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地评述了20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历程,总结了在新的民族化诗歌探索中不同时期及其代表性诗人体现的不同特征.最后从伦理化、抒情化、大众化、意象化与和谐美的角度整体上辨析了20世纪中国诗歌民族化探索中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类是文学理论的古老范畴之一,也是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西方的文类研究,建基于从古希腊罗马到浪漫主义的漫长时期的文类理论传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前30年为重生期,40~70年代为巩固发展期,80年代至今为转折期。文类研究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对20世纪西方文类研究的回顾与综述,指明了未来文类研究的方向,必将推动文类研究在新世纪迈上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Marxism)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现代西方思潮。本文就20世纪我国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对卢卡奇及其《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评价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怎样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
王兆鹏  戴峰 《江海学刊》2015,(3):186-193
20世纪海内外有关杜甫研究的成果总量为4707项。从发展变化来看,杜甫研究经历了两个高峰、两个低谷、三个时段,先是低开低走,接着震荡上扬,后段高开高走、快速飙升。前期没有什么活跃作者,中期活跃作者以日本的吉川幸次郎、黑川洋一和韩国的李丙畴最为突出,中国大陆因受政局变化的影响,成果量远低于海外。后期的杜甫研究,成果量快速飙升,主要是中国大陆成果量的快速增长拉高了整个杜甫研究的大盘走势,海外成果量的变化不大,此时中国大陆的活跃作者最多,高产作者全部来自国内,其中李炎、张忠纲、金启华和刘明华等人的成果量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世界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刚 《人文杂志》2001,(1):133-136
20世纪世界历史是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历史.民族主义作为思想、学说与运动的统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了20世纪人类社会,并重构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民族主义重构20世纪的根源,在于民族主义诉求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遂使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渐渐成为一门既具有现实意义叉具有学理深度的“显学”,不仅诸多的人文学者参与讨论,就连不少的政界人士也介入争鸣。然而,由于没有实现“价值中立”,使得“全盘西化派”和“维护国粹派”未能冷静、全面地看待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遮避了自己的理论视野;由于没有实现“方法多元”,使得“中西调和派”未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复杂的文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研究深度。它们所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的研究工作者加以汲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8.
9.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者当时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直接定义为不讲求史料,只会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的一种学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运动的特点 ,在巴蜀大盆地呈现得极为典型 ,并且 ,2 0世纪巴蜀作家的创作 ,都在其所处历史阶段产生巨大影响和具有代表性。选择巴蜀文化文学作为个例 ,可以从中看到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发生发展的一些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对西方(包括俄国)文论的接受,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五四”时期(包括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新时期。“五四”时期现代文论取代了封建伦理中心主义的文论,三四十年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心一统的地位,新时期出现文论的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的左翼文艺界形成了以一些刊物为核心的几支带有流派特色的批评队伍。这些刊物在俄苏文学和文论的译介上展示了不同的理论个性。《七月》坚持文学的审美主体性理想,偏重文学理论的译介,关注非主流的文艺作品,强调主观能动性和人性的意义;《文艺阵地》持主流立场与服务抗战的态度,重视苏联文坛的主流思想和作品,重视战争题材的作品和理论,重视文学知识的介绍;《中国文化》从政治高度思考文学的问题,大力译介苏联主流文论,并重视对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7,(6):84-88
杜甫不但诗歌艺术后人难以超越,诗题艺术上更是自有独造,其诗歌制题艺术既有先人之法又有新创,既有简净之气又有翔实之丰,主要有"首句标其目""诗中嵌其题""标体于题""即事名篇"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个重新创造作者与读者的历史过程,它在迂回探寻的实践中,不断寻求和修改着自己的现代诗歌梦想。100年来,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古典诗歌语言与体制的破坏阶段;二、现代诗歌形式和象征体系的建设阶段;三、美学分化和多元对话阶段。如今的诗歌,不再是新不新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是能否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于分化、无序中找到规律,建构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象征体系和诗歌文类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社会,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西方文明,由此出现了一批富于中国文化元素的西方音乐作品.其中有的受中国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有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创作基础,有的采用了中国曲调.尽管这样的作品数量不多,且在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误读,但无疑表明中国文化对西方音乐曾经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小云 《学术探索》2008,(5):104-108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杨成志也成为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主要依据现代语言学的有关多义现象的基本规则,在充分注意杜甫诗歌特殊性的情况下,深入而全面地分析了杜甫诗歌句子多义的五种类型:句子异文造成的多义;某词词义不定造成的多义;语法关系不清造成的多义;层次划分不定造成的多义;语义关系不明造成的多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下,现代人对杜甫的接受呈现出与晚清前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五四时期的接受以阐释为主,且有意否定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创作中有明显传承关系的不多.20世纪20年代中期,接受心态渐趋平和,特别注重社甫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之处,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与杜诗有较为明显的传承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现代人与杜甫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很多诗人、学者在思想、诗歌艺术等方面深受社甫影响,特别是旧体诗创作领域,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敌人”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常识,它在三个向度得到重新的考量:一是等级森严的军队建制和人的权利欲望的关系,体现出某种政治文化的利害冲突;二是人性的局限性在残忍搏杀中的变异,使得战争的残酷增加了邪恶性;三是敌对阵营士兵之间对共同命运的审视以及对生命本身的重新认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考量是对西方近代以来人文理性传统的特殊反思.  相似文献   

20.
于光荣 《船山学刊》2003,(1):122-12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 ,他的思想实际上便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的思想对历代文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杜甫是唐代伟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自称 :“先臣恕、预以来 ,奉儒守官十一世。”(《新唐书·杜甫传》)意思是说 ,他的家族 ,从其远祖晋代名将杜预以来一直是以信奉儒道而恪守官员职责的。可见 ,杜甫是出身于一个儒家传统思想深厚的家庭 ,如此家庭的文化环境 ,在杜甫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 ,在杜甫的诗歌中多方面地反映出了孔子的思想便是很自然的了。一、政治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点是“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