、拥护托洛茨基的错误道路,这就构成了他被开除党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秦末农民大起义原因不仅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法,更有宗教、风俗、人口、地理环境及起义领导者职业、经历、性情、个人奋斗目标的影响。是这些原因交互作用,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8.
回鹘汗国灭亡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载勋 《文史哲》2001,(6):88-92
回鹘自公元745年取代突厥汗国在蒙古草原上建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840年,回鹘汗国灭亡,不得不移居外地。回鹘汗国灭亡的原因,一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二是因干旱、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饥荒与传染病,三是邻近民族趁回鹘汗国衰落之机联合攻击之。  相似文献   

9.
"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仅限于官僚统治欺凌等社会外在原因,同时还有"小人物"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因,其中,因循守旧不思转变观念的思维模式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思想原因,软弱怯懦、不思反抗的逃避行为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作者再现"小人物"保守思想和懦弱性格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人物"灵魂的拷问,完成人格形态的批判,把他们从沉睡中唤醒.  相似文献   

10.
吕华亮 《兰州学刊》2006,(10):53-55
孔子为追求理想周游列国却始终没有被重用。其原因不是后人所说的孔子之道“迂阔而不切实际”,主要应归之于以下两个方面:孔子的“正名”主张和为政实践;昏君乱邦。  相似文献   

11.
汉长安城形状既非正规的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不规则长方形。除东城墙以外,其余三面城墙多有曲折。对于形成原因,学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在都城建筑中的形象体现,当时的设计者阳成延在设计时既考虑到地形因素,又以"法天"为依据,做成模仿天象的形状,形成了后人所说的"斗城"。  相似文献   

12.
唐朝年间,潮州韩江流域存在着一种生性凶猛,能伤人畜的鳄鱼,当时的韩江也因此被称为“鳄溪”或“恶溪”。韩愈祭鳄,并未真正把鳄鱼赶出韩江流域,之后潮州还有鳄鱼的记录。在气候的变化、海岸线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多重作用下,加速了鳄鱼灭亡的进程。如上作用在宋以后就更为明显,在优胜劣汰的规律下,鳄鱼或死或向南方的海域迁徙,最终绝迹于韩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反对工农运动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也有国内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导致陈独秀思想上产生误区,认为只有靠压制工农运动来应和大资产阶级,才能挽救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4.
张荫棠在大刀阔斧的革新藏事的关键时刻,被清廷调离,他所开启的藏事革新大打折扣.不应简单地认为张荫棠离藏的原因是其新政开始不久遭清延的训诫.张荫棠离藏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驻藏系统官员联豫等人的排挤,新政引起各方守旧势力的反对等等,根本原因在于行将没落的清政府对藏事“畏难苟安”.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有关"吕望为臧"的事迹.为解释<天问>"迁臧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一节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庄子·田子方>篇相关记载,可以推知该节是对姜太公传说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因故意(间接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将处罚原因行为作为其处罚根据(对象);在分则中规定原因自由行为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对"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史学工作者曾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从纯军事观点的角度来探讨其原因,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致败因素,那就是民初的社会心理对这次革命的制约.笔者从民初社会心理的三个方面,系统地加以分析,说明了影响"二次革命"失败的主导因素不是南北军事势力的强弱所致,而是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当时社会弥漫着的"破坏告终、建设伊始"和厌弃战乱、渴求安宁的社会心理最终导致了这场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与礼的矛盾、青年尤其是女性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利与封建家长的蔑视爱情、专制自私造成的,此诗也是汉末对传统思想怀疑批判、对真实人性、真挚感情日趋重视的思潮的一种反映,而且极具感染力,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及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教合一”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所形成的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文化现象。宋元时期的儒释道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以后,完成了从外部形态到精神实质的相融相摄。本时期的三教关系状态形成,既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以及三教人士的主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杨胜勇 《学术探索》2001,1(4):88-90
本文主要探讨清中期货币流通领域出现的失衡现象--"银贵钱贱"在道光末年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银贵钱贱"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入手,在对道光末年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加剧的原因.指出道光末年"银贵钱贱"的加剧既是嘉庆初年以来因银圆冲击和鸦片走私引起白银大量外流情况的继续所致,但更主要的是在近代新的历史背景下,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从一个侧面论述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