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30年来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又一次面临西学东渐。那么,新的"西学东渐"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什么?困惑的是,这些在西方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给中国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许多企业的领导感觉"不好使"?为什么随着这些工具的实践,员工的"被压迫感"越来越重?我们知道,即使在西方企业,这样的"被管理感"也不是员工喜欢的,这样的感觉在中国企业和员工中更甚。使得一些人也据此认为"西方管理不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1.德胜如何"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成就人"?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中最大的纠结,一是企业或领导尊重关心员工是为了什么?二是尊重和关心到什么地步?第一个问题里面有一个伦理判断,即你是为了"他是一个人"去尊重关爱他,还是因为"他是我的员工,能给我挣钱"而去关爱尊重他。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的功利论和道德的义务论之争。后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企业花多大的成本和  相似文献   

3.
读者观点     
<正> 员工执行力能促成企业健康成长 在企业普遍存在有制度、有规章的今天,有效的执行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打造出一个具有有效执行力的组织呢?我的看法是,重点在于提高员工个人执行力。当然,员工的个人执行力只是企业健康成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推进器,培  相似文献   

4.
电脑可以提高生产力,这对于企业界的人来说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电脑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同生产力的关系而言,企业无疑与这个电脑化时代有着更进一层的关系。当前,企业走向电脑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中国的企业同样不能例外。只是我们的企业电脑化才刚起步不久,诸如,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电脑化?企业要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电脑进行管理与生产,才算达到完全的电脑化?电脑化过程可能会遇到哪些主要的困难?这一类问题还有必要进行较为系统、具体的解说,这也是我们推出这一"特别企划"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何瑞 《经理人》2002,(6):44-48
许多外企将进入中国市场视作当务之急,但却往往忽略了员工薪酬等要素。通过薪酬激励员工既非一个新观点,亦非一种特别繁琐的工作。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实际上并不简单。如何最合理地通过薪酬来激励员工并最终改善企业经营结果对所有公司而言无疑都是一种挑战,其中自然包括在华公司。绩效薪酬制度是寻求经营成功的最  相似文献   

6.
雷顿 《经理人》2002,(12):94-95
到江湖上混,没功夫的人一眼就被人识破。要成为江湖老大,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如今的现实中."江湖"只是一个虚拟词,人们用它与企业、职场中人作比.将经营企业与成就人生的理念融入一种轻松的氛  相似文献   

7.
我们说,看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也不仅仅是看薪酬水平高不高,只要看一看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的做法就够了。如果企业是以牺牲员工利益来保证企业利益,“以人为本”就只是口号;如果是以牺牲企业利益来保证员工利益,那才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了。面对灾难,刘沧龙选择了牺牲企业利益,他说员工都是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8.
工作场所不只是物理上的一个小小的格子间早上一睁开眼睛,人们就要奔向工作场所。在上班的路上,随处可见匆匆忙忙、无精打采的人。他们的脸上是疲惫与麻木的表情,工作场所——这个占据一天大部分清醒时间的地方,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挣钱谋生之地。那么,现在大部分工作场所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他们带给员工的感觉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之中,各种裁员新闻层出不穷,频繁的裁员举动如今也波及到了中国企业。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担心在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们不断宣称"以员工为第一"的社会中,这样的大裁员到底给员工带来了什么?本文,我们将以三一重工为例,来看看中国企业的裁员背后,员工的工作保障问题,以及在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拿什么保障企业和员工相互之间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观念一:屋顶学说与土壤学说21世纪的企业与员工应该以什么关系来相处?20世纪用的是所谓“屋顶学说”,员工到公司上班,领公司的薪水,公司提供许许多多资源,让员工在里面成长,公司替员工挡风挡雨,但缺点是员  相似文献   

11.
<正> 企业管理的改革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出效益?我以为首先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维,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打破旧框框,以全新的思维提升管理层次。 经营的观念搞管理。以前我们强词企业管理部门要“先理后管”,现在我们提出的是管理部门不再只是管理,而是“经营”,管理者应是“经营者”。这个问题就要将管理部门人员的思维来一个大的转变。为什么管理部门不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企业培训部门正为着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增强员工专业技能而绞尽脑汁。在看似合理且全面的培训系统之下,为什么员工的培训考核成绩并不理想?员工上岗之后的工作绩效始终难以提高?下面将以某外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F公司)对其销售团队的"On Job Coaching"实践为例,从Coaching的过程和效果两个层面来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地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古往今来社会发展与进步,无一不是在人的作用下所推动的。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间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如何促使人才快速成长?如何提高培养效果?对很多企业而言,人才培养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针对性地问题,二是员工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 ,如何避免人才流失仍是令许多企业管理者头痛的一个问题。其实 ,对企业而言 ,我们不如换个角度看看 ,站在员工的立场 ,对那些实在难以留住的员工 ,不必“困住人才”而是“放一马” ,效果会怎样 ?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但如果我们引入内部营销观念 ,或许会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所谓内部营销是指组织 (企业 )成功地雇用训练并尽可能激励员工很好地为顾客服务的工作。表面上看来 ,内部营销解决的是如何使员工满意留住人才的问题 ,但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对企业而言 ,员工也是其所面临的一个市场 ,必然就有一个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与企业制度相辅相成的"补充工具",有人说它是培养企业正能量的"教化工具",还有人说它是用来教育员工的"宣传工具"……让我们跟随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探寻这座冰山下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管理危机,美国DEC公司(即数字设备公司)新领导人帕尔默先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少员工由于不适应新文化而离职,其中一些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趣的是,对于原有文化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驱动他们创建了一个"工友会",并在新公司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业绩评估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工作需求考核员工的业绩,并随之进行评估的总过程。企业通过员工业绩与组织目标的相关性的评估,来反馈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信息,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工作成绩。业绩评估的内容取决于业绩评估的定位。业绩评估的定位其实质就是明确业绩评估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利用业绩评估达到什么目的。在实践中,业绩评估的定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评估定位模糊,企业没有明确的评估目标,评估者不知道为什么评估,往往使评估流于形式,为了评估而评估;另一个是评估定位有偏差,认为评估只是年终奖金分配的依据,为了分配奖金…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这样抱怨: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对付了,没有钱大家没干劲,有钱也不见得就能提高工作效率,真是左右为难。但是管理者是否能扪心自问:我对所有员工的需要了解多少?我对员工做了什么?我为员工提供了多少发展机会?仔细思索这些问题就会发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员工光靠几个奖金已经很难凑效。  相似文献   

18.
<正> 麦卡斯·白金汉姆和柯特·考夫曼在具有开创性的《打破一切陈规》一书中,提供相关材料支持了多年来大多数人明白的一个事实:促使人们离开公司的头号原因是企业老板。 从三星说起 三星集团的问题就在于员工惧怕老板远胜于竞争,他们关心得更多的是“老板会说什么?”“老板会做什么?”而不去关心“外面的世界怎样了?”“同行的竞争怎样了?”有时总裁作决定时,需要参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过灾难的优秀企业对危机管理的思考方式会发生变化,一些美国500强企业的CEO在经历了"卡特里娜"飓风后,给出的答案是:关心你的员工,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为下一次灾难做准备.身处雪灾中的中国企业,你这次的收获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戴尔的文化是典型的美国企业的文化,在中国就成了很有问题的企业文化。戴尔文化与中英文化冲突据《人文价值的迷失:戴尔的荒漠文化》,戴尔员工一再认为自己工作在一个缺乏文化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吗?能直接带来绩效吗?”——他们甚至怀疑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戴尔没有文化吗?当然不是,超速发展、利润第一、成本最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