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财税体制的要求 ,在财政部原派出机构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一个就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 ,除西藏自治区以外 ,财政部在全国 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设立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 ,财政监察工作也亟待转变 ,以适应计算机信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如何调整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如何转变财政监督职能的实现机制,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职能的法制建设,已经是摆在财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财政投资评审或财政评审,应定位为我国财政部门的一项"技术管理"职能,它和"制度管理"共同形成财政管理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支柱;只有将财政评审定位于财政管理职能或范畴,才能明晰、理顺和打通财政评审与社会中介、财政监督检查、部门预算、政府审计等之间的关系,才能根除人们对其相互之间所谓"重复、交叉、矛盾"的困惑与误解;将财政评审机构改定为行政管理类,是原有特性的"还原"或"回归",也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公共财政投资规模越大,越要重视财政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效能化,越要强化和提升财政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使财政预算管理由过去主要靠制度管理,转向制度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两条腿走路";财政评审是公共评审,应牢固树立和坚持"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着力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财政评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职能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何永年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职能是指财政自身固有的功能和职责,是财政规律的具体体现。财政职能是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方面,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通常经济学界主要...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8年全国31个省区(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政府规模的截面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法从职能规模、人力规模和财政规模三个方面全面考察省级政府规模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省级政府的职能规模、人力规模和财政规模相似,趋于同质化,缺乏差异性.鉴于各省区具体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建议从各省区情出发,以"善治"理念为导向,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以职能转变为基石,强化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逐步完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促进各省区政府职能转变、人力规模和财政规模优化,打破省级政府职能规模、人力规模、财政规模同质化现状.  相似文献   

6.
建设桂西北,发展河池民族地区经济,必须有一个真正能直接领导和组织全地区经济建设的政府一级机构。而旧的行署体制是作省级的派出机构,既无财政大权,又没有直接掌握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资金及物资支配调剂权。特别是河池地区行署,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公共财政下财政监督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财政监督即监督财政,是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制度安排.实施财政监督的原因在于财政活动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财政监督要达到应有的绩效,其制度安排要点应包括对政府预算的决策形成监督的制度安排、对预算执行过程监督的制度安排及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监督的制度安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谈及市场经济,有些人总要怀疑是否需要财政监督检查;一谈及财政财务违纪问题,人们总要归咎于执法者素质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而往往忽视了财政监督在结构上的缺陷。本文认为:财政监督的初次监督多种机构并存、执法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再监督机构定位不准、监督乏力,这才是财政财务违纪现象愈演愈烈的症结所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理想模式是:财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运用专业手段,依据规范对财政行为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稽查监督;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的监察部门受政府委托对同级财政进行监察监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审计部门受人大委托对同级政府财政行为亦即财政监督实施再监督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下 ,自上而下发动的。在当前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网络管理框架中 ,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 ,既承担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又承担着服务社区的社区职能 ,其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从体制上进行创新 ,理顺街、居和社会团体三者的关系 ,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 ,这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实践的深入和政府角色行为的转变,构建一个健全、灵敏、高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财政监督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财政监督目标的明确化、监督对象的多元化、监督内容的复杂化,暴露出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方面还存在方式不规范、内部监督薄弱、监督体系不完整、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设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明确财政监督机制的内容,理顺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完善财政内部监督机制,健全财政监督法律法规,转变财政监督方式,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财政监督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联系。近年来,我国财政监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财政监督,使其切实起到财政调控的重要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中的财政职能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在研究商品经济中的财政职能及其实现形式,重要的不是讨论财政职能的概念,而是要着重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即如何改革财政机构、强化财政职能、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就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供研究参考。 一、如何认识商品经济中的财政职能 要科学地论证商品经济中的财政职能,首先要解决逻辑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把财政的本质归结为与国家(或社会)相联系的分配关系是正确的,那就要科学地论证这种分配关系应该而且必须承担什么社会职能,即财政分配的职能,不能再犯“分配关系的职能是  相似文献   

13.
农业税取消后,中国农村步入了"后农业税时代",财政压力迫使乡镇体制进入强制性制度变迁轨道.现行的乡镇政权体制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后农业税时代"乡镇结构与功能应进行变革.在变革路径上,"帕累托改进"是改革路径设定的理论基础,乡镇有限自治是改革路径的一种构想,同时,在乡镇有限自治模式下,必须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问题,并通过增设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的方式给予其专项的财政支持。安徽省作为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兴省份之一,存在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结构比例调整变化、各地市差异较大等现状。政府应从平衡社区发展、扩宽经费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财政监督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保障政府财政收支的稳定和社区的长远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增量有限,不足以改变迄今为止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格局.许多政府官员把"建设"等同于"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本文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财政直接支持和税费改革带来的财政间接支持现状,分析了其中的诸多问题,从一般原则和具体操作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层次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对财政配置模式的客观要求。因而传统体制下由政府财政包揽投资的国有企业必须收缩战线,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三改一加强”中得到发展。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调整和重组、财政模式的转换同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机构改革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所以,公共财政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公共财政在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和乡镇财政之间,便显示出职能分工明确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7.
开展政府转移支付审计的难点在于:财政转移支付审计难以实施.开展政府转移支付审计的重点是:注意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环节进行审计;对资金管理环节的审计;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要注意提升审计结果的运用.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的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审计结果的处理才能有法可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要与开展效益审计相结合,并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审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审计系统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并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结果予以公告;构建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上下审同时开展,发挥联动作用.确保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评价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迫切.从审计的角度建立起对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无疑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保障建设的角度看,现行财政体制主要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未将社会保障列为重要的支出项目,二是未能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进行科学的制度化划分,由此产生了许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结合财政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明确划分中央、省级、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并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逐步构建起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其供给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即双重外部性.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由县以下财政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现行财政体制是不合理的,并由此带来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的实际困难.实际上,农村基础义务教育费用不应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并提出了应由省级财政为主、县级财政为辅提供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