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毅  郭丽 《经营管理者》2011,(8X):309-309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280名大一新生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大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适应在大学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并结合调查结果,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方案,以期为关注并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与相关工作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焦点,国内外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元分析、现场研究都得出了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成员绩效、态度等存在这显著相关,但在两个向度、测量工具以及与工作态度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龙立荣教授编撰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2015级大学生进行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年级、性别和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总体上看,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等5个维度的变化呈现一致趋势,即:大一学生的各维度得分较高,大二学生相对大一学生明显下降,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和工作后的学生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各维度具有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在1977年最早提出,他认为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在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申继亮,唐丹,2004).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彭聃龄).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更积极、更主动  相似文献   

7.
创业是一个过程,其行为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业自我效能等心理认知因素影响到创业决策。本文阐述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创业决策的概念的涵义,分析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亚立 《经营管理者》2009,(24):375-375
学生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运用健美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9.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凯 《管理学报》2008,5(3):463-468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首先,回顾和剖析了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本质、内涵认识、形成机制和组织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学前沿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杜承 《经营管理者》2015,(4):223-224
目前,在我国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具体有教育学领域、组织行为领域、心理健康领域,成为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热门问题,本文对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中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论述了这些研究方法在自我效能感研究中的运用,最后,还对这些研究方法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上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的社会从业人才,职业技能是职校教育和培训的重点,而影响学生技能提高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培训技能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组织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其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把操作技能上升为综合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的社会从业人才,职业技能是职校教育和培训的重点,而影响学生技能提高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培训技能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组织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其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把操作技能上升为综合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行为金融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将股市视为一个大的组织,将投资者视为这个组织中的个体进行研究。文章不但研究了投资者自我效能感对股价波动的直接影响,而且将投资者分为机构和散户两类,考察信息不对称情形下自我效能感的权变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在面临着技术革新、组织变动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由于市场风险的存在,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在此形势之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这也就导致员工压力增加,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员工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为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创业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本研究从创业效能感的内涵、维度和对其他创业活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创业效能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创业效能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初创科技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创业者个人因素和创业环境是影响其绩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依托企业孵化器获取数据,从创业者角度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外部环境支持与初创科技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实证分析,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初创科技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外部环境支持从总体上对初创科技企业绩效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其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该影响主要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施加;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初创科技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较为独立,外部环境支持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凯丽  唐宁玉  尹奎 《管理科学》2018,31(6):117-127
  员工离职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对员工离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员工离职倾向和离职行为,并主要从个体和情景因素探讨员工离职倾向或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但具有离职倾向却未发生实际离职行为的员工在组织中表现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会基于自己的内在倾向采取相应的行为,但是内在倾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的约束,尤其受到个体是否能够决定或控制这种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处理问题的信心,主动性人格则反映了个体是否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为的自主权,二者均反映了个体对行为的控制度。构建以离职倾向为前因变量,以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性人格为调节变量,以任务绩效、帮助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基于886名员工和231名配对领导的两阶段数据,使用Mplus 7.0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为避免领导评价的嵌套效应,采用三明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关系,即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多反生产行为;②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任务绩效的负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表现出更差的任务绩效;③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帮助行为的负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少帮助行为;④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多反生产行为。         研究发现离职意愿提高员工反生产行为,在产生离职倾向后高自我效能感和高主动人格的员工更会有消极表现。研究结果启示管理者需多观察员工行为,把握员工离职倾向,重视主动性人格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引导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职业自我效能感构成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本文以班杜拉职业自我效能感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可塑性,主张以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有效途径,建立成功经验、杰出榜样、积极言语、良好情绪等信息,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