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对于充实创业理论、完善公司治理研究体系、促进创业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基础、治理机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对未来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混合所有制于1997年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隔16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混合所有制被认为是改革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负债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现象的路径。在国资委"分类别、分功能"的混合指导思想下,在各地纷纷进行"次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应当如何完善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具有时代与实践意义,而认清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是完善其公司治理的前提与基础。本文试图比较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区别与特殊性,思考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之后的公司治理路径,为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已经得到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而他们所研究的内容与焦点都可以从“权力”中找到线索.只是这些“权力”的概念缺乏一贯的意义和统一的逻辑,更遑论用于指导公司治理实践.通过对企业权力类型及其治理问题的研究,区分了不同权力类型的治理重点和方向,为公司治理中的权力配置关系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框架.企业权力类型在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体现公司治理的权力边界、界定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拓宽研究视野等方面对现有公司治理研究予以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开放加剧还是抑制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一直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沪港通"交易制度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2—2016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且该作用在大规模、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和司法效率较高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改善了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抑制了企业投机套利动机,强化了境外投资者外部监督作用,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披露程度,进而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进一步发现,有为的政府治理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在上述传导机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发现为新时期深层次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有序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具有内外两种制度的约束和动力.从强制性治理和自主性治理两个方面考察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006年92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主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从而为自主治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提供了证据.进一步研究自主性信息披露影响公司业绩的原因,发现"公司是否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是否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与公司绩效ROA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公司经历了一个由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再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经历了从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导下的单边治理,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下的双边治理,再到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多边治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议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是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治理制度、原则是保障治理机制正常有效运转的有力手段,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国有改制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方面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公司治理主要应围绕公司有效运行这一主线来进行.本文从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公司治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问题是当今企业理论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公司治理问题时 ,首先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经济组织 ,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经济与社会职能的 ;社会学视角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 ;企业的结构治理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机制 ,功能治理是一个企业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机制 ;公司治理的社会力量———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对企业的治理机制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夏路 《东南学术》2006,(1):65-71
学术界对区域治理的研究多从"制度"角度出发,忽视了"权力"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权力概念在理解区域治理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从巴尼特与杜瓦尔的"多重权力概念"出发,对权力概念进行重新界定.通过"社会关系类别"和"社会关系特性"两个分析维度,将权力分为强制性、制度性、构造性、产生性四种类型,并分析这四种权力形态在东亚区域治理中的不同表现及作用,由此论证"权力"才是理解东亚区域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与英美公司的监督约束主要依靠外部市场运作不同,德国公司主要依靠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这又与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两大特点有密切关系:即"双极领导体制"在公司内部高层组织间形成了监事会与执委会分权的制衡关系;以及广泛的雇员共同决策,使掌握了企业内部信息的雇员代表进入监事会.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初,曾借鉴了英美与德国这两种公司治理的经验,但后来在公司治理的发展中,则日益表现出英美化趋势.由于我国不具备英美公司监督机制所要求的外部市场条件和法律条件,这是造成我国公司制企业监督约束低效率的根本性原因.文章主张更多借鉴德国公司治理经验,在企业中建立起真正能发挥制衡作用的"双极领导体制",并更广泛地吸收利益相关者和掌握公司内部信息的内部人进入公司监事会.从强化内部监督约束入手,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转轨过程中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指出企业是一个契约的结合体 ,这种契约是不完备的。因此 ,所有权是重要的 ,在公司治理中明晰的所有权是前提。随后 ,分析了美国公司规模大、股权分散 ,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靠外部治理来完成 ;相应地 ,德国由于公司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公司和创业家族等 ,股权集中度高 ,其公司治理主要由内部治理来完成。最后 ,作者提出了转轨时期我国公司治理走分类治理、共同治理、内外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权是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关键.公司治理以优化信息权配置、提高治理效率为机理,以萌芽式的自发性到监管的强制性再到创新的自主性治理的螺旋式路径演进.强制性治理是实行自主性治理的前提,它可以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证券市场公平;自主性治理是上市公司在满足强制性治理要求基础上实施的治理创新,它可以最大化公司价值,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内在机制的自主性治理和外在环境的强制性治理的共建是维护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朱耀斌 《理论界》2004,(2):65-66
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进程,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初始制度安排、特点和改革路径表明,控制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其初始逻辑应当是从公司外部的制度环境、监督机制上加大治理的力度,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典 《中国社会科学》2013,(1):72-94,206
基于676家上市公司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及对上市公司高管、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等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与代理理论的预测颇为不同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式。而所谓"最佳"公司治理做法是在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环境下各种复杂社会力量和利益群体进行"建构"的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契合所在的制度环境,并不存在普适的"最佳"公司治理模式。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为解构这一世界性公司治理迷思提供了新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5.
"网上枫桥经验"是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的现代化延伸,对促进社区警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该文探讨了"网上枫桥经验"提出的现实缘起,进而从理论维度对"枫桥经验"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检视和理论反思.研究表明,"网上枫桥经验"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有益启示主要在于延伸社区警务治理空间、再造社区警务治理流程、优化社区警务治理模式和完善社区警务治理机制等方面,藉此推动社区警务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对"经济人"假设与"契约人"假设之下的公司治理进行解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及"契约人"假设均无法完整解构公司治理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治理人"假设,强调自利本性与权责利契约对"治理人"约束以及道德自律与制衡利益冲突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分析指出,在"治理人"假设之下,企业的使命在于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与服务,并保证其所创造经济价值的公平分配,公司治理的目标则在于实现企业复杂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个中强调道德自律及其对信任特殊资源交换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是公司治理理论在商业银行领域的简单套用,而是公司治理一般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商业银行在合约、产品和资本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诸多特殊性对银行治理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商业银行特殊性出发,既是研究银行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王化争 《文史哲》2005,53(5):163-168
因为股权结构和外部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公司治理模式问题,是目前公司治理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治理模式划分与相互比较、治理模式形成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模式是否趋同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对公司治理模式不同观点的考察不仅能把握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全貌,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国退民进"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经过30年的努力实践,社会获得了发展.人民得到了实惠.但是从公司层面来看,公司民营化以后企业绩效是否改观,治理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尚未达成一致的认可.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通过财务指标法来讨论上市公司从国有转为民营前后的变化,考察上市公司从国有转为民营后经营绩效是是否有所改进,治理结构是否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认识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本质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参与。当前 ,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